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ojBasnet
護照號碼:10511547
201 3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在訪問中亞四國以及印度尼西亞期間,提出了“一帶一路”發展的戰略構想。“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目標是以“互通要求”為基本內涵,逐步的形成以帶線以及以線到片,從而形成大區域合作的發展格局。2014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的提出“抓緊規劃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推進孟中印緬以及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并推出了一批重大的支撐項目,同時,加快國家基礎設施的相互融通相互關聯,不斷的推進國際經濟技術合作的發展新空間,這個戰略構想有利于加速中國沿邊地區的開放速度,并能高效的推進中國現代化新型行業的發展,實現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區域性合作以及發展,從而從基礎的設施到金融機構等多方面,構建出全方位開放發展的新格局。
關于創新方面的產業轉移和產業轉型進步所帶來的效益。都是由于“一帶一路”戰略的實行。它使中國一些質量過剩產業轉移多個國家和地區。在中國因為市場供求多變,過剩的一些行業產品也許在放到其他國家能夠合理的運用。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行,使我們必須有足夠的現金進行運作。對此我們計劃建立“絲綢之路基金”和“亞洲投資銀行”等方案,但是對于這些方案也只能改善了部分的資金難題,因此對于這方面需要引起重視。隨著沿途國家和地區金融的創新,以及各種證券的發行,各個基金和金融創新機制的建立等能夠進一步加強金融方面的發展。
“一帶一路”在實質上是國際經濟內的范疇,擁有“一帶一路”區域創新戰略的實行將會促使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產生機遇,包括區域發展方式對戰略選擇、技術路線、區域產業、區域經濟合作地區同時等等,每個創新蘊含無限商機。
首先,要加快發展區域貿易,加強國內外海關、過境運輸等方面的合作,降低地區間合作成本,以此來增強各區域之間的聯系,為“一帶一路”實施提供必要基礎。同時擴大雙向區域合作,引導中國相對優勢產業走向世界,建設跨境經濟合作區,吸引國外投資。還要推動經濟基礎及設施的互聯互通,規劃好各交通要道,統籌安排跨國運輸的班次及運量,實現效率最大化。總之,盡可能全面地利用一系列雙邊機制,引導和協調“一帶一路”建設項目實施。
首先要加強科技領域交流合作,借鑒其他國家領先的科技、教育、文化等經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以其他國家的優勢來彌補自身的不足,達到全面發展,同時也要把本國的研究成果與世界一同分享,一同促進新一輪的產業革命進行。其次,要保護生態環境,企業做到真正的“綠色環保”,把環保意識樹立起來,才能共建綠色、和諧、共贏的“一帶一路”。另外,要發揮自身特長,持續完善高鐵線路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為合作國家供應充裕的公共產品和公共建設資源,并通過簡化海關等方面的手續,以提高合作效率。
“一帶一路”短短幾年時間里從倡議提升為國家頂層戰略,從基礎設施的落后到沿線國家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一帶一路”建設早期成果令人矚目,處于建設的黃金時期。但目前中亞地區和中國西部地區仍為沿線中部經濟凹陷區,沿線區域經濟水平“U”型結構沒有得到較大改善,“一帶一路”戰略處于初期沿線基礎設施共建、互聯互通階段。未來“一帶一路”戰略需進一步深化沿線國家間法律法規、政策、市場信息的相互交流溝通,打造沿線國家間交通互通網絡、能源設施互通網絡、信息化網絡,建立高效率的管理部門,朝著沿線國家間政治互信更加深入、沿線基礎設施更加完善、經貿規模更加龐大、投融資體系更加健全、人文交流更加繁榮的方向發展,以建設沿線國家間自由貿易區為中期階段目標,最終形成自由貿易區群體。
未來“一帶一路”戰略的發展將會進一步利用海上經濟帶的突出優勢,在現有東西方向陸海主軸帶的基礎上,形成連接陸海主軸帶的南北方向的副軸帶,副軸帶以陸上交通干線將主軸帶的內陸港口城市連接起來,形成“多帶多路”網狀體系。網狀軸帶體系有效避免線狀軸帶體系由于某個支撐點的不順暢導致整個軸帶輻射效率的降低,沿海與內陸、內陸與內陸、沿海與沿海之間的相互輻射使得輻射的效率和范圍進一步提高。
總之,“一帶一路”是中國提出的第一個世界性戰略倡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已經受到了廣泛關注,進一步加強對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1]夏彩云,賀瑞.“一帶一路”戰略下區域金融合作研究[J].新金融,2015(07):34-38.
[2]何茂春,張冀兵,張雅芃,田斌.“一帶一路”戰略面臨的障礙與對策[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36(03):3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