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車集團公司黨委宣傳部
中國中車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中車”)是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國有企業。公司立足全球視野,聚焦高端裝備,面向交通和城市基礎設施、新能源、節能環保裝備等領域,全力打造以軌道交通裝備為核心、多元發展、跨國經營的世界一流企業集團。中國中車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有關部署,以“雙創”作為企業改革發展的重要抓手之一,積極探索“雙創”發展模式,重點突破投融資模式、商業模式、創業技術平臺、孵化平臺等,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戰略重組南北車 創新驅動謀發展
中國中車由原南北車兩大集團合并重組而成,整合的目標之一就是以國際化視野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強化創新驅動,增強核心競爭力。截至2016年底,中國中車已擁有員工18.9萬人,資產總額3 604.43億元,擁有5家上市公司、共有430家子公司(企業),分布在全球六大洲的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體制機制建設上,中國中車按照新的戰略定位,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戰略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不斷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推動企業創新發展。公司修訂完善了效績目標責任制考核辦法,引導企業加快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打造新引擎、形成新動力;修訂完善新產業發展相關配套辦法,在資金需求、市場拓展、技術支撐、考核管理等方面給予相應扶持,支持創業起步成長。公司大力推進投融資平臺建設,通過投資并購等方式,加強對種子期、初創期等創新活動的支持力度。在企業內部探索引入創新工場、車庫咖啡等創新創業理念,為創新創業活動提供資金、技術和服務支撐,激活內在動力,做大做強眾創空間。公司還探索實行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模式,研究完善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計劃,通過股權、期權、分紅等激勵方式,調動科研人員、經營管理人員和業務骨干的創新創業積極性。
中國中車持續完善技術創新體系,重視科技投入,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培養造就了一支由23 000名工程技術人員組成的科技人才隊伍,其中包括2名院士、7名中車科學家、61名首席技術專家、392名資深專家、1 511名專家等核心人才和領軍人物。2015年,中國中車獲準建設軌道交通車輛系統集成國家工程實驗室、大功率交流傳動電力機車系統集成國家重點實驗室、新型功率半導體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中車以國家重點(工程)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等為載體,構建了國內領先水平的技術創新平臺。目前,公司擁有1個企業中央研究院、4個專業研究所和12個海外研發中心,建設完成了5個國家重點工程實驗室、4 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僅在2015年,公司主持制定IEC等國際標準5項、參與制定國際標準42項;獲得授權專利3 188件,其中,授權發明專利1 006件,申請海外專利158件,授權海外專利23件。
平臺孵化新產業 拓展領域創佳績
中國中車以軌道交通裝備為核心,大力拓展相關產業:設立通用機電事業部,負責新產業板塊的軌道交通裝備關鍵系統和核心零部件業務,著力把核心技術延伸至其他領域的系統和零部件業務;設立產業發展事業部,負責新產業板塊的新能源裝備、高分子復合材料、金屬材料和非軌道工程機械、信號、信息技術、節能環保及其他高端裝備制造等業務;設立服務事業部,負責現代服務板塊業務,包括財務公司業務、融資租賃業務、財務性投資業務,物流、貿易、進出口代理類業務,技術服務、工程咨詢、管理咨詢等其他業務。
為拓展新的業務,中國中車成功組建產業投資公司、資本控股公司等,在整合現有資源的基礎上,不斷提升投融資能力,打造新產業孵化平臺。新設公司依托中車人才資源、企業管控能力、產業發展優勢,借鑒國內外先進企業發展的成功經驗,重點培育投資并購整合能力與新業務孵化能力,通過成果孵化、產業孵化和上市企業孵化三個階段,助力股份公司做強做優、集團公司做實做大,推動中國中車成為世界一流跨國企業。
