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宓
在經濟轉軌和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非公有制經濟占國民經濟比重越來越大,非公有制企業在市場經濟中逐漸擁有話語權。
非公有制企業(以下簡稱非公企業),顧名思義,是與公有制企業相對,非公有制經濟成份占主導或相對主導地位的企業。政治思想工作(以下簡稱政工工作),是一定的階級和政治集團,為實現一定的政治目標,通過有目的地施加意識形態的影響,以轉變人們的思想和指導人們行動的社會行為。面對改革浪潮,一些深層矛盾和問題集中暴露,如何掌握員工思想變化,開展并改進非公有制企業的政治思想工作,解決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顯得迫切和重要。
非公企業政治思想工作存在的問題
政工隊伍建設不完善
在非公企業政工工作未得到足夠重視的現實面前,政工隊伍普遍存在結構不合理、人員素質不夠、定位不準、工作積極性不高、凝聚力不足等問題,對非公企業有效開展政工工作帶來諸般負面影響。
政工隊伍缺乏穩定性,后繼乏人。政工工作對從業人員有一定要求,不僅應具備較強的綜合能力,還必須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堅定的思想信念。而現階段,非公企業政工人員普遍存在臨時走馬上任、工作時間短、能力經驗不足、職業觀念未形成等問題;部分非公企業政工隊伍年齡斷層,年輕政工從業者稀少,呈現出后繼乏人的狀態,這是政工隊伍建設面臨的嚴峻挑戰之一。
政工從業者整體素質不足,有待提高。目前,許多非公企業在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宣傳教育工作、政治思想工作、企業文化建設方面還存在不足,政工人員的整體素質有待提高,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其一,基層非公企業政工人員一般都是兼職,無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投入于政工工作,當崗位職責與政工工作發生沖突而不能兩者兼顧時,大部分人會選擇前者,導致政工工作的質量和進度受到影響;部分人員對政工工作在企業中的地位和作用認識不到位,認為可有可無。其二,從業人員思想政治理論水平不高或者文化素質不高。政工人員缺乏專業水平,表現在知識結構單一、缺乏政工精神以及法制意識淡薄等。部分非公企業政工人員未接受系統的專業理論培訓,不適應崗位需要。
政工工作難以發揮實效
政工工作弱化。經濟社會形勢發展需要,企業不斷深化改革、精簡機構人員。很多非公企業是由公有制企業轉變而來。在一些非公企業中,甚至不設黨委、工會、宣傳部門和配備相應人員。
當前一些非公企業大部分精力放在經濟效益上,管理層對政工工作重視度不夠,使得政工工作在開展過程中缺少剛性、秩序和配合度。
政工觀念老舊,缺乏創新。非公企業政工工作有別于國有企事業單位,又有相通之處。目前許多非公企業的政工工作仍然處于舊時期的管理模式中。不少從業人員思想觀念老舊,缺乏危機和創新意識。此外,政工工作的管理創新常落后于基礎管理;一些非公企業在政工工作價值定位問題上不夠準確,造成政工工作無法在經營建設和管理工作中發揮其應有的政治作用和優勢。
工作方式單一,呆板落后。面對科技技術發達和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傳統的政工工作方式不但面臨來自新技術、新知識、新設備的挑戰,還面臨來自人的挑戰。一些非公企業政工工作脫離實際,政工人員的思想跟不上時代,缺乏創新精神;工作方法呆板、方式被動,僅扮演“收發”與“傳聲”的角色,養成等待敷衍的消極態度。在政工培訓方面,缺乏對應的內容或教材,接受應用新知識以及更新工作內容的速度緩慢,容易使員工對政工工作產生疲勞和抵制心理。一些政工人員的政治思想與現實脫軌,對政工工作如何與其他工作相結合缺乏清晰思路。
以上種種現象長此以往,將會成為導致非公企業的政工工作的弊端,使得政工工作逐步落后削弱,難以學而致用,甚至無法開展,亟需改進。
非公企業政治思想工作的對策研究
優化政工隊伍的對策
非公企業的政工隊伍素質是制約政工工作的重要因素,應選取一批領導力強、業務過硬、經驗豐富、有號召力的年輕人才。在此基礎上,加強政工從業者的教育,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加強思想教育,提高政工人員的政治素質。首先要進行理論政策教育。非公企業應與時俱進,定期組織政工人員學習黨中央的基本思想和黨的各項方針政策,以提高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加強其適應經濟發展的改革觀、效益觀及競爭意識。
