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超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東北油氣分公司
文化視角下的企業文化建設
王 超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東北油氣分公司
我國企業文化建設中存在著企業文化同一性特質束縛企業創新能力、企業文化的剛性給經營管理帶來負面影響以及企業文化追求短期利益、誠信基礎薄弱等一系列問題。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需要學習傳統文化中的“仁愛精神”“義利觀”以及“中和之道”的哲學精髓才能構建適合中國國情的優秀企業文化。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能為以后的具體工作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文化;企業;建設
進入21世紀,企業競爭更加激烈;如何使企業獲得持續的競爭優勢已成了企業家們孜孜以求的目標和學者永恒的研究課題。關于企業競爭優勢的研究成果非常豐富,目前關于組織贏得競爭優勢來源的模式主要有三種:即基于外部環境模式、基于內部資源模式及基于組織核心競爭力模式。古典經濟學將企業看做是生產函數,認為社會生產的基本要素是資源、資本、勞動力;采取均衡分析方法,分析這三類要素進行交換與配置,并假設市場中的企業都是同質的,因此企業就無所謂競爭優勢。新古典經濟學則在不完全競爭市場結構下,分析了個別企業獲得超額利潤的原因是由于不同的市場結構,即競爭優勢來源于企業外部,即市場環境。隨著研究的深入,管理者和學者都將研究中重點轉入研究企業內部,開始深入研究被看作是生產函數的企業本身,力圖從企業內部尋找企業持續競爭優勢的源泉。在各種探索和研究中,資源理論和核心競爭力理論對企業核心競爭優勢的獲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企業文化的同一性特質束縛了企業創新能力。企業文化是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逐漸沉積下來的行為準則和價值觀念,往往反映的是過去成功的經驗和思想,因此,中國的企業文化往往具有同一性的特質。這種同一性的特質有助于企業管理中的層級組織的等級指揮和標準作業,調節制度結構和層級組織無法觸及的非正式關系。這種同一性特質的根源在于消費需求的無差異性。
中國企業過去長期處于計劃體制的管理之下,企業無須考慮消費者需求,而今天消費者的消費需求越來越傾向于個性化和多樣化。企業文化的同一性特質使得企業對于市場的變化很難迅速反應和跟進,束縛了企業改革和創新的能力。企業文化的剛性給經營管理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企業文化作為過去經驗的積累,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對現行的經營管理活動產生巨大的阻力。因為企業文化所積累的雖然是過去成功的經驗,但是外部環境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原有的企業文化已經不適應現在的經濟環境,由此對企業經營管理產生的一些負面影響,這就是所謂企業文化的剛性。
3.1 吸取“仁愛精神”的精髓,將情感管理融入企業文化
以“愛”為紐帶滿足企業員工的精神需求,以平等、友愛的態度對待員工。當經營管理者以親和的態度尊重員工、與員工打成一片,就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員工愿意盡最大的努力實現企業目標。企業以“愛”為基礎推行“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能夠激發企業員工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強化企業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企業可以通過培訓將企業文化和經營管理思想傳達給員工以獲取員工的理解和認可,企業員工通過培訓在提高專業技能的同時接受這種以“仁愛”為內容的企業文化。這種以“仁愛”為核心的企業文化還可以提高企業員工對組織的忠誠度。
3.2 培育群體意識、追求和諧發展與企業道德文化建設
中國傳統文化講究中庸與和諧,重視人與人之間的互助合作,主張以利共生的價值取向。其“和為貴”、“義以建利”、“民生在勤”等思想都與現代企業管理中所追求的和諧共存的思想不謀而合。《論語·學而》云:“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子路》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這些言論表現了“重和去同”的價值取向,表現了追求多樣性同一的和諧,而不是趨同單一的狀態。儒家思想作為一種倫理規范進人企業,可以在培育群體意識上發揮重要作用,有助于形成企業內部的和諧風氣和團隊精神,也符合目前和諧發展的執政理念。
3.3 企業文化中應樹立正確的義利觀,以誠信為本
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自然環境的支持。根據儒家“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精神,當企業通過贏利發展壯大以后,對社會、環境也就相應地擁有一份責任,這種責任并非法律和經濟上的義務,而是受道德力量的驅使,主動去關愛社會,回饋社會。當企業的利益和社會、國家、環境的利益發生沖突時,企業的利益應該服從后者的利益。這就需要企業文化中樹立正確的義利觀,義利統一,誠信為本。企業在各種經濟活動中恪守道德原則,信守承諾。從短期來看,也許無法達到投資者期望的利潤標準,但是樹立了誠實守信的企業形象,這種無形資產無法用金錢計量,從長遠來看,企業會獲得更大的收益。3.4、在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注重企業文化內涵的豐富
當前,企業存在市場觀念落后、產權模糊、機制被動、適應性差等劣勢。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在文化建設的過程中要將企業文化的創新與經營理念的建立作為重點內容。企業文化在發展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對傳統民族文化和過去企業文化中的優秀成果進行繼承,另一方面又要兼收并蓄,使企業文化模式吐故納新,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引入更加先進的經營理念。企業精神培育一方面是企業的文化優勢,另一方面是企業文化積淀的結果。在注重企業文化的共性建設中塑造自己的個性,突出自己的特色,從而塑造一種有機地融個性與共性于一體的成功的企業文化。
總而言之,企業應結合中國傳統文化所提倡的“以人為本,和諧統一”的思想,以中國璀璨的傳統道德文化為依托,加上現代化先進的科學管理理念,依靠市場的實踐經驗及理性思維到感性體現,使現代企業經營逐漸走向企業與社會的和諧,最終達到企業文化的整體美、境界美、和諧美。
[1]宋慧穎.思想政治教育視角下企業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山西青年,2017,03: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