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
摘要:馬克思主義實踐觀中認為實踐是認知的來源,實踐是社會發展的動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重要途徑,實踐是社會運作中不可或缺的行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知行合一”與實踐觀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重視人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的對象性活動,將兩者進行融合分析,能夠優化實踐觀念,能夠為新時代的發展提供更為遠見性的理論指導。本文通過深入的研究馬克思主義實踐觀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知行合一”,來實現兩者的發展創新,以及社會的推動性發展。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實踐觀;中國傳統文化;“知行合一”
馬克思主義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思想理論支撐,是中國發展中不可或缺的思想理論指導,馬克思主義實踐觀是馬克思主義中重要的組成成分,是確定人的本質,確定社會發展的最基本動力,以及人進化發展的基礎行為的重要觀點思想。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優秀文化融合創新,融合優化,才能夠更好的指導中國發展進步,因此,需要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前提下,學以致用中國傳統優秀文化,中國傳統優秀精神,為實現中國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實的可行的完善化理論依據,思想指導。同時也要深刻的研讀探究馬克思主義實踐觀,以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知行合一”所具備的內涵和價值,將之合理的融入到社會的發展形勢中,實現社會發展進程加速的目的。
1.中國傳統文化中“知行合一”探析
在中國文化發展進程中,哲學占據一個重要的地位,在哲學發展史上,一直沒有忽視行與知之間的關系,一直都是一個重要的探究焦點,對于先行后知,還是先知后行,每個思想家,每個社會發展狀態下,都有不同的認知,處于不斷的演變和發展中,例如,春秋末期的老子主張“知先行后”,簡而言之就是先了解知道,才能夠加以行動,知指導行,強調知的重要性,對于行后而知是否認的,戰國末期荀子則主張“先行后知”,也就是先實踐,才能夠有所認知,強調行的重要性,行是知的來源和基礎,在一系列的行與知之間的先后關系探討之后,明代的王明陽提出“知行合一”的觀念,提出知與行之間相輔相成的關系,核心含義就是言行一致,身體力行,強調行與知的不可分割性,兩者之間辯證統一的關系,具體從修身的角度進行闡述,自身的道德思想境界,要與自身的行為相統一,通過行為以及認知克服非良知的念來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境界,實現良知來引導自身的行為。知行合一思想觀念與中華民族的發展方向是統一的,通過知行合一觀念的引導,提升全民道德思想高度,文化修養,實現全民道德與行為的相統一,實踐精神的傳承。
2.馬克思主義實踐觀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知行合一”關聯
馬克思主義實踐觀中的觀點就是實踐決定認知,同時也是檢驗認知的重要標準,而正確的認知也能夠引導和推動實踐的發展,實現的發展需要基于真理之上,兩者辯證統一。實踐活動是脫離不開社會環境的,會受到社會的各種因素的影響,因此,認知也具備社會性和共同性,能夠實際的應用到社會中。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價值展現需要一個具體的載體,需要和實際的環境,實際的情況相結合應用,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在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發揮重要的指導作用,實現結合實際,與中國發展國情相統一的行與知,是在毛主席和鄧小平同志的共同努力之下實現的,是兩位偉大的領袖在深入的分析馬克思主義實踐觀之后,確定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發揮作用的條件,來加以融合引用,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程的加速,推動中國在合適的道路上發展越來越穩定。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知行合一”與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在對于行知的探究上有一定的統一性,和共同觀點上有一定的相似性。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融合,為馬克思主義實踐觀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知行合一”融合指明方向。
3.馬克思主義實踐觀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知行合一”融合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需要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引導,以及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推動。馬克思主義思想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最根本指導思想,而中國傳統優秀文化是中國發展的基礎,是中國發展的根源。將兩者進行融合才能夠形成適合中國發展的創新思想,推動中國的進一步發展,推動中國進步。馬克思主義實踐觀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知行合一”融合應用于中國,引導中國發展,能夠實現兩種思想之間的相互補充,相互優化,實現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創新,以及“知行合一”傳統文化的推陳出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形成一種具備中國特色適合中國發展的實踐觀。能夠指導人們提升自我修養,提升自我道德高度,強化對于自身的約束,對于意志的鍛煉,進而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實現升華人們自身的目的,在此基礎上,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在“打鐵必須自身硬”的前提下,實現“打出好鐵”的目的。思想境界的提升,對于國家認同感的強化,能夠實現優秀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在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知行合一”融合思想的引導下,中國社會中人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在自身思想高度的提升下,逐漸優化端正,進而實現自主的擔任社會發展的推動者,主動的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者。
結束語:
馬克思主義實踐觀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知行合一”融合是極為必要的,主要原因就是社會發展需要不斷進化和創新適合社會發展的新指導思想的出現,新指導思想的特點就是在正確的思想之下融合社會發展的特色,來實現更為精準合適的引導,兩者融合,能夠優化社會的實踐與認知體系,能夠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進程加快。
參考文獻:
[1]王藝霖.習近平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以知行關系為例[J].黨的文獻,2016,(1):19-24.
[2]郭繼民.試論儒學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同構與契合[J].山東社會科學,2015,(11):26-30. DOI:10.3969/j.issn. 1003-4145.2015.11.004.
[3]趙應濤.實踐觀念的格義與會通——馬克思實踐論中國化的歷史與前景[D].河南:河南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