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 克,孟溦蕾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馬克思主義學院,山東 青島 266580)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特性研究
朝 克,孟溦蕾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馬克思主義學院,山東 青島 266580)
踐行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本質要求所在,是國家思想凝聚力的內在實質。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具有的踐行特性,可從理論來源、內容性質、作用功能、形成機理等四個方面進行闡釋。具體來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論來源方面的踐行特性表現在依據于價值主客體內在統一的哲學理論、依據于社會主義制度層面的價值理論、依據于社會主義幸福生活理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主要因素方面的踐行特性主要通過主體性、主導性、民族性、時代性、包容性和現實性等得到體現;從作用功能上來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特性主要通過制度保障、思想鞏固、社會建設推動、為實現中國夢凝聚力量等得到反映;生成環節、生成規律和生成保障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機理踐行性所包含的三個內容。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夢
黨的十八大提出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當然,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次的內涵是相互滲透著的。
習近平強調:“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65頁。踐行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本質要求所在,是國家思想凝聚力的內在實質,其作為科學理論體系所具有的生命力和感召力也發源于此。對社會現實生活的關注、融合與融入,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之基、動力之源、目標之本。只有做到對現實生活的真正觀照,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得到真正培育和有效踐行。這就需要從理論來源、內容性質、作用功能、形成機理等四個方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體現出的踐行特性進行研究。
踐行性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本質特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本生命力就在于踐行性。馬克思恩格斯指出:“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實現什么東西。思想要得到實現,就要有使用實踐力量的人”*《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20頁。。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源泉。同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想得到充分的培育和踐行,其根本途徑也在于社會實踐。只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當下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貫徹體現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方能通過對踐行主體的引導和把握上升為人民群眾的踐行自覺。
(一)踐行依據于價值主客體內在統一的哲學理論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了價值主客體內在統一的辯證關系。“生氣勃勃的創造性的社會主義是由人民群眾自己創立的”*《列寧全集》第3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3頁。。人民群眾的踐行活動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源泉和發展動力。同時,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活動的積極參與也會使某些不合時宜的錯誤觀念從根本上得到糾正和改進,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活動落實為人民群眾從認知﹑認同到自覺踐行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講,人民群眾既是價值的主體,又是價值的客體,二者統一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踐行的偉大實踐當中。
(二)踐行依據于社會主義制度層面的價值理論
“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習近平:《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人民日報》2014年2月26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制度在價值層面的本質規定;社會主義制度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制度層面踐行的具體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對社會主義制度的影響和滲透,以內化于心的形式成為人們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內在本質和中心內容,對價值觀的本質起到根本性的決定作用,從而對人們的價值選擇和活動行為產生影響。這就要求我們以觀念和踐行的有機結合為基點,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實質進行深刻把握,通過思想觀念的先導性作用,通過踐行活動形成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需的理論基礎﹑社會輿論﹑政策措施﹑利益格局和法律保障等制度層面的價值理論,使五位一體建設成為貫穿和落實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項任務的有效載體和依托手段。
(三)踐行依據于社會主義幸福生活理論
