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 嘉(成都大學 四川 成都 610000)
公共服務視角下廣場舞開展對策
□ 鄧 嘉(成都大學 四川 成都 610000)
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在公共服務視角下對廣場舞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結果表明廣場舞在公共服務視角下對個人、組織和社會等三方面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另外,本文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廣場舞的改善和治療對策,旨在為廣大民眾的休閑服務和社會管理部門提供可行的建議。
公共服務 廣場舞 改善 對策
在全民健身熱潮的發展環境下,社區廣場文化豐富了群眾的物質和精神生活,廣場舞具有簡便易學、節奏明快、休閑娛樂等特點,因而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不論是在城市、城鎮還是農村的各個角落,都開展了規模不均、形式各樣的廣場舞活動,加之在群民健身計劃和當地政府的重視下,加強了廣場舞在社區和農村的傳播力度,這對于推動社會文化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然而,廣場舞的迅猛發展也產生了一些消極因素,對于個人、組織和社會等層面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如何使廣場舞為群眾帶來積極向上的運動體驗,在社會公共文化背景下健康發展,為社會文化注入新的活動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就社會公共服務視角下對廣場舞的發展問題進行研究,旨在進一步完善廣場舞管理體制,促進廣場舞更加健康的發展。
廣場舞的健康發展對社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具有促進作用,廣場舞來源于廣大民眾,具有廣泛的參與性、自由性和創造性,豐富了人們的精神文化內涵,倡導著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近年來,廣場舞的管理體制和發展模式日趨規范,其活動的時間、地點和規模等均有一定的約束,有些社區成立了廣場文化綜合管理小組,進一步完善了廣場舞等文體活動的開展,廣場舞的規范發展對于社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提供了一定的借鑒和參考;另外,廣場舞的標準化開展有利于形成濃厚的社區共同體意識,形成文明的生活氛圍,廣場舞的多元化功能促進社區部門、轄區單位、社區組織和居民間的交流,使各單位的職責和資源達到均衡發展,實現最優化配置和利用;最后,廣場舞的自發性吸引了不同層次群眾的參與,使他們積極參與到社區文化活動中,配合政府、街道辦事處和社區管理工作,解決繁瑣的社區文化問題,提高自我教育的同時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
廣場舞是由廣大群眾自發組織而成的,但是人群結構和層次卻存在嚴重失衡的問題。一是廣場舞參與人群性別比例失衡,人們普遍認為廣場舞是女性的專屬健身方式,即使有跳舞愛好的男性也在心理上存在一定的負擔,造成廣場舞參與者男女比例嚴重失衡。二是廣場舞參與者集中在中老年人群體,青少年朋友則普遍選擇其他的運動休閑方式,而退休后的中老年人則選擇簡便易學、運動強度適中的廣場舞健身活動。三是人們對廣場舞的科學認知度不夠全面,廣場舞的自發組織性致使其缺乏專業指導人士,因此無論是在舞蹈的創編、鍛煉動作和鍛煉強度上都欠缺科學性和專業性,使得鍛煉效果差強人意。
一是廣場舞的練習場地短缺化。隨著廣場舞參與者的不斷增加,在有限的空間內無法滿足不斷增長的鍛煉人群,廣場上人滿為患,導致草坪、公園、街道和廣場建筑等地方人為損壞嚴重。二是時間、音量管理缺乏規范。廣場舞活動的自由性為周遭居民帶來了一定的困擾,早上、晚上等時間干擾了居民的休息時間,也有音量過大,出現“高音擾民”現象,進而引發了潑糞、丟水袋、鳴槍、放高音炮等一系列糾紛事件。
一是由于廣場舞內部或外部制度管理上存在的缺陷問題進而引發的“意識公共”沖突問題,由于廣場舞的制度化管理還未成體制,在有限的地域公共空間或是音量過高產生的噪音擾民等問題,極易產生公共意識矛盾問題。二是在團體利益和社會利益兩個層面上存在的失衡現象,廣場舞有利于群體形成較強的團隊凝聚力,然而團隊內部有時只顧追求自身的休閑和娛樂利益,而忽略了社會上其他居民應享有的權益,因此廣場舞團體和社區居民之間存在不間斷的矛盾沖突。三是廣場舞熱潮所引發的社會欺詐事件,由于廣場舞個人層面較突出,一些不法分子唯利是圖,胡亂收取廣場舞參與者費用,騙取老年人錢財,甚至有些合伙搭訕詐騙,引發的一系列事件擾亂了廣場舞正常秩序,造成一定的社會恐慌問題。
