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穎潔(平頂山學院 河南 平頂山 467000)
乒乓球技術風格因素的意義及其在高校體育專業乒乓球課程中對單一技術提高的作用
□ 盛穎潔(平頂山學院 河南 平頂山 467000)
在高校體育專業的乒乓球課程上,學生往往會學到幾個基本技術,比如:正手攻球技術、反手攻球技術、發球技術等,但也許只學到了形,不夠實用;或是只能打課程中學到的東西卻不知如何去進一步提高。對此,筆者通過對“制勝因素”的分析和重組來試圖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一種參考。本文所談“制勝因素”為:穩、快、準、狠、變、轉。
技術風格因素 高校體育專業乒乓球課程 單一技術的提高
在乒乓球項目上,有五個字備受練習者重視,被稱之為“技術風格制勝因素”,即快、準、狠、變、轉。事實上,這之中時常被人們隱去了一個字:穩。筆者在此將這六個字合在一起,希望通過其總結出一套練習和教授乒乓球單一技術的提高思路和順序,并將其應用在高校體育專業乒乓球課的教學中,以達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效果。
筆者在從事高校體育專業乒乓球課的教學過程中發現:僅僅教授學生幾種基本技術怎么打并不足以使他們深刻認知到個人的乒乓球技術水平作為一個“體系”是復雜的、全方位的;不足以使他們有更大的動力和更恰當的思路去繼續練習乒乓球技能水平;也不足以使他們在畢業后從事該項目的實際教學或教練工作時,心中有一幅乒乓球技術提高藍圖和技術大觀。
于是,在對高校體育專業乒乓球課程教學的不斷思索和改善的過程中,結合自身的專業隊訓練經歷和體會,筆者將對上訴六個字的乒乓球技術風格因素(穩、快、準、狠、變、轉)進行逐一地分析和解讀。首先,“穩”,解釋為“命中率”,作為乒乓球技術特點中最基本的條件,也就是“上臺率”。稱其為最基本條件是由于不管擊球質量有多高都必須以打上臺為前提,否則無用。如果一個人打球很少失誤,整體命中率極高,那么這個人的技術特點就是“穩”。第二,“快”,解釋為“速度”。這里的“速度”尤指“擊球速度”?!皳羟蛩俣仁侵笍膶Ψ絹砬蚵涞轿曳脚_面始,到彈起被我球拍回擊后又落到對方臺面上為止,球在單位時間內飛行的距離。時間越短,速度越快?!睋羟蛩俣鹊奶岣咧饕c擊球時間和站位有關?!皳羟驎r間是指對方擊來球到本方臺面彈起后,在經上升至下降這段時間中,拍觸球時球正處在空間那一段時間?!睋羟驎r間早、站位近,速度快,擊球時間晚、站位遠,則速度慢。當然,擊球速度并不止與這兩者相關,此處不多贅述。當一個人打球時,其每一板回接的速度都快,那么此人屬于速度型球員。第三,“準”,解釋為“落點”,就是精準地控制落點的能力。如果一個人打球板板精確,想到哪里打到哪里,落點刁鉆,那么可以說這個人打球很“準”。第四,“狠”,就是“力量”,擊球力量?!皳羟蛄α康拇笮≈饕Q于擊球時揮拍加速度的大小。要想加大揮拍的速度,則必須發展力量素質,特別是擊球的爆發力和全身的協調用力?!比绻粋€球員身體素質條件優越,擊球時又能將自身力量充分作用于球,使球極具沖擊性,那么這個球員就可被稱之為“力量型”。第五,“變”,即“變化”。人們對這個字的意義通常有多種理解,比如線路變化、旋轉變化、戰術變化等,但筆者傾向于將“變”解釋為“節奏”。“節奏能力是指機體在練習動作的過程中,按動作的節奏,也就是動作的各個部分所表現出來的強弱和時間間隔的關系……是技術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綜合反映。”“由于節奏具有時間和空間的特征,乒乓球運動中的空間特征表現在:球在空中運行的線路長短;球運行的弧線曲率;第1弧線與第2弧線的狀態;弧線方向與擊球落點……因此,掌握擊球節奏,就意味著運動員要掌握運動所具有的彈性節律,在這個基礎上來發揮節奏應該發揮的重要作用。”球員在對來球節奏的感知和適應的基礎上進而去調整和掌控的能力便是“變節奏”的集中體現。擊球節奏不能一成不變,高水平運動員打球更是如此,有快有慢,能急能緩,從容有序。練者不亂,觀者舒心。此為擅“變”。第六,“轉”,顧名思義為“旋轉”,擊球旋轉強弱是指擊出的球的“轉速”大小,“乒乓球的旋轉程度,決定于作用力的大小和力臂的長短”。如果一個人打球時擅于制造各種旋轉,連續制造旋轉,并且旋轉強度較高,那么此人就可被稱為“旋轉型”球員了。
若想將這六個字運用在練習、提高或教學、教練乒乓球單一技術方面,就需要將這六個字做一排序,以供使用者作為一個循序漸進的思路,使其在提高單一技術的過程中了解何時可加強何種性質,某階段可增進某個方向,以及檢測技術的成熟度,發現技術中還存在的短板等。
筆者在對穩、快、準、狠、變、轉六因素進行排序時,充分結合了對從初學的小朋友到省隊級別專業隊員練習乒乓球的進程和提高技術水平的過程的觀察和總結,并且考慮到了實際高校體育專業學生學習乒乓球課程時的掌握進程和成果期望,遂將其重新排列為:穩、準、快、變、狠、轉。