列寧指出:“只有社會主義才可能廣泛推行和真正支配根據科學的原則進行的產品的社會生產和分配,以便使所有勞動者過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只有社會主義才能實現這一點”*《列寧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46頁。。社會主義產品的社會生產和分配,是體現生產和分配關系公正性合理性的制度保證,能夠在促進共同富裕奮斗目標的真正實現,實現廣大勞動者在各盡所能、各得其所基礎上,所有勞動者都過上最美好的、最幸福的生活,因此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的內在動力支撐。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性,體現了人類思想文化發展史的歷史向度、與時俱進的時代向度、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理論向度、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民族向度。因此,從主要因素方面所體現出的踐行性來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本質目標的主體性質、成為社會思潮的先進主導力量、包含了民族精神的氣質寫照、體現了與時俱進的時代特性、內蘊了求同存異的方法論前提、反映了認同踐行的現實觀照。
(一)踐行目標的主體性質
《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中指出,“堅持以人為本,尊重群眾主體地位,關注人們利益訴求和價值愿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人民群眾的主體性質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本屬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強調的人民群眾的主體性質主要通過以下三方面得到體現: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將人民群眾視為價值創造主體和價值享有主體的有機結合。踐行將最大限度滿足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根本價值指歸。這就要求踐行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價值導向,將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著眼點和歸宿目標,體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價值宗旨,始終踐行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宗旨和精神本質。
(二)踐行的主導先進思潮特質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性體現在主導社會思潮的先進特性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基本理論﹑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的有機結合整體,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實質和核心內容,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根本性質和發展方向起著根本性的決定作用。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體現科學進步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念的最高標準,具有主導社會思潮的先進力量的特質。
(三)踐行的民族精神氣質
以本民族的歷史文化和傳統為基礎,實現同這個民族﹑國家的歷史文化相契合,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中一種核心價值觀得以確立的必然途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作為滋養源泉,使自身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和行為準則在最深層次的歷史積淀和傳承表達。由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全國人民共同利益和愿望的反映和表達,因此獲得了全國各族人民的普遍認同。這種廣泛群眾基礎的獲得和鮮明民族特色的賦予,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了民族精神的獨特性氣質寫照,也使自身成為價值共識具有了堅實可靠的影響力﹑感染力和凝聚力。
(四)踐行的與時俱進的時代性
任何意識形態要想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須與時代發展的水平相一致,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身也經歷了一個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在改革開放初期,適應當時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通過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共進的制度安排,在核心價值觀建設上強調富強和文明兩大要素的作用。黨的十二大明確將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作為建設的根本目標和任務。黨的十三大在確立了黨在新時期的基本路線的基礎上,強調了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奮斗目標。黨的十七大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在新時期新形勢下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和新特點,進一步將“和諧”作為建設目標的內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家層面的要素內容從此全面形成。黨的十八大又將“三個倡導”作為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路徑。時代發展永不止步,理論創新持續永恒。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偉大征程必將伴隨發展理念的不斷發展進步,必將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不斷豐富發展深化從而具有更加鮮明的時代特征。
(五)踐行的求同存異的方法性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與時俱進的品格和開放包容的氣度,它是堅持與發展的統一﹑主動性與包容性的統一﹑發揚傳統與立足現實的統一。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包容性主要體現在在肯定其它價值觀存在的客觀性的前提下,引導和鼓勵不同價值觀之間進行文明辯論和相互理解,并努力達到使對方的行為和態度作出相應改變的目的。同時,對于自身來講,主要體現在通過不斷吸收﹑借鑒﹑總結﹑提升﹑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新要求而出現的新經驗達到豐富和發展﹑健全和完善自身的目的,其中也包括反映人類社會發展共同規律的內容。
(六)踐行的現實生活觀照性
