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林業局 楊天忠 李 瓊
關于宜昌市核桃產業扶持政策的調查與思考
○湖北省宜昌市林業局
楊天忠 李 瓊
為深入了解和全面掌握產業政策對宜昌市核桃產業發展的作用和影響,我們深入核桃主產區對林業主管部門、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開展實地調研,找出存在的問題,并對近年來支持、扶持核桃產業的政策和效果進行分析評價。
核桃產業 扶持政策 調查思考
(一)核桃產業的主要政策
1.國家和湖北省扶持核桃產業的主要政策。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以核桃、油茶為重點的木本油料產業發展,2008年以來,先后出臺了一系列綱領性文件及扶持政策,主要有:《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2008-2020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木本油料產業發展的意見》、《國家財政部關于整合和統籌資金支持木本油料產業發展的意見》、國家林業局《關于加快特色經濟林產業發展的意見》等。這些政策文件都明確提出鼓勵促進核桃、油茶、油橄欖等木本油料產業發展,并制定了相應的政策措施。近年來,中央財政投資核桃發展產業的項目主要有退耕還林、造林補貼、良種補貼、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林業科技推廣示范、貼息貸款等。另外,湖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針對《關于加快木本油料產業發展的意見》專門設立了省級林業產業發展(木本油料專項項目)補助資金。
2.宜昌市及下轄縣市促進核桃產業發展的政策。宜昌市委在2010年市委林業會議上明確提出:要將以油料、核桃為主的木本油料產業打造成百億產業,成為全市第七大農業特色產業和支柱產業,建成全省木本油料大市,為中山地區農民增收致富創造新的途徑。2010年以來,市政府辦公室印發了《關于加快以油茶核桃為主的木本油料產業發展的通知》和《宜昌市木本油料百億產業發展規劃》,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快林業特色產業發展的意見》。市財政設立了林業特色產業發展專項,重點支持木本油料產業基地建設、品牌創建和科技示范。各縣市也先后制定了木本油料產業發展政策,核桃發展重點縣市均編制了木本油料產業發展規劃。
(二)核桃產業政策的成效
近年來,宜昌市按照《宜昌市木本油料百億產業總體規劃》規劃,落實和出臺了促進核桃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1.激發了群眾發展核桃產業的積極性。縣市政府對發展核桃產業實行強有力的扶持政策,免費出種苗、發肥料、送技術,使農民種植核桃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廣泛的群眾參與強力推動了核桃產業的迅速發展。目前,全市核桃種植遍布9個縣市區,共涉及種植鄉鎮61個,行政村453個,近10萬戶。其中,萬畝以上鄉鎮22個,千畝以上村164個,百畝以上大戶88個。
2.促進了資金向核桃產業集中。宜昌市積極向上爭取扶持木本油料產業發展的各類項目和資金,統籌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石漠化治理等項目資金,按照“統籌規劃、相對集中、用途不變、渠道不亂、各負其責”的原則,捆綁用于木本油料產業發展。從2010年以來,全市整合項目資金5億多元用于核桃產業發展。
3.促進了優質土地資源向核桃產業集中。在政府宣傳和項目資金的引導下,農民看好核桃產業,對種植核桃充滿信心,把發展核桃產業當作脫貧增收的主導產業,在適宜種植核桃的地方,舍得拿好田種植,將發財的寶貝栽在最好的田里。秭歸種植核桃面積中熟田占98%,興山種植核桃面積中熟田占90%。
4.促進了核桃產業科技發展。近年來,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組建核桃產業發展專家咨詢小組,對核桃開展課題研究和科技推廣。選育出了秭林1號優良品種,“楚興”牌核桃已被省林業廳認定為優良品種,成為2011年8月出版的《中國核桃種植資源》收錄的湖北唯一的核桃良種;多年潛心研究的核桃嫁接技術成活率達到85%,遠高于國內平均水平;自主研究并總結的宜昌地區核桃病蟲害防治技術獲宜昌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帮鰵w核桃”地理商標獲國家工商總局注冊,注冊了“香溪河”牌等核桃系列加工產品商標,“興山薄殼核桃”榮獲“全國十大優質產品”稱號。
