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云
(河南工程學院 會計學院,河南 鄭州 451191)
風險管理視域下的煤業集團資金管理控制體系構建
王 云
(河南工程學院 會計學院,河南 鄭州 451191)
近年來,我國能源需求增長較快,煤業集團得以快速發展,但煤業集團的行業跨度和地域跨度無形中增加了管理難度,其財務風險和運營風險隨之加大,完善其內部控制制度設計尤其是資金管理控制制度設計,必將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和運營風險,促進企業穩定健康發展,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煤業集團要想可持續發展,勢必增強企業抗風險的管理能力,構建適合煤業集團的資金管理控制體系。
風險管理;資金管理;內部控制;煤業集團
風險管理是通過對風險的確定、度量、評估來制定應付風險的策略,其目的在于規避風險或者把風險所造成的損失最小化。風險管理目標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在損失發生前規避風險或者將風險降到最低;二是損失發生后控制風險并將風險發生的損失最小化。風險管理的基本程序由識別風險、預測評估風險、評價風險、管理風險和風險管理效果評價五個環節組成。企業的風險管理是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在戰略制定和執行過程中對潛在的風險事項進行識別和防范的管理。企業風險管理由控制環境、目標設定、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應對風險、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控與自我完善等八個要素構成。[1]
內部控制是隨著經濟環境和企業管理理念的不斷發展變化而變化的。2008年6月28日,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和保監會聯合發布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該規范第一章第三條指出,內部控制是由企業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和全體員工實施的、旨在實現控制目標的過程。①財會[2008]7號《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根據《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及《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引》等規范性文件,在我國,“內部控制是由公司董事會、管理層及全體員工共同參與制定和執行的一項管理活動,是公司為防范和化解風險,保證公司戰略目標實現,在充分考慮內、外部環境的基礎上,為控制公司戰略制定和經營活動中存在的風險而建立的組織機制。
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并不矛盾,是目的與手段的關系,企業應建立以風險控制為基礎的內部控制體系。一方面,企業風險管理產生發展的基礎是內部控制,風險控制是內部控制的延伸;另一方面,企業風險管理的產生發展豐富了內部控制。隨著經濟社會的逐步發展,企業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正在逐步融合,呈現出一體化的趨勢。
(一)注重管理改進,持續提升風險管理控制能力
資金管理、生產安全、關聯交易等方面都是煤業集團容易發生重大風險的地方,企業在實施風險管理的內控制度時應注重管理方式和流程的改進,促進企業的長效發展。
1.建立資金集中管理機制
煤業集團為了防范資金風險,應從資金預算和收支、借款融資和閑置資金運用等方面統一管理和運作資金。該機制的主要內容是明確責任劃分,通過賬戶管理進行關鍵點的控制,對企業集團和各分(子)公司的資金收支實施分開管理。統一控制資金預算、債務融資和擔保,集中管理閑置資金,從而在企業資金的各個流動環節進行管理和建立風險應對措施。
2.建立安全長效機制
煤業集團必須通過構建安全管理體系來防范礦業安全上的重大風險,通過編制《內部控制手冊》《風險管理標準與措施》和《安全文化建設手冊》等制度手冊,保障煤業集團的安全運行。該機制的核心內涵是針對安全風險制定相應的管理方法和崗位職責,并對崗位職責落實情況進行嚴格監督,防患于未然。除此之外,還要建立科學的安全管理考核評價體系,以此來督促企業員工和領導層嚴格遵守操作流程,保障煤炭行業的安全。