作為時代精神的產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人民群眾偉大實踐活動和崇高實踐精神的提煉和升華。它以人民群眾生活的現實為立足點,同時又通過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得到影響和滲透。因此,生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之源﹑動力之基﹑服務之本。在產生上,它來源于社會客觀生活實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踐行和發展過程中,它通過與生活的融通﹑融合和貼近達到涵養自身的目的;在目標上,它能夠起到指導人民群眾社會現實生活的作用。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任務。因此,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作用功能方面的踐行性來講,主要體現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保障作用、對思想文化建設的鞏固作用、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推進作用、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凝聚作用等。
(一)制度層面鞏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保障之力
習近平指出:“真正實現社會和諧穩定、國家長治久安,還是要靠制度”*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24、28頁。。“治理國家,制度是起根本性、全局性、長遠性作用的”②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24、28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思想根基和價值導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精神先導和價值實現載體兩大功能的發揮實現人民群眾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的統一性和一致性,有利于增強人民群眾對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的高度自覺性和認同感,能夠促進社會生活的有效維護﹑社會秩序的正常運轉和人民群眾基本權利義務的依法保障等,從而起到有效維護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穩定的作用。
(二)思想文化層面發揮文化功能作用的強基之本
習近平指出:“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點。這是決定文化性質和方向的最深層次要素”*《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版,第163、163、161頁。。馬克思主義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本和基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利于將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形成的這一特有的光榮傳統和政治優勢資源予以繼承和發揮,對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起到鞏固作用。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形成統一指導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強大精神支柱﹑基本道德規范,對中華民族凝聚力增強起到推動作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創新精神弘揚﹑創新理念培育﹑創新文化建設,充分發掘創造源泉,充分釋放創新熱情,讓中華民族永做始終傲立潮頭的時代弄潮兒。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有效拓展中華文明的國際視域,增強和擴大我國在國際競爭中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三)社會層面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動力之基
習近平指出:“培育和弘揚核心價值觀,有效整合社會意識,是社會系統得以正常運轉﹑社會秩序得以有效維護的重要途徑,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歷史和現實都表明,構建具有強大感召力的核心價值觀,關系社會和諧穩定,關系國家長治久安”④《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版,第163、163、161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堅持解放思想的基本路線,以尊重差異﹑包容多樣為既定前提,通過主體內化﹑制度安排﹑文化熏陶﹑教育傳播和踐行養成等途徑,促進和諧理念培育和和諧文化建設,通過追求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的和諧統一,國家情懷﹑民族情懷和人民情懷的和諧統一,偉大理想與實干精神和諧統一,擴大社會認同﹑形成思想共識﹑凝聚精神力量,促進社會矛盾的有效化解、社會活力的充分激發和社會公正的堅定維護,從而達到保持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的目的。
(四)國家層面實現中國夢的凝魂聚氣之源
習近平指出:“中國夢的宣傳和解釋,要與當代中國價值觀念緊密結合起來”⑤《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版,第163、163、161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和中國夢的本質內涵具有內在統一關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興國之魂,通過引領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
引領中國道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價值支撐作用起到對中國夢的引領作用,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帶領中國人民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奮勇前進。
弘揚中國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實現中國夢的興國之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要將凝聚人民共同期待夢想﹑樹立國家科學發展理念﹑鑄造民族獨特精神氣質孕育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偉大征程中。