5.促進了核桃產業高速發展。一是核桃種植規模擴張迅速。2010—2016年全市新造核桃林51.45萬畝,總面積達到69.22萬畝,占全省核桃林面積23%。二是填補了宜昌半高山石灰巖地區產業空心。長期以來,宜昌半高山地區由于氣候和土壤的原因,沒有形成有規模的產業,處于產業空心化狀態。核桃樹相對耐寒、喜山坡、偏堿性的習性適宜半高山石灰巖地區,目前,全市70%的核桃基地分布在半高山地區,正好填補了這一地區產業空白。三是產業鏈初步形成。目前,全市核桃專業合作社有41家,引進和發展了4個核桃加工龍頭企業,全市現有核桃加工產能4萬噸,一個集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集群初步形成。
6.促進了部分農民增加收入。在產業政策和市場需求的雙重推動下,那些有定力、有實力、有眼光、懂技術的農民把核桃樹作為增收致富的當家樹來培育,從種核桃中獲得高于莊稼幾倍的收益。如興山核桃種植大戶陳學武種植核桃樹200棵,2016年產量達3000斤干果,收益達6萬余元,每株收入300元。
(一)核桃產業政策存在的主要問題
1.過度扶持產業規模擴張。全市近7年新發展核桃基地51.45萬畝,是建國61年來總量的2.9倍,核桃從零星分散的副業成為規模僅次于柑橘、茶葉的主導產業。但由于發展速度過快,造成了“三個跟不上”:一是基地建設質量跟不上。由于建設速度快,苗木生產供應不上,大量從外地購進苗木,對采購的苗木品種沒有嚴格把關和建檔,導致品種混雜、良莠不齊。同時,部分群眾沒有嚴格按照“六個一”的標準進行種植,基地建設質量不高,形成低產核桃園。二是勞動力跟不上。農村的主要勞力都出門打工,剩下的主要是老、弱、病、殘、小這類人群,不少農戶栽植核桃樹后無力管理,任其自然生長,病蟲害嚴重,產量低而品質差,效益不明顯。三是原材料供應跟不上。目前宜昌市核桃樹大多未進入盛產期,產量低不能滿足本地加工企業的需求,造成原材料供應不足。有的加工企業自己無基地,只能從外地采購核桃進行加工。
2.后期管理投入不足。由于缺乏資金,核桃產業管理出現很多問題。一是管理不到位。在核桃產業發展上,出現“重種植、輕管理”的現象,部分鄉鎮領導、干部和農戶認識不統一,核桃管理措施不到位,導致核桃樹勢衰弱,不少核桃樹成了長不大的“娃娃樹”。二是技術不到位?,F有的技術人員大多數沒有系統學習過核桃栽培、管理技術知識,特別是基層技術人員缺乏,對核桃種植、改良、管理技術的培訓、指導等技術服務難以到位。三是管理資金投入不到位。建設初期每畝僅有400元左右的苗木費用,后期管護投入資金十分有限,管理的步伐未跟上,無法將栽下去的核桃樹“撫養成人”。
3.政府扶持方式欠科學。政府扶持主要用于核桃基地建設,對核桃后期管理缺乏投入,對核桃深加工及產業鏈投資更少,核桃產業銷售服務上的投資幾乎為空白。有的地方政府好不容易擠出資金,卻采取“撒胡椒面”的做法來扶持核桃產業,資金效益十分低下。
4.對龍頭企業和合作社扶持不夠。政府對核桃加工企業和核桃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作用重視不夠,支持和扶持力度不大。目前企業經營困難,有的企業已經負債經營,自身運轉舉步維艱;有的企業由于缺乏資金、技術、人才處于半癱瘓狀態。而核桃專業合作社組織農民、服務農民和科技示范的功能不強,甚至形同虛設,有名無實。
5.財政資金引導作用不強。各級財政扶持資金實際上成了核桃產業的主要投資來源,核桃產業發展嚴重依賴財政資金投入。2016年宜昌市核桃產業投入資金2952萬元,其中財政投資2582萬元(中央資金1757萬元、省級資金150萬元、市級資金400萬元、縣級資金275萬元),企業投資370萬元。政府投資占87%,企業及專業合作社、農戶投資只占13%,金融資金幾乎沒有進入核桃產業。影響金融投資的主要原因:一是銀行金融政策與產業發展需求不相適宜,縣級支行的審批權限僅僅是一年期及一年期以下的流動資金貸款,而核桃投資期需要5—8年,有的企業即使想辦法獲取貸款也因為期限太短等原因而不敢用。二是銀行貸款需要固定資產做抵押,而果樹不被當作固定資產,林果企業很難獲得金融貸款。
(二)核桃產業存在的問題及對產業發展的負面影響
1.產業收益明顯低于預期。目前核桃基地規模已經形成,但因品種不純、后期管理投入不足,技術跟不上等多種原因,絕大多數核桃樹尚處于成長期、始果期,沒有達到預期效益。如興山縣2016年達到掛果樹齡的核桃基地面積有11萬畝,而能達到正常產量的只有3000畝左右,絕大多數都沒有達到預期的產量。
2.產業發展勢頭明顯減弱。從林業產業普查結果看,2011—2012年新造林面積19.67萬畝,2015—2016年新造林面積只有9.46萬畝,產業發展勢頭明顯減弱。
3.出現生產要素退出的現象。調研發現,部分龍頭企業處于成長期或掙扎期,陷入進退兩難境地,沒有政府扶持可能會退出核桃產業;農民對核桃產業信心不足,出現少數農民毀壞核桃樹的現象。
核桃是宜昌市發展山區經濟實踐中篩選出來的主要特色經濟林樹種之一。經過近十年的建設,全市核桃產業基地建設已成規模,產業體系已現雛形。但由于核桃產業投資大、周期長、見效慢,目前正處在提質增效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若后期不加強管理,制定政策措施,迅速提升核桃的效益,將嚴重影響核桃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一)以提高效益為中心,持續加大扶持力度
