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工業大學人文信息學院 張俊博
綠色會計實施的阻礙與突破措施淺析
○長春工業大學人文信息學院
張俊博
綠色會計對企業和社會發展的作用不容質疑。但因為傳統會計和經濟發展的桎梏,綠色會計在我國實施有著不可避免的阻礙。本文對綠色會計的價值以及綠色會計實施的阻礙進行分析,提出針對性解決措施,以推動綠色會計的有效實施。
綠色會計 實施阻礙 標準完善 氛圍營造
綠色會計的提出是社會、環境和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研究綠色會計在企業中的有效實施對于今后的企業發展、經濟發展都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國要逐步進入持續化發展的軌道,實現國家環保發展戰略,綠色會計實施是不可缺少的必要條件。
從“綠色”的角度看,所謂綠色會計就是針對環保要素進行會計核算,將自然資源消耗以及補償作為會計對象。利用會計學的理論和方法對相關環保資源消耗的問題進行量化,反映、報告、核算各個會計主體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并提供維護、發展、補償數據為決策提供幫助,讓會計主體規避環保風險,合理配置資源并達到改善環境狀況的目標。
我國經濟的發展不可避免地造成環境破壞,所以在未來的國家發展戰略中環保已經成為重要的發展戰略之一。因此建立適應我國經濟發展、企業發展的綠色會計系統是十分必要的。其可以幫助企業調整內外部的環境,促進企業達到資源平衡。綠色會計核算結果可以直接反映企業資源消耗的情況,并可以直接指導企業的戰略改變,同時綠色會計可以促進企業實施環保措施,從而引導企業乃至行業進入到持續化發展的道路上。
另外,綠色會計還可以幫助企業完成財務管理工作,并爭取最大的環境、社會效益。綠色會計是從資源消耗的角度對企業的經濟活動進行指導,因此其可以幫助企業完善財務管理的范圍,讓企業活動避免對環境的負面影響,讓企業在獲得經濟效益的同時,參與到環境保護中,提升企業的社會效益以及環境效益。
從會計核算的角度看,傳統會計是對企業的資金、資本進行監督和控制,按照責權關系、成本發生等對企業的資金狀況進行記錄和分析,在工作中采用復式記賬的方式來對經濟事項計量、確認、記錄、報告等,進而幫助企業管理者作出正確的經營決策。傳統會計核算中不會對企業資源消耗、環境影響進行考慮和計量。傳統會計更多的是考慮企業財產所有權,因為財產可以利用具體的價值進行衡量,并有增值或者貶值的可能性。而環境資源不能作為企業財產,且不能進行價值量化。傳統會計的披露方式是資產報表,將資產負債、利潤、現金流量等進行量化,并加以公布。
綠色會計則是對傳統會計的補充和完善,其主要是從持續發展的角度對企業資源利用情況進行量化分析,通過會計手段分析環境承載力,充分調度資源配置和合理化改進,從而讓企業實現持續化發展。因此綠色會計是對自然資源進行研究,在傳統會計中引入綠色資產、綠色負債、綠色所有權、綠色成本、綠色收入等多個維度進行自然資源評估,按照會計方式進行科學核算,將生態價值與企業資產結合,使決策者可以綜合經濟、社會和環境要素進行決策。綠色會計的焦點就是企業環境活動的量化,側重企業肩負的環保責任,采用補充保護、環境會計保護的方式補充企業財務信息披露內容。
1.企業層面對綠色會計認知不足
在我國的經濟體系中,企業更多的是關注自身成長的經濟環境、市場環境、社會環境等,而忽視對自然環境的考慮。雖然我國已經將環保納入到發展戰略中,但是其影響還沒有擴展到企業層面。因此很多企業仍然沒有將環保和自身的發展結合起來,所以企業層面對綠色會計理念、作用、影響等認知不足。
2. 綠色會計理論體系不完善
綠色會計的概念已經提出多年,但是其理論和實踐應用的研究仍顯不足。經濟學家和環保學者提出的理論和實踐方法并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缺乏應用的系統性。同時在綠色會計的應用中沒有明確的準則和標準,缺乏綠色會計的專業人才。綠色會計在應用中只能從傳統會計的應用中汲取經驗和方法,但因為綠色會計的特殊性,這些理論和方法已經不能滿足綠色會計的實際應用,缺乏操作性和規范性是現實問題。
