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竹音
(黑龍江護理高等專科學校,哈爾濱 150001)
外科無菌術的教學過程與臨床實踐研究
邸竹音
(黑龍江護理高等專科學校,哈爾濱 150001)
外科無菌術的臨床教學環境要求較高,為了有效提升手術無菌觀念,課程教學應與臨床實踐有機整合在一起。本文就外科無菌術的教學過程和臨床實踐結合進行分析,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無菌操作理念,為后續教學活動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外科無菌術;教學過程;臨床實踐;有效結合
外科無菌術是醫學專業日常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所在,除了幫助學生掌握醫學專業知識以外,還要求學生可以規范外科手術操作行為,形成良好的無菌操作意識,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可以有效避免手術中感染問題的出現,提升學生綜合能力水平。但以往外科無菌術教學中,由于教師自身認知水平和專業能力不足,對于無菌操作重視程度偏低,更多的是局限在理論教學中,并未給予學生充足的實踐訓練機會,致使學生所學習的知識成為空談,實踐能力不足,對于學生未來發展十分不利。
外科無菌術主要是采取一系列預防措施來避免手術操作過程中出現感染的技術,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應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就外科無菌術來看,其包括:消毒滅菌技術、無菌操作等相關內容。無菌操作在19世紀初被提出,經過不斷發展和完善逐漸形成一套先進的系統及有效方法,直接關乎外科手術成功與否。對于在校期間實習的醫學生,在學習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配以實踐訓練來靈活掌握外科無菌術相關知識和技能,樹立正確的無菌操作意識,系統學習無菌術,熟悉手術室環境和管理制度,只有這樣,才能為后續臨床實踐工作的有序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就外科無菌術實際情況分析,日常教學是在仿真教學實驗室中進行,通過模擬標準的手術室進行教學活動,這樣可以大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積極投入到學習中,發揮學生主體能動性。張小麗,李非在《外科無菌術的教學過程應與臨床實踐緊密結合》研究中提出,外科換藥和拆線教學活動均是在實訓教學中開展,可以通過模擬仿真或是學生角色扮演方式開展教學活動,促使學生能夠真正參與其中,了解手術室環境和崗位操作要求,積累豐富的崗位實踐經驗,較之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而言,教學成效得到了顯著提升。手術人員在外科無菌術實施過程中,要求做好充足的無菌準備工作,包括:清洗雙手,穿戴手術衣服和手套,無菌區域消毒鋪巾,手術器械的識別和使用,患者創口的切除和縫合,等等,均需要在手術室進行教學,借助特定環境教學成果事半功倍。根據教學要求和學生個體差異,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組織教學活動,分別負責手術室內的主刀醫師和護士人員的角色扮演,但是由于教師的認知不足,未能結合手術室嚴格的管理原則組織教學,最終取得的教學效果同預期目標相差甚遠。基于此,由于種種客觀因素影響,在后續學習和臨床操作中可能由于認知和責任意識不足,經常性的違背手術室管理規則,與無菌原則相背離。究其根本,其原因在于以下兩個方面:其一,模擬手術室環境教學可以更好的滿足教學要求,但是僅能滿足教學設施和教學環境基礎要求,無法充分表現手術室的規章制度和無菌原則。其二,模擬教學中,學生未能從根本上養成無菌操作意識,不利于無菌操作習慣的養成。
3.1 外科無菌術臨床教學環境
作為醫院內部重要的科室場所,手術室內無菌操作是否規范直接關乎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這就要求手術室內能夠嚴格遵循管理規范,合理布局,落實無菌操作要求。因此,實際操作中,應該充分了解無菌操作的相關要求,將手術室內劃分為無菌區、有菌區,不同區域有不同的無菌操作管理要求。醫院內部有菌區主要包括:辦公區、衛生通道,無菌區則包括:器械室、手術室和敷料室等。由于有菌區和無菌區不同的環境要求,所以需要嚴格分離,并設置明確的標志予以區分。需要注意的是,在無菌區的管理要求較為嚴格,手術醫療器械和敷料直接同患者接觸,為了避免感染,要求放置區域是絕對無菌區,非手術人員禁止在該區域內隨意走動,避免病菌進入無菌區。麻醉器械放置區域則是相對無菌區,對于該區域的人員流動要求較低。實際教學中,多數高校無法達到這一嚴格要求來滿足無菌操作條件,存在較大的局限性。
3.2 手術室規章制度和原則踐行