3.改進關聯交易管理模式
針對煤炭行業的關聯交易內容和實際情況,通過明確投資者之間的關系和法律責任,從物流和資金流兩方面加緊控制,對關聯交易的各個環節進行監控,建立有效的關聯交易監控和預警系統,以此來減少因企業關聯交易產生的各種損失,提高企業對關聯交易風險的管控能力。
(二)基于風險管理,健全資金管理財務體系
1.建立財務聯簽制度
財務聯簽制度是指公司發生借款、投資、資產抵押、資產處置、關聯交易等事項時,未達到董事會批準權限,或者經公司年度股東大會批準的年度借款計劃、擔保計劃,在每一筆具體實施時,需由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及財務總監中的二人或多人聯合簽署方可實施。
建立財務聯簽制度可以規避財務風險,提高財務活動的合理性。當涉及公司重大資金調度、財務運作和可能對公司財務狀況等產生重大影響的經濟活動時,需要進行財務聯簽。例如:固定資產投資、資產抵押、資產處置、投資性資金借款、提供或接受勞務等事項及關聯交易事項和擔保事項等。在這些經濟活動中實施財務聯簽制度可以更好地監督企業的經濟活動,保障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財務聯簽制度發揮的重要作用具體有以下幾項:
(1)提高企業新項目投資的可行性。只有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全面資料的情況下,企業管理層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如果只有一人簽名確定,則很有可能因背景資料不完善、考慮不周全、不適合企業實際情況等因素造成投資失敗。通過財務聯簽制度,可以提高新項目投資的可行性。
(2)規范企業決策程序。實施財務聯簽制度,在對企業重大對外投資和重大技改項目投資時,因為要經過各級管理層審核簽字,所以各級管理層都會對項目是否經過可行性研究,是否經過集體討論,有關合同、協議是否合理、完整等進行監督,從而規范企業的決策程序。
(3)防范企業的不良財務行為。在實施聯簽制度過程中,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及財務總監從各自角度分別對項目進行把關,對于不符合制度規定、違反紀律的行為,可通過拒簽予以制止,從而做到互相監督、互相制約,有效地避免違法違紀行為和一些不良財務行為的發生。
2.建立財務管理預警機制[2]
財務管理預警機制是指在分析企業資金流動規律的基礎上,通過觀察一些敏感性財務指標的變化,捕捉財務管理過程中影響重大的管理波動信號,對企業可能面臨的財務危機適時發出警報。通過對財務管理預警機制的建立,不斷提升企業抵抗財務危機的水平,保證企業財務活動的運行處在一個安全、可靠的狀態中。企業財務管理預警機制的構建一般有三個環節,即:資金的籌集、使用和分配。但是煤業集團的發展資金具有一個重要特點,即主要來源于國家政策的扶持資金或主業資本,其資金具有金額大、期限長、風險較大等特點,因此,煤業集團在構建多元化戰略的財務管理預警機制時,應更加注重企業的事前控制和過程控制,做到適時、及時預警。
(1)健全資金管理控制制度。根據煤業集團多元化發展的投資特征,結合企業日常管理環節,煤業集團在構建財務預警體系時,應將監控的關鍵放在項目投資的決策、營運和最終結果上。建立健全項目投資的管理制度和控制流程,依據制度和流程,測試投資項目中各個環節的一些財務敏感性指標,從而實現對投資項目的事前和事中預警控制。
(2)選擇預警體系指標。預警體系指標的選擇應符合企業的特征,滿足市場的需求。指標的選擇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體現對資產質量和變現能力的考察,高度關注對現金的控制;能夠測試企業可持續經營情況下的收益變化;為補充和完善預警指標體系引入適用的咨詢管理工具。目前這些指標主要包括資產負債率、應收賬款周轉率、現金比率、主營業務利潤率、總資產收益率、銷售營業現金比率、非付現成本占營業現金凈流量比率、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增長率、資金安全率、存貨周轉率、投資收益差異率、投資收益變化率、經濟利潤等。
(3)樣本數據的收集。樣本數據的收集是預警機制發揮作用的關鍵之一,數據本身應該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代表性和廣泛性。受數據來源渠道等的限制,我國國內煤炭行業數據庫中的樣本數據還不夠全面和完善。煤業集團在建立財務管理預警機制收集樣本數據時,需要注意其廣泛性和有效性。一是要充分利用行業年鑒的數據和煤炭專業協會等組織的公開數據。二是要委托專業的市場調查機構、咨詢公司等第三方機構進行數據的收集和分析。同時還要考慮一些特別數據的體現,比如一些失敗案例數據會具有一定的參考性。三是注意不同行業之間的差異,體現煤炭行業的特征,避免因行業差異對數據分析結果的影響。綜上所述,樣本數據的收集是一個龐大、復雜的過程,構建預警制制需要準確、合適的樣本數據做保障。