3. 缺乏政策支持
我國的會計工作需要借助外部準則和法規進行約束和規范,但是相關環保的稅收政策、核算準則、價值評價等都沒有細化的規則,在這方面國家法規和政策出現空白狀態,因此就限制了政策引導綠色會計應用的作用。
4. 應用缺乏監督機制
企業使用綠色會計對企業活動進行指導從目前的情況看是一種非自發行為,要保證綠色會計在實際應用中起到作用,指導企業開展環保活動,就必須進行有效的監督。我國環保部門可以對企業的生產和排放等進行監督,但是對企業財務管理卻不能介入,另外,我國沒有明確企業實施綠色會計的監督責任主體,再加上信息披露也沒有明確的要求引入綠色會計內容,因此綠色會計的實施目前只能依靠自覺,而沒有硬性的要求,更沒有任何國家機構進行監督。
1. 加強綠色環保意識
綠色會計是影響企業發展模式的會計方式,綠色會計的引入可以強化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從目前經濟發展的需求看,環保已經成為企業發展必須面對的重要轉型課題。社會、經濟、環境發展必將在未來的經濟發展中融合起來,使得企業不得不面對環保所帶來的效益風險。因此在企業的經營中乃至市場規范建設中都必須要強化綠色環保的意識。要讓更多的企業意識到環保技術是技術轉型的必要條件,也是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而借助綠色會計對企業發展中的資源影響情況進行衡量,并利用有效的手段對其加以補償,將成為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模式。
2. 促進綠色會計的理論發展
在社會環保意識逐步提升的環境下,應重視我國綠色會計理論和實踐的發展。在我國應借助產學研體系,將綠色會計理論研究與實踐結合起來,促進整個綠色會計乃至整個會計理論的完善,并由此完善國家規范,從而提升綠色會計理論的發展速度。
3. 完善行業標準
行業標準的規范也是推動綠色會計實施的重要保障。因此我國必須將現有的行業標準引入綠色會計的內容和措施等。主要方式就是建立環境資源使用的控制模式,要求企業通過經濟活動來實踐環保措施,尤其是針對碳排放進行有效記錄、分析、披露和控制等,以此為基礎來指導企業進行有效的綠色會計活動。
另外還需利用準則和標準來促進綠色會計行業的發展,建立評價體系,讓環保、會計、法學理論等實現多角度融合,從而建立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綠色會計準則和標準。并在應用端執行綠色公告模式,借助企業綠色信息強制公布的方式,來推動企業綠色會計的應用,如補充綠色會計報表、污染狀況報告等等。
4. 營造良好的實施氛圍
綠色會計實施必須從企業開始,因此企業必須營造良好的綠色會計實施氛圍。以往傳統生產模式下,企業的生產是建立在高能耗、高排放的基礎上,而今天低碳環保的發展要求已經得到社會共識,企業轉型已成必然。只有充分調度企業減排的積極性,借助有效的經濟措施和環保法規,營造良好的綠色會計的實施氛圍,才有利于綠色會計的實施。全社會,包括政府、個人在給予企業嚴格環保監督的原則上,營造良好的企業自主轉型升級的氛圍,讓人人環保、人人低碳的思想深入人心,自覺接受社會各方面的監管,自覺實現低碳經濟下的綠色會計新經濟增長模式。
1.宣紅石 . 綠色會計視角下企業財務分析體系的建立 [J]. 中國林業經濟 ,2016(3).
2.田雯 . 上市公司綠色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研究 [J]. 商場現代化 ,2016(22).
3.張映芹,強雪偉.綠色會計、企業社會責任與可持續發展[J].時代金融旬刊,2016(6).
責任編輯:姜洪云
F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