其次要進行黨性黨規和理想信念教育。結合時下開展的 “兩學一做”活動,引導政工人員特別是黨員牢固樹立共產主義目標和理想信念,教育其把黨和人民群眾的利益時刻放在工作的出發點與落腳點,打造一支有意志、有責任、忠實可靠的非公企業政工隊伍。
再次要進行艱苦奮斗教育。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活動要求,督促政工人員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抵制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四風”和拜金主義、好逸惡勞等腐朽思想文化侵蝕。
注重業務培訓,提升政工人員的業務素質。非公企業要創造條件并組織落實政工人員的業務培養,采用送出去(外訓)、請進來(外請內培)以及崗位培訓等多種方式,系統性強化政工人員的企業管理知識和政工專業知識;應讓政工人員掌握至少一門技術業務,并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能,以適應企業的重大改革、日常生產經營及管理工作。
筆者認為,有條件的非公企業可以組織優秀的政工人員到其他政工工作先進單位進行學習考察,定期組織召開經驗交流會;對于缺少理論功底及實操經驗的基層政工干部可以結合成功的政工工作案例進行針對性地培訓講解,聘請優秀政工干部現身說法,分享經驗;組織政工工作骨干到上級黨委或黨校進行黨務培訓;政工干部上崗前必須進行培訓,了解工作職責、流程和企業文化。
政工隊伍的向心力與凝聚力建設。企業的和諧與穩定,不僅依靠領導層決策,而且需要全體黨員職工共同努力;政工工作貫穿其中,起穿針引線的作用。職工安居樂業且思想穩定,才能更好地執行并落實企業的管理意志,為企業創造價值。因此,非公企業可以就某一項或幾項任務抽調人員,以團隊或小組形式形成靈活機動的政工隊伍,解決政工人員 “單打獨斗”的現狀;或者建立起一支穩定的政工團隊,并加強向心力與凝聚力建設,使得政工工作能夠發揮實效,推動企業各項工作穩步開展。
改進政工工作的對策
加強企業的重視程度,做好員工的思想工作。盡管精兵簡政是企業適應新時期市場經濟發展的手段,非公企業仍應加強黨的政工工作,并且需要進一步發揮其作用。在開展政工工作的同時,也要做好員工的思想工作。應改善專職政工人員的待遇并加強兼職政工人員的管理;企業的管理層應加大宣傳力度,發揮思想工作的正面激勵作用;使員工理解政工工作的重要性,引導其樹立積極的思想態度以配合企業的政工工作,并盡可能幫助員工解決其工作、生活和思想上遇到的困難。
切實改進工作方式方法。密切聯系群眾,強化黨群干群關系。結合時下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活動,非公企業政工人員增加下基層調查研究的程度與頻率,與職工群眾加強溝通,廣泛交流,才能有的放矢更好地開展工作。
創新政工工作思路。非公企業的政工工作不可一味循規蹈矩,必須緊跟時代潮流,實現管理創新。筆者認為,政工工作思路創新首先應實現三個變化:即從圍繞員工變為參與管理,從被動灌輸變為主動求知,從執行工作變為自主開展。充分利用知識講座、先進典型、網絡專欄和專題活動等渠道載體開展多種形式的黨工團活動和文體活動等。其次應為職工解除后顧之憂,盡可能幫助員工解決其工作、生活和思想上遇到的難題;做好婚誕賀禮和病喪慰問,對困難職工給予經濟補助等。
建立健全政工工作管理體系。非公企業政工工作是一個動態過程,需要隨著形勢變化不斷探索,建立健全管理體系。筆者認為,可以有以下三種舉措:一是實行崗位化和目標管理。結合非公企業實際工作需要,設置政工工作示范崗,為政工人員制定可行的具體目標,并納入企業統一規劃管理。二是建立競爭激勵機制。對政工干部的工作成果定期進行評比。三是建章立制,實現制度管理規范化、合理化、人性化和流程化。四是群眾監督,開展政工人員民主評議工作,促進其發揮應有的模范帶頭作用。
綜上所述,非公企業政工工作的核心是以人為本,統籌協調,全面發展。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具體分析探討,采取對策加以解決,通過企業政工管理制度、政工隊伍建設、政工理論培訓、政工管理創新,提高企業政工工作水平,才能使政工工作更好助力非公企業發展。
(責任編輯:郝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