1.加大基地管護投入。目前,在發展核桃產業的目標上,應該由規模擴張轉為加強管理,切實使已經栽植的核桃林達到預期的經濟效益?,F階段,對資金的需求仍然是很大的,如清香核桃從栽植到掛果需要管理8年,資金投入在1100元/畝以上,全市每年需要管理費7000萬元以上,這些資金只靠農民自己投入是不現實的。要積極爭取國家、省對核桃產業發展的各類項目和資金,整合各部門項目資金,加大核桃產業后期管理投入。
2.加大示范基地投入。市縣財政部門應設立核桃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列入財政預算,專項資金投資方向由獎勵引導轉為示范引導,突出重點發展高產示范園和精品果園,讓其充分發揮示范帶頭作用。
3.加大科技投入。政府應當出臺政策,引進專業人才,加大科技經費投入,完善科技服務體系,實現科研攻關和地方優良品種推廣應用。
(二)完善政府支持方式,促進產業組織化程度
圍繞林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調整核桃產業投資方向和重點,集中資金重點扶持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林場、種植大戶等林業新型經營主體。
1.支持核桃基地向專業戶和大戶流轉。市縣政府要按照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三權分離的原則,出臺具體的土地流轉激勵政策,鼓勵和引導農戶依法有序流轉土地經營權,鼓勵大戶、有技術的人員承包,讓經營者有利可圖,讓以土地、核桃樹入股的人有紅可分。
2.支持龍頭企業發揮帶頭作用。從土地、稅收、固定資產投資、科技產品研發等方面給予大力扶持。同時,按照企業+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對基地規模大、加工能力強、輻射帶動廣的加工企業,優先安排各類農業項目,支持龍頭企業發展,增強產業集聚功能,努力提升核桃產品附加值。
3.支持合作社發揮服務作用。引導和鼓勵農民以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入股、合資、合作等形式組建專業合作組織,提供專業化服務,政府通過購買服務方式,積極培育專業化的技術服務組織。同時,鼓勵和支持合作社向加工、流通等多領域發展,創辦龍頭企業,從項目和資金上扶持專業合作社做大做強,對服務能力強、民主管理好的合作社給予補助,充分發揮合作社服務帶動作用。
(三)努力克服融資障礙,促進金融資金進入核桃產業
1.落實林權抵押貸款政策。要抓住中央推動金融資本向農業農村傾斜的機會,認真貫徹《湖北省森林資源流轉條例》,積極協調各類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制定林業貸款優惠金融政策,擴大林權抵押貸款的抵押范圍,降低林特產業貸款門檻,合理評估林權抵押物,延長貸款期限,降低貸款利率,落實林權抵押貸款政策,加大對核桃產業的金融支持。
2.建立政策性林業保險體系。按照政府引導、政策支持、市場運作、農民自愿的原則,鼓勵保險機構開展森林保險業務,政府按規定落實林業補助、貸款貼息、森林保險補貼等扶持政策,建立政策性林業保險體系。
3.推進金融創新。政府積極協調金融機構推廣“免評估”小額林權抵押和木本油料林抵押貸款,完善“林權證+保單”抵押貸款模式,簡化審批程序,提供便捷服務,加大對核桃產業的信貸投放,推進金融資本投入林業建設。
4.建立林業投融資平臺。政府應支持林業資源轉化林業資本,搭建林業投融資平臺,解決林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時間短的問題。
(四)建立多元投資機制,促進社會資本進入產業
1.建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機制。積極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通過公私合作、股權合作等多種投資形式,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核桃產業投資,努力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資金來源社會化、經營機制市場化、管理方式科學化,助推核桃產業健康發展。
2.建立政府引導,林農、企業和社會為主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加強政策引導,鼓勵各種社會主體積極參與核桃產業投資,形成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多元化創新投入體系。
3.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政府應出臺優惠政策,通過招商引資、合資、獨資等多種途徑,爭取外地成熟企業、品牌入駐宜昌,建基地、開辦核桃深加工企業,延伸產業鏈條,實現核桃種植與加工轉化的有效對接,加快核桃產品就地轉化,提高產品附加值。
責任編輯:姜洪云
S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