寧波中車產業孵化器就是一個成功的典范。中車集團與寧波市企業合作設立了寧波中車產業孵化器,作為中車專有技術延伸的創新成果轉化基地,并成為吸引社會創客、中小微企業的平臺。探索的第一步就是以發展混合所有制的形式,與社會創客合資成立寧波中車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幾年發展,寧波中車“雙創”孵化器以超級電容儲能技術為核心,以中車集團產品平臺和市場資源為基礎,構建了儲能材料(石墨烯)、超級電容、儲能系統裝置、電容器、儲能車輛、充電樁、線路能饋系統生態圈。該孵化器在推動中車集團內部創新創業的同時,也吸引了多家小微企業及創客入駐,營造出良好的“雙創”氛圍。該孵化器自成立以來,已成功孵化多個產業,2015年工業產值達到17億元。寧波中車“雙創”孵化器是中車改革創新的試驗田,實現了深化企業改革和“雙創”相得益彰。
商業模式信息化 提質增效有云鏈
《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指出:“互聯網與各領域的融合發展具有廣闊前景和無限潛力,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產業互聯網作為一個尚無龍頭的新興領域,央企完全有責任、有能力發揮品牌、誠信和行業領軍等資源優勢先拔頭籌,快速切入產業互聯網并成為領軍企業。而央企周邊有數量龐大的中小供應商群體,融資方式主要通過資產抵押來實現,融資手續復雜、融資成本高。互聯網作為解決長尾服務的最好工具,完全可以通過創新商業模式,以互聯網低成本的特色為廣大中小供應商提供優質高效服務。
中國中車成立之后,積極落實國家“互聯網+”和“雙創”戰略,發揮中央企業在產業鏈中的核心帶動作用,牽頭組建中企云鏈(北京)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云鏈金融公司),打造帶動中小企業發展的云鏈金融平臺,幫助上游供貨商等廣大中小企業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促進參與各方合作共贏。云鏈金融公司充分利用中車集團等大型央企的行業領軍作用和央企誠信的金字招牌,結合線下供應鏈金融操作模式,以互聯網思維進行創新,實現了商業模式的創新和落地,搭建了基于互聯網的央企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有效增加了金融供給側的優質金融產品,為上游中小企業融資提供增信,及時獲得更低成本的資金,實現為實體經濟提質增效的目標。
此平臺自2015年10月份正式上線以來,到2015年底已注冊企業用戶約4 100家(中小企業占80%以上),實現大企業“云信”支付73億元,流轉交易累計150億元,為中小企業辦理線上應收賬款融資22億元,已辦理融資業務4 000余筆,其中,單筆100萬以下的占85%;為大企業直接節省財務費用約5 000萬元,為中小企業降低融資成本8 000余萬元。通過產融結合,助力開發新產品、開拓新市場、培育新興產業,帶動了相關產業領域和中小企業的創業創新。
技術服務齊升級 優質項目精打造
在推進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創新發展的過程中,中國中車堅持將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相結合,搭建起統一的信息化平臺,打通了設計、工藝、生產、物流、質量、設備、人力資源、財務等企業管理主要業務流程,實現了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高度集成和統一。
依托信息化構建內部協同、外部開放的網絡化創新平臺,中國中車搭建了基于產品數據管理系統(PDM)的企業產品集成研發平臺,形成了內部資源共享、面向社會提供服務的創新機制,為企業技術創新、帶動社會創業創新奠定了基礎。
同時,中國中車正按計劃實施“互聯網+中車”整體方案,努力推進智能制造、智能產品、智能交通、智能服務、智能管理等“五大智能體系”。面向全球、具有第三方屬性的垂直電子商務平臺——中車購(CRRCGO)已上線試運營,提供資質認證、供應商管理、金融、技術、信息、交易等全過程、全方位的電子化綜合增值服務,逐步實現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甚至與最終用戶之間的信息溝通。“中車購”的核心理念是給供應商和客戶創造價值,“中車售”板塊銷售中國中車整車及零部件產品;此外,還上線了“中車采”以及“二手工業品”等板塊,吸納大量中小企業入駐,很好地詮釋了“雙創”精神。截至2016年10月底,申請注冊入駐“中車購”的企業超過1 000家,經過資質審核成為平臺會員的企業有283家。2016年10月份,“中車購”建立定點扶貧公益商城——中車公益,為中車定點扶貧的甘肅天水、廣西百色兩個革命老區提供了特色農產品電商服務。
凝心聚力共創業 萬眾創新濃氛圍
