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愛平
山東省東營市史口鎮人民政府
我國農村環境衛生管理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
隋愛平
山東省東營市史口鎮人民政府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鄉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莊及田間道路也已進行了硬化,農村起居吃穿都發生了巨大改變,農民的生活質量有了明顯提高。然而,農村的環境工作急需改善,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也逐漸增多,垃圾處理不得當,造成的環境污染。本文從農村環境衛生現狀、管理投入和農民的環保意識等方面,分析了我國農村環境衛生管理現狀;并從法律法規和技術對比分析了我國與發達國家在農村環境衛生管理上的差異與不足;闡述了我國農村環境衛生管理的發展趨勢。
農村;環境衛生;管理現狀;發展趨勢
隨著新農村建設的發展和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生活垃圾呈現數量迅速增加﹑組分不斷復雜﹑降解難度不斷提高的特點。而大多數農村垃圾未經處理就近傾倒﹑隨意焚燒,污染周邊土壤﹑水體和大氣環境,嚴重威脅農民身體健康,農村垃圾處理問題已經成為困擾新農村建設的棘手問題。
受到城市垃圾處理的啟發,許多農村開始嘗試運用填埋﹑焚燒﹑轉移﹑回收等現代化方式,但是,由于資金不足﹑制度缺失以及城市垃圾處理模式自身的缺陷,現行的農村垃圾處理并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反而打破了農村原有的資源循環系統,影響了農村生態環境系統的穩定性和平衡性。現如今農村的垃圾問題已經成為阻礙農村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突出因素,農村生活垃圾日益成為制約農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突出因素。目前如何妥善有效地處理農村生活垃圾,已經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如何采取可靠措施,從根本上解決我國農村生活垃圾問題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的戰略任務,它直接關系到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1 農村環境衛生現狀
由于我國國土面積較大,各地區農村的生活習慣不同,農村的環境衛生存在差異。根據我國東﹑中﹑西部發展水平的不同,東部沿海省份生活垃圾統一收集率和集中處理率均最高,而中部省份生活垃圾隨意堆放現象最為嚴重,西部省份垃圾集中處理率最低。主要因為中部省份人口較多,現有的環境衛生設施不能夠滿足農村生活垃圾收運的需要,出現較大比例的隨意堆放行為。東部地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相對完善,且農村生活垃圾已逐漸納入到城鎮生活垃圾收運體系。西部地區農村養殖業垃圾有效處理率最高,能夠保證養殖業垃圾處理后還田利用。
東部地區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和村均公共廁所數量均為最高,這與東部地區城鄉一體化已經得到充分發展密切相關,衛生廁所普及率較高。由于東部地區農村污水收集管網和處理設施比較完善,糞便主要沖入下水道進入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中西部地區,農村居住環境相對分散,污水管網建設比較落后,產生的糞便以還田利用為主。
2.2 農村環境衛生管理投入
現狀農村環境衛生管理需要投入相應的人員,制定相應的環境衛生專項規劃,開展相關的環境衛生宣傳教育,我國各地區根據其實際情況也有相當大的差異,按照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不同的特點進行對比分析。其中,村均全職或兼職保潔員的數量與經濟發展水平呈正相關,東部農村生活水平相較中西部地區較高,農民對環境衛生的要求也比較高,只有配備足夠的保潔員才能達到相應的環境衛生標準。有環境衛生管理制度,做過專門環境衛生專項規劃和開展了相關環境衛生宣傳教育的占比從大到小依次為東部﹑西部﹑中部。數據表明,東部和西部較中部地區更加注重環境衛生管理和宣傳工作。
2.3 農民環保意識分析
我國農民環保知識相對缺乏,影響著環保行為,制約著農民改善農村環境衛生的積極性。而生活垃圾的隨意堆放﹑簡易化糞池的存在﹑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都制約著農民環保意識的提高和農村環境衛生的改善。相較于環境衛生管理,村干部更加關注農村社會的穩定和經濟水平的提高,這也直接影響到農民環保意識的提高。
3.1 垃圾分類回收利用
要號召村民進行垃圾分類回收利用,實現垃圾產業化經營。提倡廚余垃圾發酵生產為有機肥基料或營養土,鼓勵自然風化的塑料垃圾二次使用,普及零包裝,使用可降解材料等。玻璃類﹑廢紙﹑廢織物﹑廢橡膠﹑廢家電等垃圾可進行分類回購資源化。以鎮成立環保合作社,向農民回購有害不可降解垃圾,合作社再進行二次分類,將可利用垃圾送至廢品公司資源化處理,可減少垃圾總量的30%,并從中獲得一定的收益彌補合作社運行。
3.2 加強制度建設