凝聚中國力量。中國夢的基本內涵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整合全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聚合全民族共同的期盼愿望、體現全民族共同的利益表達,增強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勇氣﹑信心和力量,做到榮于使命﹑強于責任﹑勇于擔當﹑勤于奉獻﹑樂于守候,集聚起全國人民實現中國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包含的踐行要素進行具體考量,是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踐行活動實現預期目標的必要途徑。通過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成機制的分析實現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內在規律的科學遵循,通過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所處時代條件和所面臨的現實考驗的研究實現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外部環境即社會現實基礎的縱深把握。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要正確把握、科學認知、有效遵循價值觀的內在踐行規律和踐行機理,形成價值觀建設過程當中各個環節的彼此銜接﹑相互遞進﹑動態共生的良好發展局面,才能更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和踐行。
(一)內化為人民群眾的思維方式
從生成環節上來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要經歷由人民群眾理解掌握到內化為人民群眾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行為習慣,并進一步外化于自覺行動的過程,即從理論層面到踐行層面的上升推進。
第一,踐行要做到科學認知。意識形態具有相對獨立性,“新的獨立的力量總的說來固然應當尾隨生產的運動,然而由于它本身具有的、即它一經獲得便逐漸向前發展的相對獨立性,它又對生產的條件和進程發生反作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01頁。。對理論知識具有一定程度的科學認知,是將這種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的前提性條件。做到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科學認知,就要做到對認知方式的合理選擇和對認知內容的正確理解。從對認知方式的合理性選擇來講,重點是通過對人民群眾知識水平的適應性和對人民群眾現實生活的功能性,強調人民群眾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知方式選擇的主觀能動性;從對認知內容的正確性理解來講,重點是要做到對其內涵以及重要作用﹑重大意義的全面深刻了解,為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和踐行打下堅實基礎。
第二,踐行要增進廣泛認同。在科學認知的基礎上,達到對核心價值觀念的廣泛認同,是其向踐行轉化的關鍵條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價值觀念為人民群眾所認同,是在通過作為理論形態存在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作為常識形態存在的人民群眾的意識觀念之間的雙向互動,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人民群眾所接受和踐行的過程,其中重點內容是要做到以充分發揮人民群眾主體能動作為目標和基礎的主體認同方式的正確選擇和主體認同心理規律的科學遵循。從前者來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理論體系,是科學性、踐行性和需求性有機統一,本身具備大眾認同的理論品質,具備成為價值共識的理論特質。
第三,踐行要推進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在于將內化于自身的個體價值理念外化為具體的實際行動過程。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科學認知和廣泛認同,目的在于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外化于行,通過外化為人民群眾的行為準則和標準,并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做到對其價值規范的科學遵循。這就要求我們按照馬克思主義關于認識和實踐辯證統一關系的基本理論觀點,對于實踐在認識中的地位和作用進行準確把握和科學理解,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中深化科學認知和理性認同,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識和踐行的良性互動、協調共進。踐行活動的歷史過程性決定了人的認識的歷史過程性,通過踐行認識的循環往復推動踐行內容的擴展深化,也在客觀上促進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繼續深化。
(二)內在邏輯外化的必然聯系
從生成規律上來講,探索把握和科學運用其外化踐行過程中的規律是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邏輯外化的必然要求。
第一,踐行要理性與感性統籌兼顧。理性,指感性基礎上的理性,即理性認知;感性,指理性基礎上的感性,即情感認同。理性認知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向踐行轉化的理論基礎,其是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向踐行轉化的前提和基礎。在強調理性認知作用的同時,還應該向受眾展示理論自身的魅力,利用理論本身所具有的生命力、影響力和感召力來打動人和激發人,使受眾在感同身受的基礎上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和肯定的心理評價傾向,進而采取自覺接受、自愿遵循、自動服從的主動積極態度。
第二,踐行要整體與部分辯證施策。整體,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一個層次鮮明、內容完整、結構嚴謹的有機整體,三個組成部分之間是承接并進基礎上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貫通的關系。其中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從價值層面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道路和制度自信;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從價值層面反映和體現社會主義社會理想追求前景;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從價值層面反映社會主義公民道德標準的正確選擇。部分,是指將教育對象按照不同的群體進行組織和劃分,根據不同群體的特點和性質“因材施教”,提出具有針對性和側重點的教育踐行目標,目的在于強調踐行內容的普及性和踐行活動效果的針對性。
第三,踐行要目的與手段相輔相成。“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優秀典型的樹立可以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具體化、形象化、生動化,增強教育的吸引力、說服力和感染力。發揮榜樣的力量需要輿論導向的推動作用。用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整合多樣化的意識觀念和社會輿論,可以充分發揮社會輿論的正確引導作用,使其對人們的價值取向和道德判斷等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使榜樣的力量更易于在人們心中產生情感共鳴和思想深化,從而使榜樣的力量具有更強的影響力、感召力和滲透力。
