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麗青
【摘 要】語文是一門充滿魅力的學科,但是在當前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課堂教學沉悶枯燥,毫無魅力可言。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師要轉變觀念、更新教學方法,讓語文課堂充滿魅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高中語文 課堂教學 魅力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031
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學科,也是一門人文性學科,就語文教學內容來說,形式多樣、充滿著無窮的魅力。但是在傳統的語文課堂上,語文學科的魅力卻沒有體現出來,這是由于教學觀念陳舊和教學形式單一造成的。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活動的主要形式,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課堂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的語文成績。在沉悶枯燥的課堂上,學生對教學內容沒有興趣,當然也就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經常處于被動狀態。新課程標準對高中語文課堂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教師應該在這個背景下,對課堂教學進行思考,立足于高中語文課程要求,根據學科特點,充分挖掘語文魅力,用各種方式讓高中語文課堂充滿魅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達到理想的教學目的。
一、發揮教師的個人魅力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技巧對課堂教學有著關鍵的影響,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要使課堂充滿魅力,教師要注意發揮自己的個人魅力,以此激發學生的聽課興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首先,教師要有人格魅力,這是教師魅力的核心。在以往的高中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有錯誤的教學觀,認為教師是高高在上的,只有保持一定的尊嚴,才能使學生信服。這個觀點是不對的,這樣會造成師生關系緊張,課堂教學效果自然也就不好。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到尊重每一個學生、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并且要給予學生一定的寬容。學生犯錯是在所難免的,教師應該少一些嚴厲的斥責,多一些關心和理解。當學生遇到問題時,教師要認真分析事情的原因,針對具體情況采取具體措施,善于傾聽學生內心的聲音。例如當學生有遲到現象時,教師先不要對其進行批評,而是了解緣由,尊重學生的自尊心,讓學生自己認識到錯誤加以改正,這樣的教學效果要比直接斥責好得多。總而言之,教師的人格魅力主要體現在對學生的愛,只有愛學生,才能化解教學中的問題,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促進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其次,教師要發揮知識儲備的魅力。俗話說教師有一桶水,才能給學生一碗水,基于這個關系,由此可見教師知識儲備的重要性。學生都喜歡和佩服知識淵博的老師,當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立即為學生解決,掃清他們的障礙,贏得學生的信任。因此,教師的知識能力是教師個人魅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這樣才能為學生提供有效的指導。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具備一定的教育素養,不光自己掌握知識技能,還要引導和鼓勵學生進行思考,探索魅力無限的語文世界,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教師要善于進行反思不斷總結教學經驗,探索教育規律和方法,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促進語文教學的不斷發展。
二、創建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
課堂氛圍是課堂教學過程中重要的外部因素,對課堂教學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教學實踐證明,在寬松活潑的課堂氛圍中,學生更加愿意發揮主動性和積極性,思維能力也能得到發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以課堂氛圍的魅力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首先,教師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活潑課堂氛圍的前提和基礎,師生關系和諧,能夠讓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產生愉快的心理體驗,不僅拉近了學生與教師的距離,并且拉近了學生與課堂教學的距離。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才敢于發言、樂于發言,對于教師的引導和指導,才能做出積極的回應。教師只具有自身魅力是遠遠不夠的,還要了解學生,掌握學生的狀況,明確學生的優缺點,并且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論,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更好地與學生相處,促進教學的順利進行。
其次,課堂要有趣味性。快樂學習是新課程改革中的重要理念之一,讓學生在充滿趣味性的課堂氛圍下學習,能夠培養學生對語文課程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教師要注意用各種方法讓語文課堂充滿趣味性。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運用幽默藝術,適當用這種方法調節課堂氣氛,增加課堂魅力。另外,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多舉行一些趣味性的課堂活動或者游戲等等,讓學生參與其中,并且在游戲或者活動中滲透語文知識,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到語文知識。例如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學生記憶起來感覺困難,教師可以通過舉行快問快答、短劇表演等各種各樣的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活動的過程中獲得文言文相關知識。
三、更新教學形式
教學形式的單一也是造成課堂沉悶、缺乏魅力的重要原因,在傳統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學形式比較單一,基本上是教師講學生聽。這樣就會使學生處于被動狀態,沒有機會發揮主觀能動性作用。教師要對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進行更新,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語文學科特點,靈活采用各種教學方法,并積極應用到教學中去。這樣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同時也讓語文課堂充滿魅力和吸引力。
教師要善于在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教學情境是一種先進、有效的教學方法,是指教師運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營造具體生動的情境,吸引學生進入到情境中去,提高學生的參與欲望。教學情境能夠改變知識的呈現方式,把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加生動具體,易于學生理解。例如學習一些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展示圖片、音樂等,讓知識更加直觀。也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進行改編,讓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或者直接表演短劇,讓學生分角色進行扮演。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能夠讓學生深入理解文章,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體會文章感情。
另外,教師還要通過引導和鼓勵,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要對課堂教學做更多的思考,在教學中不斷對教學過程進行反思和總結。同時,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讓語文課堂充滿魅力,用各種方法和手段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