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教育的均衡發展,關系到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基礎教育發展的整體戰略問題。面對農村初中辦學的困境,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針對課堂教學改革進行了系統的思考,從課程角度建立框架,以車橋鎮初級中學為教育改革試驗對象,提出“循環—差異”的課堂教學模式,并形成體系,組織學生“循環學習”,尊重學生發展“差異”,努力讓每一個學生獲得自由而又個性的發展,實現了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自然融合,讓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真實提升。淮安區的教改實踐為其他地區推進教育均衡發展提供了借鑒和啟示。endprint
江蘇教育2017年2期
1《師道·教研》2024年10期
2《思維與智慧·上半月》2024年11期
3《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24年2期
4《微型小說月報》2024年10期
5《工業微生物》2024年1期
6《雪蓮》2024年9期
7《世界博覽》2024年21期
8《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24年6期
9《現代食品》2024年4期
10《衛生職業教育》2024年10期
關于參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