第四,踐行要德治與法治兼收并蓄。“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41頁。。道德和法律是調整社會關系的重要手段。雖然二者在不同的環境下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二者在功能上可以做到相輔相成、互為補充。“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7頁。。因此,應該做到德治和法治的兼行并重。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道德判斷的價值標準,可以起到調節人與周圍環境關系、指導改善和糾正行為活動、協調人際關系、維護社會秩序的作用,從而有利于推動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深入發展、提高人們參與道德踐行的積極性、提升社會道德水平等。法治的作用主要體現在適應社會價值標準要求,與社會道德原則和道德規范相一致。通過德治和法治的相得益彰、齊頭并進,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提供堅強有力的保障條件。
(三)方法策略的生成保障性
從生成保障上來講,要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向踐行的成功轉化,就必須堅持貫徹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把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統一關系,以循序漸進、步步為營為行動策略,進行多層次、全方位的推進活動,促進活動效果的真實性、有效性、實用性、具體性和可操作性。
第一,踐行的空間定位。空間定位,就是說,踐行要體現包容性的特點,要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因地制宜、“入鄉隨俗”,要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推進活動符合地方的風土民情、生活習俗、文化信仰和價值觀念。這樣做的優勢,一方面有助于增強理解程度和接受程度,從而擴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的群眾基礎;另一方面有助于在展示地方特色為基礎堅持傳承創新的過程中增強凝聚力和向心力,從而鞏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踐行的動力基礎。
第二,踐行要點面結合。點面結合,就是說,踐行要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各個行業領域價值觀的相互銜接和良性互動。踐行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導作用的發揮使行業領域價值觀建設達到提升水平、增強實效的目的;踐行以行業領域價值觀的手段提高和方式變化促進作用的發揮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達到鞏固基礎和強化保障的目的。這就要求,一方面,踐行以對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辯證統一關系的科學認知為基點,以增進廣泛認同、凝聚價值共識為目標,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在價值觀踐行中的主體作用;另一方面,踐行要使行業規范成為行業價值觀建設的重要載體,使行業規范作用的有效發揮成為價值觀正確價值導向作用有效發揮的重要途徑,進而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轉化。
第三,踐行要重點突出。重點突出,就是說,踐行要充分重視和有效發揮社會群體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中的作用。針對重點人群重點施策是實現上述目標的有利途徑。這就要求要堅持普遍聯系和運動發展的觀點,對各個重點人群的性質和特點、功能和作用、群體之間和群體內部的相互關系等方面作出深入分析,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的實效性。
踐行對青少年來講,青少年的價值取向是未來社會價值取向的導航儀和風向標。針對青少年的主體特征、文化氛圍和社會環境,踐行要形成學校、社會、家庭教育合力,通過核心價值觀的有效培育,使廣大青少年真正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理想接班人。
踐行對黨員干部來講,關鍵是要充分發揮廣大黨員干部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中所起的示范、引領、擔當作用。這就要求踐行要全面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任務,做到提振精神、提高能力、服務群眾、勤政廉潔,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帶來的消極作用和負面影響要時刻保持清醒認識和高度警惕,切實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落實到工作和行動中。
踐行對知識分子來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我國當代知識分子的價值理想追求和責任使命擔當起到方向引導作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我國廣大知識分子要強化責任意識、擔當意識,通過社會責任的履行擔當、人生價值目標的正確樹立、思想道德素質的全面提升,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作出積極貢獻。
踐行對經濟組織從業人員來講,就是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準則貫徹和體現到經濟組織的生產和經營活動當中,使之成為廣大員工的價值標準和踐行要求。首先,踐行的企業家要通過勇于擔當、善于感恩、樂于回報深刻領悟和切實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要求,為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發揮正效應、注入正能量。其次,踐行的企業家要發揮正確價值導向對企業經營發展的引導和規范作用,以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為著眼點,以積極奉獻社會為己任,注重經濟行為和價值導向、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籌兼顧,堅持做到承擔社會責任、追求社會效益、堅持守法經營、講求公平競爭、主張誠信守約。最后,踐行的企業家要通過示范表率發揮榜樣帶動作用,注意鼓勵和激發廣大企業員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性和自覺性,達到培育人文環境、塑造企業精神的目的。
[責任編輯:譚 建]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當代中國國家凝聚力研究”(項目編號:13AKS003);山東省社科規劃項目“五位一體生產方式視域下習近平全面深化改革的講話精神研究”(項目編號:14CXJJ14)階段性成果。
朝 克,男,哲學博士,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社會哲學;孟溦蕾,女,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
A81
A
1002-3909(2017)03-002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