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暢 郝 營
遼寧工程職業學院
信息化教學在高職外語教學中的應用
——以德語為例
劉 暢 郝 營
遼寧工程職業學院
當前,隨著科技的發展,“互聯網+”時代來臨,信息科學與多媒體技術迅猛發展,尤其是計算機網絡的廣泛應用,給外語教學帶來了機遇和挑戰。高等職業院校中部分專業更加強調培養學生具有扎實的德語語言功底和德語語言文化知識,將信息化技術應用于高職外語教學中,能夠大大的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基于此,本文就信息化教學在高職外語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簡要的分析,希望可以提供一個有效的借鑒。
信息化教學;高職外語教學;應用;德語
1、多種媒體技術進行整合
信息化外語教學是建立在網絡多媒體基礎上,通過多種媒體教學信息的收集、傳輸、處理和共享來實現教學,以模數轉換方式將語音處理技術、圖像處理技術、視聽說技術等集成在一起的多種媒體技術進行整合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具有多種媒體信息處理和人機交互功能,其優勢在于實現了網絡多媒體信息傳遞和多媒體信息資源共享,形成了一種最理想的多媒體網絡教學環境。
2、學生解決問題的工具
信息化教學在外語課堂的主要作用是作為支持學生解決問題的工具,協助其找尋、分析、整理及表達數據。這些工具包括:一般辦公室應用軟件、多媒體軟件、網頁編寫軟件、萬維網、表達數據的軟件和其他軟件及設備。此外,通過網絡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應用、超文本、超鏈接等多種功能為學生提供圖文、聲像并茂的人機交互界面和大規模的信息資料庫,改變了傳統教學中學生只是被動接受,教師主宰整個教學過程的情況,從而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有了主動參與和設計學習的機會,并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從而形成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的學習動機。
3、信息化環境下教學資源共享
為便于師生共享授課資源和學習資源,相互交流經驗,建立課程教學備課信息化平臺,既可供教師互相交流,下載授課資源和各單元模塊課堂活動組織設計方案,又可供學生下載并展示學生自己的任務設計成果,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和學習效果。
1、在高職德語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環節中的應用
高職德語課程設置具有一定的多樣性,并且由于教學計劃中所限定的教學課時相對較少,因此高職德語教學往往任務繁重,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保證高職德語教學的全面開展,對高職德語教學改革以及高職德語教學質量的提升產生了一定的不良影響,也限制了學生德語學習興趣的培養。而將微課教學方法應用到高職德語教學改革過程中,教師可以事先錄制好預習引導視頻,讓學生在前一節課后或者本節課課前通過觀看微視頻完成對新知識點的預習,為課堂教學活動的優化開展創造便利條件。同時,將微課應用到學生德語預習環節,還能夠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加以培養,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德語學習習慣,為學生德語素質的強化提供相應的保障,切實促進學生取得良好的德語學習效果。
2、在課堂教學環節中的應用
微課教學方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教師在課前錄制簡短、精湛的微視頻,輔助教學活動的開展。所以在課堂教學環節高校德語教師也可以適當地應用微課為德語教學提供適當的輔助,專門針對德語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制作成為微視頻,輔助教師教學活動的開展。這樣,學生在預習階段通過觀看微視頻形成對教學難點的初步認識,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結合微視頻教學為教學難點進行更為深入的解析,學生就能夠產生對教學難點的深入理解,進而逐步攻克教學難點,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效。具體來說,教師不僅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將本節課教學難點制作成為微視頻,還可以結合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將翻譯、聽力等普遍性的學習難點制作成為微視頻,為教學改革提供一定的支持。這樣,微課在高職德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就能夠為教學重難點講解提供相應的輔助,德語課程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也能夠得到顯著的提升。
1、對教師開展信息化技術及思維培訓
阻礙信息化教學應用的一大難題就是信息技術,因此,高校應該開展信息化教學的技術及思維培訓。教師應該系統的學習視頻的制作、3D動畫的制作及簡單的教學游戲設計等等,在教師擁有這些能力后,就可以很好地開展信息化教學工作。根據八二原則,80%的日常信息化教學都可以通過簡單的技術手段進行解決,因此,增強教師的信息化技能水平,對于提升教師的應用水平有很大的幫助。同時,開展一定的思維意識訓練,提升教師對新型信息化教學的認識,特別是新型信息化教學與傳統信息化教學的差異的認識,也能很有效地幫助教師提升信息化應用的水平。
2、建立有效的信息化課程平臺
新型信息化教學必須借助一定的信息化課程平臺來開展,在部分高職院校中,已經建立了全校統一的信息化平臺,教師可以在平臺發布自己的課程信息,學生可以隨時學習。許多課程已經成為示范課程,整個教學平臺的運營、維護、作業批改、學生交流均可正常開展,同時很多工作都是由學生自發完成的,如教學提問和回答,教學視頻查看等,教師所做的只是根據學生在平臺中的發言,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指導,這也正是目前新型信息化教學的發展方向。
3、建立信息化課程應用的激勵機制
激勵機制是整個信息化建設的一部分,由于信息化課程評價體系建立的難度,也導致了激勵機制難以找到評價的標尺,各高校應建立適合本校的激勵機制。目前,在高職院校中所采用的激勵機制主要有對教師信息化課程建設的支持以及對參加信息化競賽的鼓勵。
總之,在高職語言教育中,培養學生語言的實際應用性能力已經成為教學目標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當建立新型信息化教學的評價體系,同時建立適當的激勵體系,將信息化教學應用于日常教學之中,從而更好的促進高職外語教學水平的提升。
[1]詹洪華.論高職外語教學方法的策略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14:60-61.
[2]桂峰蘭.高職外語教學的定位與教學質量提高的措施[J].福建質量管理,2015,09:79.
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立項課題;職業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評估與對策研究;課題編號:JG16EB104
劉暢,女,遼寧鐵嶺人,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