醫院手術室對于無菌醫療器械和設施的要求較高,尤其是相關的規章制度和管理原則需要非常完善,這樣在實際工作開展中才能有效降低病菌感染幾率,幫助醫療人員樹立正確的無菌操作意識,為患者的生命安全負責。但是由于這些規章制度較為苛刻,所以在臨床教學中難以充分踐行,執行難度較高,學生需要深入體會和了解規章制度,并與臨床實踐結合。需要學生在分組后充分了解手術室各項布置和環境情況后再進行教學,這樣學生才能理解為什么手術室無菌操作教學如此嚴格,這種十分苛刻的要求對于學生樹立無菌操作意識、養成良好的無菌操作習慣及對于未來臨床實踐都具有較為深遠意義,也能更有效的提升外科無菌術的教學效果。
3.3 消毒滅菌的核心作用
在外科無菌術教學中,消毒滅菌技術占據核心地位。通過物理方法,有助于及時有效清除手術室內醫療器械上的細菌,避免手術中感染患者創口,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是一種簡單的滅菌法。滅菌法在實際應用中,可以有效消滅醫療器械上的病菌,包括:芽孢菌等微生物。通過化學藥物消除或手術接觸物品上微生物的方法稱之為消毒法。在當前手術室消毒滅菌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手術室消毒、醫療器械消毒以及手術人員身體消毒,對醫療人員的裸露皮膚和手臂進行充分的消毒處理。由于選擇的化學藥品不同,所以微生物殺菌原理存在一定的差異,普通的消毒滅菌方法只能夠消除普通微生物,對于芽孢菌等微生物很難完全消滅干凈。在傳統教學中,對于醫護人員的雙手消毒主要是采用肥皂水刷手法進行消毒處理。而在外科手術中手臂消毒方法較為多樣,肥皂水刷手法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刷手方法,在實際應用中優勢得到了全面證實。在外科無菌術教學中,其關鍵在于手臂消毒原則要求、流程和范圍,促使學生能夠充分掌握刷手消毒方法。但是臨床實踐中,卻很少應用肥皂水刷手法,更多的是采用多樣化的刷手消毒液,避免學生所學和臨床實踐不相符合,影響到無菌操作工作開展,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與此同時,學生還要充分了解手術醫療器械和設施的消毒重要性,學會正確識別消毒標簽。
3.4 手術過程中的無菌操作
在手術過程中,無菌設施和消毒技術為手術提供了良好的無菌環境保障,可以有效降低手術室感染現象的出現,但仍然需要具備相應的規章制度和管理方法保障無菌環境發揮作用,否則可能導致手術出現感染問題。手術過程中,嚴格遵循無菌操作流程,并向學生詳細介紹無菌操作內容和流程,在掌握無菌操作原則基礎上,可以樹立正確的無菌操作觀念和操作習慣。如:穿戴無菌衣物和手套,避免接觸腰以下身體部位,避免病菌感染;禁止手術人員在背后傳遞器械,如果手術中出現手套、無菌服破損現象,需要及時更換無菌手套及無菌服,對于接觸病菌區域需要穿上無菌袖套;為患者鋪蓋無菌單;手術前做好器械的清點和敷料工作;手術完成后,檢查器械是否遺漏在患者體內,避免產生不良后果,提升外科無菌術教學成效。
在外科無菌術教學中,為了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應該加強理論和臨床實踐的聯系,幫助學生深入記憶和理解知識,完善知識結構,養成良好的無菌操作意識和操作習慣,嚴格遵循管理制度來開展工作,促使學生可以整合所學知識,使其綜合素質向著更高層次發展。
[1] 尹康,姚富麗,余柯,等.教學精細化管理在臨床實踐教學中的應用——以外科手術學教學中的一個實踐技能項目的精細化管理為例[J].亞太教育,2016,23(03):120-121.
[2] 張小麗,李非.外科無菌術的教學過程應與臨床實踐緊密結合[J].繼續醫學教育,2016,30(06):16-17.
Researchontheteachingprocessandclinicalpracticeofsurgicalaseptictechnique
DI Zhu-yin
(Heilongjiang Nursing College, Harbin 150001, China)
There are high requirements for clinical teaching environment of surgical aseptic technique.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oncept of aseptic surgery, curriculum teaching should be organically integrated with clinical practice.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integration of surgical aseptic technique and clinical practice to help students establish a correct aseptic concept,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follow-up teaching activities.
Surgical aseptic technique; Teaching process; Clinical practice; Effective combination
G642
: B
: 1674-8646(2017)15-0038-02
2017-05-19
邸竹音(1983-),女,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