經過多年調整,我國企業鈦白行業規模擴大,產業集中度有所提高。2006年全國鈦白粉新增產能250 kt,總產能約1 000 kt/a;鈦白顏料產量860 kt,比上年增長近160 kt,產量保持了2005年25%的高增長速度;鈦白消費量已占世界鈦白總消費量的19%,;鈦白出口量194 kt,同比增長23.1%。
與此同時,國內在技術創新上也取得了進展。鈦白企業普遍開展以減少生產過程中"三廢"排放、提高產品品質為目的的工藝改造。如四川龍蟒鈦業公司加大自主研發,創造性地實現了磷化工、硫化工、鈦化工的有機嫁接,解決了制約我國傳統硫酸法生產鈦白的瓶頸。
但是從整體上看,國內技術、產品與國外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由于國內缺少高檔產品,2006年我國鈦白粉進口止降復升,經過2005年的下降后重又拉升到2004年進口250 kt的水平;進出口產品均價分別為1 920美元/t和1 403美元/t,兩者價差517美元。面對與國外鈦白企業存在的技術、產品結構上的差距,我國鈦白企業必須增強緊迫性、主動性,要充分把握未來發展變化的趨勢,以提高行業競爭力為切入點,加強自身修煉,提高企業綜合實力。隨著我國顏料工業的快速發展,資源消耗不斷增加,資源短缺的矛盾也日益尖銳,最突出的是鈦礦資源配置不足。我國的鈦鐵礦90%以上是共生巖礦,二氧化鈦品位低,成分復雜,開采困難,可有效利用的高品位鈦礦資源很有限。以我國目前的鈦礦開采規模和技術水平,無論鈦礦數量和質量都遠遠滿足不了鈦白工業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