(4)建立財務危機反應體系。在構建財務管理預警機制的過程中,還應注意對一些危機事項的快速反應和有效控制。煤業集團的財務預警危機處理控制應在集團公司層面進行,從高層出發高度關注,制定危機處理預案。通過多方位的調查,找出容易發生危機的關鍵點進行監控,收集和計算相關財務預警指標數據和分析數據,從危機監控點和反饋系統兩方面建立集團公司的預警反應體系及應付危機的處理系統。當財務危機發生時,能夠通過財務危機反應體系迅速啟動反應系統,將信息傳遞到集團公司,從而控制財務危機的發生。隨著市場的變化,財務危機反應體系也應有所調整,應定期組織相關人員根據市場情況和企業發生危機的狀況進行評價和分析,及時對財務危機做出反應,并對應對預案進行調整。
(5)考慮非財務因素對財務管理預警機制[3]的影響。在構建傳統的財務管理預警機制時,一般對量化的財務數據進行分析,但不是所有影響危機的因素都能夠予以量化,因此,企業在構建財務管理預警機制時,要全面考慮一些非財務因素造成的影響,這些因素有的短期內不容易被發現,需要長期的積累。同時,不同的危機事件對企業的影響不盡相同,所以如果僅僅利用量化的財務指標來構建財務管理預警機制,在結果分析中就可能出現偏差。綜上,在企業可持續、多元化發展中,構建財務預警機制時應考慮具有一定影響的非財務因素,構建一個具有信息時效性、客觀的復合型財務管理預警體系。
針對當前煤炭行業的整體情況,即企業沒有建立人員風險、道德與行為準則,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不完善,管理控制精細化程度不夠,信息溝通機制不健全等,煤炭集團在實施基于風險管理導向的資金管理控制制度時,還應著重強化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改善資金管理控制環境,強化企業文化
控制環境對于打造企業文化、提供紀律約束和影響員工自我監督有著重要的作用,企業改善控制環境時應從四個方面著手:
1.建設煤業集團文化
將員工道德與行為規范的具體要求或措施寫入《企業文化手冊》,通過制定《企業文化發展規劃》及《企業文化手冊》,從制度上約束員工遵守職業操守,逐漸使其融入企業,充分體現其價值所在。企業管理層改善管理思路和理念,從根本上吸引員工參與建設,讓風險控制思想深入人心,形成系統的風險文化。
2.完善煤業集團治理結構
通過完善公司的治理結構來改善企業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明確監督主體,促進企業的管理方式更加科學化,主要從以下幾點進行:董事會引入外部董事,增強董事會的獨立性;設立審計委員會,監督企業財務和財務報告的真實性;完善監事會制度,監事會能獨立、有效地行使其監督職能;完善股權、期權激勵體制,從而獲得穩定的盈利增長預期。
3.健全授權方式和人事管理制度
嚴格按照所規定的授權方式和人事管理制度,確保關鍵崗位的人員穩定。設立系統的授權體系或權限指引,實施領導責任制度,建立煤業集團內部控制報告制度。制定各個崗位標準化、具體化的職責,同時可以采取個別部門的輪崗制度,形成一個系統的監督機制。尤其是財務部門,在財務信息的傳遞、審核等方面更應該做到嚴格執行規章制度,保證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公允性,為企業決策層提供準確有效的數據信息。
4.完善人事管理制度
通過職業能力測試,使企業員工能夠在適合的崗位上發揮作用;推動員工檢查機制在大型煤業集團中的應用;建立績效考核與薪酬制度,準確考核員工績效,并進行激勵或處罰。
(二)構建全面的風險管理體系
風險管理體系的構建不是某一部門可以獨自完成的。煤業集團具有明顯的行業特征,其風險管理體系必須是全面的、系統的、專業的。從制定企業戰略目標開始,就要重視對各種風險基礎資料的收集,并予以重視,全面分析存在哪些風險及存在的原因,各部門互相溝通,共同建立相應的風險應對策略體系。在煤業集團中通過建立綜合的風險管理控制部門,及時、全面、有效地收集風險信息并進行有效處理。
(三)設計完善的資金管理控制活動
1.強化預算控制
強化預算控制要從成本控制著手,通過對現金流量的控制進行重點業務控制,降低財務風險。將實際執行結果與預算相對比,并與員工的薪酬相結合,避免預算執行的任意變動性,從而為全面預算的落實和企業經營活動目標的實現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2.實行資金集中管理