在此,我們舉一個單一技術——正手攻球為例,來解釋這個練習順序。當練習者初次接觸某種技術時,第一步需要練的就是這項技術的動作和姿態。在多次地重復模仿技術動作軌跡和身體姿態后,開始上臺嘗試用該動作擊球。比如正手攻球,在實際打球前先不斷重復揮拍動作,待身體適應并記住該動作后,即練習用正手攻球回接上臺,從10個球接上2個到10個球接上8個,即“命中率”從20%提升到80%,這就是不斷提高“穩”的過程。第二步,開始“打落點”,練落點的普遍方式是通過練路線。我們能夠觀察到,小朋友們學習正手攻球初始,教練員們通常會使其練習各種路線的正手對攻,如正手位斜線對攻、正手位直線對攻、側身位斜線對攻、側身位直線對攻,每條路線累計打若干板數。這樣的訓練方式就是在培養練習者控制不同落點的能力和手感。因此,單一技術練習的第二階段是練“準”。下一步,當技術動作達到初步穩定,就可以增加擊球速度,提高動作的輕快、靈巧感。練習快速擊球不僅能提高練習者身體敏捷性、反應能力,還能通過連續的快速擊球來進一步固定技術動作,增強技術動作中引拍、揮拍擊球、放松還原的連貫性。所以,單一技術的提高第三步需要“快”。單一技術練習的第四步與第三步是有承接性的,即“變”。如前所述,“變”可理解為控球節奏的改變,一般來說節奏以擊球速度作為具體體現,即擊球速度快就節奏快,擊球速度慢就節奏慢。打球節奏根據實際需要調節緩急。這就要求練習者在學習單一技術時不僅能“快”還要能“變”。如果將“快”視為練速度,那么“變”就是練控制、練調節——控制或調節單個擊球的節奏甚至整體比賽的節奏的能力。此處解釋一下筆者將練“快”放在練“變”之前的原因。乒乓球臺相對于其它球類隔網運動場地來說距離較短,球體較小、較輕,球的飛行速度較快。在高速的來回中,乒乓球員們必須要保持快速的反應、移動和敏捷性,如果有一板球沒有來得及,就會輸掉該球。因而,乒乓球運動員們在比賽時都盡可能地提高回球速度,以使對手措手不及,疲于招架。而練習“變”,可以打亂對手的節奏,比如對手擅于打快球,我方可打慢球去對付,對方擅于打慢球時,我方可打快球以回擊,此為“變”的意義。那么,當我方需要變化球的節奏時,必須得能跟上球的節奏,才有可能主動去調整節奏。如果對手打的是速度較快的節奏,而我方只能疲于應付或根本無力追趕,那就談不上去控制節奏了。因此,筆者認為在練習單一技術時,應該先練“快”再練“變”。接下來,是時候練“狠”了,練“狠”就是學習發力擊球,提高技術的威脅性。“擊球力量在提高擊球速度、制造和克服旋轉、加大擊球的威力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 above還以正手攻球技術為例,當練習者的技術動作逐漸趨于穩固,能夠達到較高命中率,并且擊球節奏可以自行調整時,就需要增加擊出球的質量了。至于把“狠”這一環節放在這六個字的第五步去練的原因,筆者的目的是希望練習者在加力量之前,將技術動作充分練熟、練巧,以保證在發力擊球的過程中不致出現動作變形、發力不集中、手臂僵硬等問題。另外,在前期一系列的針對性練習后,技術動作已經具備從量變進展為質變的基礎,在此時練習發力擊球更容易被練習者接受和掌握。最后,還有一個環節是“轉”。對于正手攻球技術來說,“轉”意味著由制造相對而言的不轉球變為制造上旋轉的球,由撞擊變為摩擦,這就形成了另一個技術——正手拉球。筆者愿意將正手拉球技術視為正手攻球技術的最終形式之一,當然,正手拉球技術也是需要練習者再回過頭從“穩、準、變、快、狠、轉”逐步練起的。
乒乓球每個單一技術的鞏固和提高對于運動員的整個技戰術體系和打法風格都有著深刻的影響,因為單一技術是構成個人乒乓球系統的細胞。在高校體育專業乒乓球課程的設計和培養方案中,應該更準確地定義和分類乒乓球各個單一技術。筆者在對乒乓球技術風格6因素的理解中,結合教學實踐經驗,梳理出一套可適用于絕大多數單一技術的提高進度,以供高校體育專業乒乓球課教師和學生用以參考或檢驗。
[1]劉懷杰.乒乓球技術打法的演進過程及其發展趨勢[D].碩士學位論文,2011,9.
[2]國家體育總局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乒乓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0.
[3]球類運動編寫組.球類運動.乒乓球、手球、壘球、羽毛球(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9.
[4]肖樹新等.乒乓球[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29.
[5]吳龍.乒乓球運動中節奏的訓練[J].高師理科學刊,2009,29(2).
[6]蘇丕仁.乒乓球運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2.
G846
A
1006-8902-(2017)-12-L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