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 萌 張學軍
河北金融學院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大學生就業創業路徑探究
——基于共青團工作視角
祁 萌 張學軍
河北金融學院
2015年“兩會”后全國上下掀起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如何培養和提升大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成為高校面臨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課題。高校共青團作為聯系青年學生的橋梁和紐帶,可以通過開展社會實踐、組織專業實習、舉辦創新創業比賽等途徑有效提升大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高校共青團;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
1.1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理念的提出
在2014年9月召開的達沃斯論壇上,李克強總理發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指出要在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形成“萬眾創新”、“人人創新”的新勢態。之后,他在各種公開場合多次解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一理念,希望借此激發全民族的創新創業熱情。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又強調要“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并進一步指出“個人和企業要勇于創業創新,全社會要厚植創業創新文化,讓人們在創造財富的過程中,更好地實現精神追求和自身價值”。2015年6月,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從國家戰略層面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工作進行了總體部署;各地方政府也相繼出臺了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具體措施。可以說,自“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概念提出至今,全社會已經形成了推動創業創新的濃厚氛圍。
1.2 “雙創”浪潮下高校就業創業教育現狀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背景下,全國各高校主動作為,扎實推進創新創業工作,引導青年學生積極投身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實踐,以創業促進就業,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效果。從對保定市11所高校的調研情況來看,幾乎所有的高校都制定了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措施和辦法,積極引導大學生投身創業實踐,鼓勵大學生以創業帶動就業;72.7%的高校系統開設了創新創業教育課程;55%的高校成立了就業創業指導機構,比如河北大學成立了創新創業指導中心,負責畢業生就業工作及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河北金融學院、保定學院都成立了創業基地,為大學生的實習、實踐提供新的渠道和平臺。
然而,就目前各高校的創業創業教育和實踐情況來看,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國家創新創業的理解還不夠透徹,思想認識還存在偏差。有的高校認為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一小部分學生參與的小范圍嘗試,是緩解當前畢業生就業難的權宜之計,沒有把創新創業提升到學校教學改革的核心地位。二是存在重就業輕創業的現象,高校就業主管部門往往更看重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和水平,因而對就業工作的投入力度要更大一些。三是政策措施還不完善。部分高校制定的創新創業促進措施不夠具體,缺乏針對性和可行性。四是學生的參與熱情還不夠高,由于種種原因,當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有待提高,80%以上的學生對創業缺乏興趣,更希望畢業以后能找到一份安逸的工作;95.3%的學生認為自身不具備創業的能力和資本。上述這些問題的存在表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一理念要真正落地生根還需要高校下更大的力氣。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背景下,培養和激發青年學生的創新思維,提升青年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需要高校各部門密切配合,協調推進,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在這其中,高校共青團組織作為聯系青年學生的橋梁和紐帶具有天然的優勢,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具有政治優勢。高校共青團是黨領導下的由先進青年組成的群眾團體,是黨的助手和后備軍,負責指導學生會、學生社團等學生組織的工作,在團員推優入黨、評優評先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可以充分調動團員中的優秀分子投入到創新創業的實踐中來。在課題組調研的保定市的11所高校中,幾乎所有高校的創新創業工作都由共青團來負責。
二是具有組織優勢。共青團具有非常完善的組織體系,從學校團委到二級學院的分團委(系團總支)、再到各班級的團支部,覆蓋范圍非常廣泛,影響力幾乎可以滲透到每一個青年學生,具有很強的動員能力。另外,高校共青團還有一支朝氣蓬勃、思想活躍的團干部隊伍,學生黨員、優秀學生干部、三好學生、才藝之星等優秀人才大都被吸收到各級團組織中擔任骨干,使得高校共青團務青年就業創業的過程中擁有豐富的人力資源。
三是具有載體和資源優勢。高校共青團在組織引導青年學生開展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科技文化藝術節、社團文化節、寒暑期社會實踐、職場模擬大賽、創業計劃大賽等活動方面具有先天的組織優勢,這一優勢可以轉化為提升青年就業創業能力的有效途徑。
3.1 要促進青年學生轉變就業觀念,樹立就業、創業并重的就業新觀念
大學生就業難既與市場的供需不匹配、高校人才培養模式不合理等有一定的關系,也與大學生不科學的就業觀念直接相關。在課題組調查的500余名大學生中,有創業想法的僅有11%,更多的學生依然持傳統的就業觀,有49.2%的學生甚至沒有明確的就業愿望。當前大學生錯誤的就業觀念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到基層就業存在錯誤的認識,認為只有在城市就業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二是缺乏明確的職業規劃,隨大流的居多;三是自主創業的信心不足,動力不夠。
高校共青團促進大學生提升就業創業能力首先就要幫助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比如可以通過主題團日團課、青年成長論壇、優秀創業青年報告會等形式,幫助大學生認清就業形勢、做好職業規劃、改變就業觀念,樹立“先就業,再擇業”,樹立到基層建功立業的就業觀;培養正確就業觀的關口要遷移,要將職業規劃教育貫
下轉(第1 3 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