建立以“集中存、集中管、集中用”為核心的財務集中管理模式,可以盤活煤業集團的資金,提高資金的利用率。實現資金集中管理制度,可以從一定程度上改善煤業集團對資金的整體運作效度,提升籌融資能力,為擴大經營、引入投資等重大決策提供資金保障。煤業集團在資金集中管理模式下,還要注意風險管理和資金流程控制,制定各種結算方式的具體操作流程,嚴把合同、單證的審批關,嚴格執行支付制度,規避資金支付風險。
3.加強信息系統控制
在大數據時代,信息的傳遞性和共享性越來越高,煤業集團應當建立統一信息系統,通過互聯網等及時掌握省內外、國內外行業動態。制定信息系統控制制度,包括組織機構的建立、職責劃分及具體的控制措施,從而保證信息的準確性。建立專業的信息分析技術團隊,確保管理的有效性,幫助煤業集團及時掌握最新的技術和信息,幫助企業規避一些因信息延誤造成的風險,設計統一的信息技術應用系統和內部控制制度。
(四)建立暢通的信息溝通機制
大型煤業集團要取得長足的競爭力,就必須共享信息,保證信息暢通,只有這樣,才能共同發展。建立暢通的信息溝通機制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信息的取得和提供的方式;信息系統修正政策;管理層在信息系統建設中的支持度,在人、財、物等方面的投入和承諾;管理層在接受建議方面的能力;企業內部組織跨部門之間溝通的適當性;與客戶和外部環境信息溝通的渠道暢通性和有效性;信息反應機制的建立和接收到信息之后的追查行動是否及時。
[1]毛新述,楊有紅.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中國會計學會2009內部控制專題學術研討會綜述[J].會計研究,2009(5):93-95.
[2]張超.煤業集團全面風險管理及其支持系統研究[D].濟南:山東財經大學,2013.
[3]王穩,王東.企業風險管理理論的演進與展望[J].審計研究,2010(4):96-100.
The Construction of Capital Control System of Coal Industry Group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isk Management
WANG Yun
(CollegeofAccountingScience,HenanUniversityofEngineering,Zhengzhou451191,China)
In recent years, China′s demand for energy is growing rapidly,which speeds up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al industry groups. However, the industry span and geographical span of coal industry group make the management difficult invisibly, resulting in the increasing of financial and operational risk. Improving the interior control system will be bound to reduce financial and operational risk, promote the st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as well as realize the enterprise′s strategic goals.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coal industry group to not only raise its capability to resist risks but also construct its capital control system.
risk management; capital management; internal control; coal industry group
2016-12-23
河南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172400410665)
王 云(1980- ),女,河南南陽人,河南工程學院會計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審計理論與實踐。
F276.3
A
1674-3318(2017)03-0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