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學校管理中存在的重教育輕管理,重“教”輕“學”等問題,鹽城中學近年來提出實行“兩個轉變”的指導意見,即學校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細型”轉變,課堂教學由“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轉變,從而改變了以往的管理方式和教學模式,使學校工作邁上了新臺階。
【關鍵詞】“兩個轉變”;學校管理;教育改革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7)10-0047-02
【作者簡介】陳詩偉,江蘇省鹽城中學(江蘇鹽城,224005)教科室教研員,高級教師。
江蘇省鹽城中學提出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細型”轉變,教學由“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轉變的指導意見,并在全校師生中深入排查問題,開展相關討論,研究制定“兩個轉變”的措施,開創了管理精細高效,教學教科研高質量的新局面。
一、進行“兩個轉變”的必要性
多年來,鹽城中學辦學業績顯著,領先同類學校,但為了推動學校事業持續發展,深入排查問題和不足,不斷提高管理效益,發現學校內部管理還存在一些問題。
隊伍建設上,對一線教師、青年教師重管理輕關懷,領導干部及名教師“傳幫帶”作用發揮得不夠充分。原有的考量機制使得有些同學科的教師在支配學生的學習時間上不均衡,同樣的收益,“學習成本”存在較大差異。
德育工作上,未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沒有深入尋找問題突破口去解決問題;和學生進行深層的引導交流不夠,未能將“非智力因素”的作用發揮好;對班級后進生“心理疏導”沒有及時到位;班級學生干部對本班學生的日常行為監督作用發揮不充分。
教學工作上,強調統一標準,用一個要求、一個進度去推進教學。用一種作業方式、一樣難度的題目、一種試卷去對待每個學生。因材施教的理念體現不充分,作業布置分層不明顯,作業量偏大或偏小,教學案使用及各學科協調不當。各學科的周課時數分配不合理,仍然存在看重教學成績、班級均分的情況,不同學科間占用學生學習時間存在不均衡性。課堂成了教師一個人的“獨角戲”。教師表演得可能很精彩,但學生參與的熱情不高。學生只聽不動甚至不說,只是一味地被動吸收,主動學習、自主學習的愿望與興趣缺乏,有的學生在“裝學習”。教師課堂提問缺乏藝術性,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顯得生硬、生疏,學生回答問題,成了教師上課的“道具”,預設有余,生成不足,還存在低效甚至無效提問的現象。教師“好心”把要回答的問題過于細化,層層設鋪墊,步步加引導,學生思維受限,思考與實踐較少,學習的主體性得不到充分體現。
二、實施“兩個轉變”的途徑
堅持“兩個轉變”就是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是實現“高效教學”目標的有效途徑,它為學校“四個鹽中”(平安鹽中、人文鹽中、創新鹽中、精彩鹽中)目標的實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針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意識不強的問題,實行“兩個轉變”是積極有效的應對策略。
首先在管理工作中力求“精細”,將管理責任具體化、明確化,要求每一個步驟都要精心,每一個環節都要精細。精心是態度,精細是過程,精品是結果。精細化管理是“用心工作,愛心育人,真心服務”的教育思想在管理中的具體體現。
干部要做出表率,多做實事,各項工作先布置,再落實,后檢查。學校中層干部處理各項事務秉持“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不用冷言冷語,不用冷暴力,讓每一位教師都有展示才干、實現人生夢想的機會。管理層還要加強與師生的接觸交流,多了解師生的需求,多關心師生。班主任與學生既要在時間上、空間上“在一起”,又要在情感上“在一起”,要“盯得緊”“吃得苦”“關系好”。
探索由“以教為主”轉變為“以學為主”的教學模式。在新一輪課改背景下,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中去。學校制定了《江蘇省鹽城中學(教育集團)推進“兩個轉變”、踐行“讓學引思”三年行動計劃(2016學年~2019學年)》,就課堂教學行為提出十條要求。第一,要考慮學生個體差異,合理確定教學起點和難度,不要用同一標尺衡量不同層次學生。第二,要檢查、評價學生上節課學習情況或新課預習情況,據此適度調整課堂教學的目標和任務,不要缺少過渡與銜接。第三,要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空,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引導全體學生積極參與,不要一講到底,缺少師生、生生互動。第四,要善于創設具體情境,精心設置問題,提升思維能力,培養學科素養,不要流于抽象講解,或形式化、淺顯化“滿堂問”。第五,要加強學法指導,授人以漁,教會學生主動獲取知識,提升自學能力,不要包辦代替,僅授人以魚。第六,要精練講解,注重點撥引導,適當“留白”,不要“填鴨式”地硬性灌輸。第七,要精心選題,精細析題,規范解題,精巧建構講練模型,不要泛泛講解,搞題海戰術。第八,要堅持教材為主,學案為輔,引導學生用足用好教材,在教材上留下學習痕跡,不要以學案代替教案,更不要以學案代替教材。第九,要注意對知識的遷移、歸納、整合,幫助學生建立融會貫通的學科知識體系,不要將知識孤立化、碎片化。第十,要科學、合理地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不要被多媒體束縛,以簡單的“放映”代替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堅持“讓學引思”,以“活動”為主,不“鎖住”學生;以“發現”為主,不“代替”學生;以“鼓勵”為主,不“鉗制”學生。讓學生先看、先想、先說、先練,讓教學變成師生交流互動、共同成長的雙向過程。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預習基本知識,收集相關資料。在課堂上,先讓學生說說所了解的知識,同學之間相互補充,教師再糾正錯誤、補充說明、答疑解惑。教師要根據相關知識點有針對性地設置一些生活情境,活躍課堂氣氛,讓知識的學習更生活化、形象化、趣味化,從而在與教師的互動中,讓學生潛移默化地理解抽象而晦澀的知識。
精講精練、注重實踐、多樣化教學,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課堂上要做到“三講三不講”,即考試說明上沒有強調的知識不講,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講,講了學生也不會的不講,講考試說明規定的知識,講教材重點難點,講學生易錯易混易漏的知識。教學效果提升的關鍵在每個知識點都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找的路徑在“導—練—思—法”。因此,教學形式可以多樣化,如演講式、表演式、討論式、辯論式等,從而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實現“以學為主”,不僅僅是留一點時間給學生,更要注意在評講試題時,哪些題目難度大一點、哪些學生適合回答哪些不同難度的問題。
試卷講評要充分了解學情(本次考情和相關知識掌握的情況),突出重點。在講評練習或者試卷前,可將答案先告訴學生,讓他們自己先思考體會,這樣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消化、理解、吸收知識。教師選錯得多的題目與選項詳講,錯得少的題目與選項略講,能不評講的就不需要評講,重點評講難題、出錯率高的題目,講過的試卷要引導學生回頭溫習。同時,舉行“轉型教學模式,變革學習方式”課堂教學展評與教學競賽活動,促進教師不斷學習,提升其專業水平。
質量是立校之本,質量高則學校興。鹽城中學實施“兩個轉變”,使學校走上了科學、規范與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提升了辦學質量,使學校工作邁上了新臺階。<\\Ysc01\d\江蘇教育\2017年\2017管理\02\KT1.T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