唯創業者強,唯創新者進。創造性地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努力開創嶄新的發展局面,是企業每一名員工必須承擔的歷史使命。眾人拾柴火焰高,每個集體都要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營造創業創新的良好環境,形成創業創新發展的濃郁氛圍,讓創業創新深入人心,進而形成共識,產生共鳴。同時,還要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企業效益的源泉充分涌流。
中國中車持續開展了一系列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主題的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員工的創業創新意識得到加強,各個崗位、各個環節的員工在不同類型的主題活動中不僅強化了意識、增長了技能,更獲得了展示的機會和平臺。
首先,中國中車結合相關產業板塊,打造了獨具特色的競賽平臺。公司通過持續舉辦技術運動會,為廣大員工提供比技術、展才華的舞臺,提供相互學習交流、共同提高發展的機會。在實施過程中,公司推出了競賽與崗位相結合、與培訓相結合、與生產相結合的素質提升機制,形成了員工自學、班組共學、導師帶徒的素質提升氛圍。其次,打造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特色平臺,突出員工經濟技術創新的群眾性特點。公司采取多種形式組織開展技術革新、技術攻關、合理化建議和精益改善提案等活動,激發員工創新熱情,激勵大家努力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本領、創造新業績。其三,為了更大程度發揮勞模在企業中的引領示范作用,中國中車著力打造勞模創新工作室特色平臺,著力強化勞模創新工作室的示范性、引領性和創新性,著力增強勞模創新工作室的智能化、現代化和信息化,著力增強勞模創新工作室服務生產、創新攻關和人才培養能力,發揮其綜合效應。其四,建立富有特色的“藍領培訓道場”,這是面向中車所有企業、配套供應商的培訓道場,用來提高整個行業的員工技能水平,培養藍領創客;在此基礎上,狠抓班組建設,努力推進先進制造理念和文化育成,建設適應高端裝備制造要求的學習型、創新型、和諧型過硬班組。
展望未來布新局
爭創一流“十三五”
圍繞“雙創”工作思路和目標,中國中車將在“十三五”期間構筑“一個體系”、搭建“五大平臺”、實現“六項突破”。
按照“全球布局、資源共享、高效協同”原則,中國中車立足掌握核心技術、突出產品正向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充分吸納、利用和配置全球技術資源,激發全員和全社會創新活力,持續建設和完善研發、制造、營銷、貿易、服務一體化的高效協同的科技創新體系,形成“科技支撐產業,產業反哺科技”的良性發展格局。
在“一個體系”框架內,中國中車大力構建面向行業的基礎平臺、面向產品的設計平臺、面向過程的制造平臺、面向市場的產品平臺、基于全價值鏈的高端技術服務平臺;依靠“互聯網+”,加大“四眾”創業創新活動力度,促進企業發展轉型升級,實現“六項突破”:一是“產品+服務”的突破。把互聯網技術與行業發展結合起來,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充分將信息技術嵌入提供的高速列車、動車組和城軌車輛等產品和服務中,拓展產品價值空間,完善軌道交通裝備互聯網系統解決方案,為廣大旅客提供更加豐富的互聯網體驗,為廣大用戶提供更好的增值服務。二是“制造+智造”的突破。充分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實現企業設計開發、生產制造、質量控制和運營管理系統全面互聯互通,全力打造“數字化管理、智能化制造”平臺。通過數據積累、數據挖掘和智能分析,賦予產品智慧,使產品能看、能聽、有觸感、會思考,具備自感知、自診斷、自決策能力,給用戶以“中車獨有”的體驗。三是“線下+線上”的突破。在傳統工業模式的基礎上,探索電商模式,加快推進和完善“中車購”電子商務平臺,打造軌道交通裝備行業的阿里巴巴。四是產融結合的突破。引入金融思維,變革體制機制,充分利用境內外投資平臺和融資平臺,運用資本手段,發揮資本作用,整合社會資源,實現對新興產業、高新技術、優質資源、管理方法以及國際生產經營銷售網絡等高級要素的整合利用,創造投資價值,培育支柱產業,著力提升競爭力、創新力、發展力、回報率。五是技術引領的突破。大力實施技術領先戰略,深入推進“四眾”創業創新活動,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眾創平臺,讓全社會資源為我所用,深化自主創新,強化激勵機制,加大技術和產品研發儲備,完善產品譜系,引領未來的產品技術和產業發展方向。六是人才資本的突破。樹立人才至上、人才為先的理念,以全球化的思維和視野,對標國際一流企業,加快培養國際一流人才,為各類人才施展才華搭建舞臺,實現戰略目標與人才發展的有效銜接,為支撐創業創新活動、建設世界一流跨國企業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證。
(責任編輯:李萬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