一是在城市和城鎮化建設中應科學合理地規劃居住和公共活動空間,充分開發和有效利用社區內部公共空間,針對周遭的公園、廣場和體育館等地域,應就地取材,實現資源的最優化調配和利用,定期檢查和完善圍觀的社區公共設施,為更多居民的健身需求帶來便利和服務,避免廣場舞糾紛的產生。二是廣場舞雖然是民眾自發產生,但是也應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和公約進行規范化管理,應積極配合相關政府部門對廣場舞時間、場地和設備上的具體要求,加強相關規定的宣傳力度,引導民眾建立強烈的規范意識,執行各地相關法律要求。例如上海在2013年就制定了《上海市社區公共文化服務規定》的文件,具體對廣場舞行為進行了規范要求,各地區可借鑒先進代表性地方經驗進行改革。三是政府部門可根據公共財政投入,發展對渠道的資金引入方式,如政府補貼、所有權承包和稅收優惠等來吸納社會資源對體育公共設施的投入,進一步完善體育資源。鼓勵市場主體盡量開放體育場館,根據有償使用的最優惠水平進行定價,服務于大眾。四是對廣場舞的結構進行規范,相關社區和政府部門應積極建立專業指導人員,對廣場舞的群體構成、健身內容和舞蹈類型進行科學規范,廣場舞參與者也應積極學習和借鑒典型的廣場舞團隊,開展公正、完善和創新性的廣場舞活動,從而推動全民健身運動的發展進程。
如何有效地避免廣場舞團隊與社會利益之間的沖突問題,關鍵在于廣場舞參與者內部人員的自我教育意識,他們的協商、合作和參與等綜合性素質是獲得團隊利益的關鍵。首先,提高廣場舞參與者的協商意識和水平。無論是社區組織的廣場舞團體或是自發而成的廣場舞團體都需要必需的音響、播放器等設備,因此參與者為了維護自身利益的公平性應積極建立口頭契約關系,在組織過程中,參與者坦率務實地表達自我想法和建議,圍繞設施、經費和舞蹈等內容進行公開協商和探討,參與者務必坦誠相待、各抒己見、營造公平民主的協商氛圍,最終達成共識。針對擾民問題,制定嚴格的規定,給予周圍居民理想的自我空間,這對于參與者的自我權利和責任意識的建立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其次,提高廣場舞參與者的合作意識和水平,目前城市和城鎮化社區的廣場舞分散化意識較大,而社區作為民眾的共同體可以充分發揮自身功能,可積極組建專業的管理機構,為廣場舞開展選定優越的場地和設備,實現社區居民資源共享。選定專業水平較高的人員進行領舞,有利于提高整個團隊的舞蹈水平,積極配合社區要求開展相關工作,同時社區要加大全民健身宣傳工作,對廣場舞的多元化健康功能進行普及教育,動員居民的健身積極性。通過廣場舞活動的開展,各主體為居民融入社會活動,并為建立文明、健康、和諧的生活方式創造了機會,從而實現民眾自治、自教,使各方利益達到均衡,使知識、技能的傳播和合作更為緊密,從而實現多元化社區文化治理的目標。最后,要提高廣場舞參與者的參與意識和水平,廣場舞強調團隊凝聚力,而團隊凝聚力則是建立在個人融入和責任意識的基礎之上。廣場舞參與者的積極參與不僅是要分擔團隊責任、信念,而且要付諸行動,參與性可以為團隊帶來新鮮的創造力,使廣場舞處于可持續發展的健康模式下。因此,廣場舞需要各方的積極參與,社區黨的參與為廣場舞提供方針政策引導,基層政府的參與規劃廣場舞統籌發展,社區居委的參與為廣場舞提供日常幫助和服務。可見,廣場舞的開展需要依靠各方的合作參與,讓多元主體參與到社區公共文化活動中,保障這樣一種參與機制的有效運行。
體育社會組織是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體育公共服務的發展水平具有關鍵作用,因此相關部門應格外重視對體育社會組織的培養和發展。一是政府應鼓勵、支持和培養各個類型的體育社會組織,為體育組織的發展提供切實的保障系統,格外重視貼近群眾體育的協會組織,保障體育社會組織的主體性,為體育社會組織的管理制度、職能分配、資源保障和活動開展等運行機構提供引導和幫助,避免政府組織作出的一些不切實際的工作決策,切實為廣大群眾的全民健身運動開展而服務。二是重視各種群體性體育健身組織、社區服務指導中心、基層體育文體工作站等基層社會體育組織的職能。三是重視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為專業指導員創造豐厚的職業報酬,對其工作崗位薪資和獎勵方面要公平公正,鼓勵和吸引更多優秀的高素質人才加入到社會體育工作中來,從而在體育公共服務中實現遠大的抱負。
[1]牟頂紅.廣場健身舞研究現狀綜述與趨勢展望[J].科技風,2010,24.
[2]鄭衛民,任保國,劉德新.新時期城市社區體育公共服務供給問題探索[J].體育與科學,2012,33(1).
[3]谷禮燕.我國城市社區體育公共服務供給制度的改革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學報,2012,31(1).
[4]高慶琦,謝洪偉,葉芳.底線公平:我國城市社區體育公共服務供給模式及實踐路徑[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2,30(5).
[5]遲福林.政府職能與公共服務[J].今日中國論壇,2009.
[6]于善旭.論全民健身條例對體育公共服務的制度推進[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0,25(4).
[7]竇彥麗,竇彥雪.廣場舞文化溯源與發展瓶頸[J].四川體育學,2013(2).
G89
A
1006-8902-(2017)-12-ZQ
四川體育產業與公共服務研究中心2017年度項目,編號:SCTY2017YB05。
鄧嘉(1976-),性別:女,籍貫:重慶,民族:漢族,學歷:本科,職稱: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