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曉軍
新鄉縣統計局
對轉型升級統計制度的理解
侯曉軍
新鄉縣統計局
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是中央深刻把握國際國內形勢,從我國發展階段特征出發作出的重大部署。加強統計監測,引領轉型升級,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迫切任務。本文結合實際情況,分析了轉型升級統計制度的意義和特點,闡述了對轉型升級的看法和理解。
轉型升級 統計 措施
黨的十八大明確指出要進一步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經濟建設的重點要逐步轉移到以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的軌道上來。《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進一步提出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糾正單純以經濟增長速度評定政績的偏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干部考核再也不能簡單以GDP論英雄”,“各級都要追求實實在在、沒有水分的生產總值,追求有效益、有質量、可持續的經濟發展。”
為充分發揮統計指標體系科學導向作用,為各級政府加強經濟管理和宏觀調控提供依據,國家統計局適時推出了《經濟轉型升級綜合統計制度》。該制度的建立,是統計系統貫徹十八大精神、踐行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成果,是新時期統計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標志著現行的統計考核評價體系將要發生重大的、根本性的變化,今后評價地方經濟發展的重心將逐步轉變,即由以往的重增長速度轉變為重質量效益。
轉型升級統計制度中評價指標全部都是相對指標(兩個絕對數之比),不再關注總量和增速,而是考核結構、質量和效益,數據之間的協調性將成為決定評價結果的關鍵。制度共設置十三個核心指標,涉及統計、公安、環保等多個部門,數據原則上在現有統計數據基礎上加工計算生成。
在結構優化方面,圍繞擴大內需,考核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居民消費對經濟增長的作用、以及常住人口城鎮化與戶籍人口城鎮化協調程度。具體設置3項指標,分別是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居民消費率(即居民消費占GDP比重)和城鎮化質量系數(即戶籍城鎮化率占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比重)。
在產業升級方面,突出發展高技術制造業和文化及相關產業。具體設置2項指標,分別是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比重、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
在質量效益方面,關注總體稅負水平、投資實際效果、勞動生產率、以及工業企業資產運營效率。具體設置4項指標,分別是稅收占GDP比重、GDP與固定資產投資之比(即單位投資產出GDP)、全社會勞動生產率和工業企業總資產貢獻率。
在創新驅動方面,高度重視研究開發經費投入和人員投入。具體設置2項指標,分別是R&D經費與GDP之比和每萬人就業人員R&D人員全時當量(即從事R&D人員占全部就業人員比重)。
在資源環境方面,重點考察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四項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情況。具體設置1項指標,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降低率。
在民生改善方面,突出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關注居民所得與居民創造的GDP之間的關系。具體設置1項指標,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人均GDP之比。
筆者所在的地方是一個工業強縣,縣域經濟社會綜合實力曾居全省前列,先后榮獲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和示范縣、農村社區建設實驗縣、國家知識產權強縣試點縣等榮譽。但另一方面,該縣傳統產業比重較大、第三產業發展滯后、能耗環保問題較為突出,如果按照轉型升級指標體系進行評價,該縣在某些方面存在明顯不足,轉型升級的任務相當艱巨。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本人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把握轉型升級的內涵,明確“往哪轉、往哪升”
首先要深刻理解轉型升級的本質。轉型是指經濟類型由工業主導轉向服務業主導,三次產業結構由“二三一”轉向“三二一”,經濟增長方式由主要靠投資和出口拉動轉向主要靠消費拉動、由主要靠消耗資源轉向主要靠科技創新;升級指的是由傳統產業升級成高新技術產業,由低端產品升級成高端產品;轉型升級的目標是建成資源更加節約、環境更加美好、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的創新型社會。
其次要抓住轉型升級的中心任務。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是轉型升級最重要的標志。價值規律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它的本質要求是以最小的投入(費用)取得最大的產出(效益)。片面追求GDP的高速度,而不考慮付出的經濟成本、環境成本、社會成本有多大,就不可能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因此,發展要以提高質量和效益為中心,這是經濟轉型升級最核心的內容。
另外要處理好增長速度與轉型升級的關系。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不是說速度不重要,而且要“在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實現增長。合理的經濟增長速度,一方面要符合經濟規律、使生產要素得到充分利用、滿足充分就業的要求,另一方面又不會產生明顯的通貨膨脹、不背上沉重的債務負擔、不導致資源浪費和環境降級。
(二)采取有效措施,解決“怎樣轉、怎樣升”的問題
一是夯實基礎。轉型升級的基礎是一產。圍繞農業“提質增效”的目標,增加科技含量,提升產品品質,延伸產業鏈條,提高生產效益,為二三產業提供更多更好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
二是抓住關鍵。轉型升級的關鍵是工業,而工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就是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具有效益好、能耗低、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產品附加值大、輻射帶動力強等諸多優點,可以說是一舉多得。一方面要運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制造業向價值鏈高端攀升,提升產業競爭力;另一方面圍繞國家產業政策,優先引進高新技術產業項目,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三是深挖潛力。轉型升級的潛力在三產。以商業區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為契機,高起點設計,高標準建設,大力發展商貿物流、住宿餐飲、休閑娛樂等傳統服務業,重點培育電子商務、金融保險、家政服務等新興服務業,積極扶持文化產業,穩步發展房地產業,全面提升服務業發展的檔次和水平。
轉型升級是時代的要求、是歷史的潮流,誰不主動誰就會被動,誰適應的快、適應的好,誰就受益的早、受益的多。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轉型升級的號角已經吹向,時不我待,我們必須搶抓機遇,通過深化改革來實現轉型升級,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