在制度保障上,要加快出臺關于農村生活垃圾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由當地政府環保部門與農村管理部門共同制定符合當地情況的環保條例,確保村民能根據各項條例來正確的處理生活垃圾,使之有法可依。
3.3 完善設施的配置
在設施配置上,要完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硬件設施。農村生活垃圾的處理工作以此為基礎,由點到面,全面覆蓋。依據當地實際情況來確立垃圾轉運車﹑收集箱﹑鄉鎮級垃圾中轉站等建設重點,合理排定建設方案及實施計劃。完善城鄉一體的垃圾處理工作網絡,促進城鄉共享的可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垃圾分類收運體系和垃圾綜合處理體系建設,提高農村垃圾收集率﹑清運率和處理率。
3.4 加大資金投入
在資金上,要采取靈活方式,通過多種途徑吸引更多有實力和潛力的工商企業投入城鄉垃圾開發市場,從而密補地方政府資金的不足。
3.5 加大宣傳力度
在宣傳上,增加宣傳力度,增加農民的環保意識。要注重農民良好生活方式的培養,提高農民素質,宣傳環保知識,讓農民充分認識到環境衛生與自身健康的關系,自覺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引導他們采取就地減量化分類的方法,自覺遵守垃圾分類存放的要求。這樣就達到了既減少了生活垃圾的產生,有效節省了處理成本,又使得部分垃圾能夠回收利用,變廢為寶。
3.6 規范管理方式
在管理體制上,要規范農村生活垃圾的處理方式的管理。首先,合理安排人員分配。要根據當地衛生單位,公平公正的合理安排分工,與此同時還要加強對相關人員專業方面的訓練管理,使其能夠高效率的完成相關工作。其次,要依法遵循相關工作體系。各家農戶要按照相應的規定進行投放,把自家門前衛生搞好,并且能夠依照垃圾袋裝的要求,合理投放在指定的垃圾箱內。村組要按時進行清理,能夠把垃圾及時的運往垃圾中轉站。由鎮級垃圾中轉站負責收集﹑壓縮,再送垃圾處理單位處理。
4.1 相關法律法規的發展方向
要徹底改善農村環境衛生就必須對我國現行的關于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進行修訂和完善,增加關于農村環境衛生的相關內容,或將農村環境保護法律從整體環境保護法中獨立出來,對農村環境衛生單獨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各級地方法律制定機構,要針對本地區的農村環境衛生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細則或司法解釋,使相關的法律法規在農村環境衛生管理中能夠得到嚴格執行。
4.2 農村生活垃圾收運及處理的發展方向
隨著我國政府越來越重視“三農”問題,改善村容村貌逐漸被提上議事日程,最急需解決的就是農村生活垃圾污染問題。我國將從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減量化”著手,保證農村生活垃圾能夠全部進行收集,并進行衛生填埋或焚燒等無害化處理,徹底改善農村生活垃圾亂堆亂放現象。遠期,我國在完成生活垃圾“無害化﹑減量化”后,將會從農村生活垃圾“資源化”著手,在農村地區逐步推廣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和運輸,并根據各類垃圾的性質分別進行資源化利用。
4.3 農村廁所及糞便處理的發展方向
近期,我國農村“廁改”工作的主要任務是逐漸取消旱廁等非衛生廁所,普及水沖式等衛生廁所,并根據各村需要建造一定數量的公共衛生廁所,糞便和污水沖入化糞池,經處理后進行還田利用。遠期,我國農村以發展生態廁所為主,生態廁所的地下設有沼氣池,利用細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人糞尿中的有機物,釋放能量,產生高溫,殺死糞尿中的各種病菌和蟲卵,經處理后進行還田利用,從而達到無害的目的。
總而言之,我國是一個農業人口大國,是處于經濟飛速發展中的國家。當前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就是如何正確處理好“三農問題”與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之間的關系。農村生活垃圾影響農村生態環境﹑水質狀況,是農村環境建設的主要因素。有效處理農村垃圾能改善人居環境,對農村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農村垃圾處理不是政府或公民單方面的責任,它需要團結所有力量,全民共同努力。
[1]趙宏喜,蔡奎芳.農村生活垃圾的處理現狀與改進對策[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6,07:173-174.
[2]陳治忠.農村垃圾處理[J].云南農業,2016,09:93.
[3]白玉方,吳克,吳東彪.我國農村環境衛生管理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J].環境衛生工程,2016,05:80-82.
[4]許增巍.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農戶合作行為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6.
[5]林啟波冼燕子.農村環境衛生狀況得到明顯改善[N].北海日報,2016-08-18001.
[6]劉寬豐,孔鮮艷.我國農村地區垃圾處理現狀及對策[J].新西部(理論版),2016,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