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春
浙江紹興柯橋供水公司
小城鎮供水施工步驟及常見問題探討分析
王 春
浙江紹興柯橋供水公司
發展小城鎮是我國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的城市化發展戰略,小城鎮的給水工程作為其中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對小城鎮的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現階段而言,我國小城鎮給水建設存在大量問題,主要以水源短缺和建設模式無序為主。我國尚沒有針對小城鎮給水系統建設的相應規范和標準,也缺少不同類別小城鎮給水系統建設方法的針對性研究,研究更是處于起步階段、缺乏系統性,針對小城鎮給水而進行的區域給水建設技術研究幾乎是一片空白。
小城鎮;供水系統;問題
加快小城鎮發展是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有序流動的迫切需要;加快小城鎮發展是統籌城鄉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加快小城鎮發展是建立現代農業的客觀要求;加快小城鎮發展是推動農村工業化的必然選擇;加快小城鎮發展是實現我國城鎮化目標的關鍵。
1.1 發展很不平衡,規模以中小型為主
由于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及人力、物力條件的差異,鄉鎮供水事業的發展很不平衡。一些經濟發達的鄉鎮,已建有現代化的自來水廠;而經濟欠發達的鄉鎮,受經濟條件限制,只能建設簡易的供水設施;還有一些較貧困的鄉鎮,至今還沒有供水設施。
1.2 缺水問題較為嚴重
我國水資源具有南多北少、東多西少的空間分布特征,水資源分布很不平衡,如西北地區歷來經歷干旱缺水之苦。多數的小城鎮不靠近大江大河,給水水源以就近河網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為主。然而內河的可取水量是有限的,不少地方因盲目超采地下水導致了地面的不均勻沉降,已限制繼續開采地下水。因此小城鎮現有水源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水量要求。
1.3 缺乏整體性規劃和設計
小城鎮總體規劃的缺乏,導致給水布局的不合理。多數城鎮的自來水取水口建在城鎮附近的河流上,白于城鎮范圍的擴大,一些污染嚴重的企業如小造紙廠、小農藥廠、小化工廠等和新建生活小區分布在給水水源的上游,大量的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的排放,使水源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小城鎮給水規劃往往起點低、水平低,缺乏長遠考慮,沒有指導作用。“拆了建,建了拆”,“挖了填,填了挖”,反復折騰,造成浪費。
給水系統要經濟合理、安全可靠地滿足各用水戶對水量、水質和水壓的要求,應該做到水量足、水質好、水壓夠。為了達到上述要求,給水系統常由下列工程設施組成,根據水源條件和水質的不同,可以相應簡化。
①取水構筑物,用以從選定的水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取水。
②水處理構筑物,是將取水構筑物的來水進行處理,以期符合用戶對水質的要求。這些構筑物常集中布置在水廠范圍內。
③泵站,用以將所需水量提升到要求的高度,可分抽取原水的一級泵站、輸送清水的二級泵站和設于管網中的增壓泵站等。
④輸水管渠和管網,輸水管渠是將原水送到水廠的管渠,管網則是將處理后的水送到各個給水區的全部管道。
⑤調節構筑物,它包括各種類型的貯水構筑物,例如高地水池、水塔、清水池等,用以貯存和調節水量。高地水池和水塔兼有保證水壓的作用。大城市通常不用水塔,中小城鎮或企業為了貯備水量和保證水壓制,常設置水塔。根據城市地形特點,水塔可設在管網起端、中間或末端,分別構成網前水塔、網中水塔和對置水塔的給水系統。
3.1 加強區域給水措施
區域給水是給水事業發展到高級階段的一種形式,是當今解決給水問題的新趨勢。區域性給水綜合規劃問題是一個較高層次的規劃、設計和管理問題。它是用系統優化的理論和方法,對較大的地區范圍內的若干個給水系統從全局出發,進行統一的綜合規劃、管理和調度,能充分發揮水資源、能源、供水設施的作用,合理分配水資源,節省投資和運行費用,降低綜合供水成本,因而具有較高的宏觀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對于區域內的給水系統規劃、設計、建設、改造及運行管理,都有決定性的指導作用。
3.2 運用獨立給水系統
1)小城鎮給水水源選擇。小城鎮應貫徹節約用水的原則,水源應合理配置、高效利用。選擇小城鎮給水水源,應以水資源勘察或分析研究報告和小城鎮供水水源開發利用規劃、有關的區域、流域水資源規劃為依據,并滿足小城鎮用水量和水質等方面的要求,選擇水質良好、水量充沛、便于防護的水源。應按照優質水源優先供生活飲用的原則,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做好水源的衛生防護。協調與農田灌溉、工業、養殖業等關系,合理利用水資源。
2)注意事項。為了改善小城鎮分散式給水的情況,應注意以下幾點:①優先取用地下水;②采用水窖、水柜的地區,以屋面集水或水泥場院集水替代泥土路面集水;③采用大口井的地區,盡量建手動泵替代人力取水;④在不得不飲用高氟或高砷水的地區,大力推廣戶用或集中式的除氟或除砷設備。目前尚無條件建設集中式給水系統的小城鎮,可以以家庭或小區為單位進行分散式給水。例如,某些山區小城鎮有豐富的山泉資源,泉水水質好、消毒后即可直接飲用,可根據居住點分布情況和山泉流量,設置多個引水點,利用重力分別引水至各片區;有水質良好的地下水源、電源沒有保證、居住分散的小城鎮,可考慮建造深井手動泵系統;干旱缺水的小城鎮或者以季節性的溪河、山泉為水源的小城鎮,可建設雨水收集給水系統等。
3)布置要求。給水系統建設的具體要求和系統布置的一般原則是:①必須合理處理城鎮、工業與農業用水之間的關系,正確選用供水水源。②應符合城市總體規劃,近遠期結合,以近期為主。遠期規劃年限宜采用10-20a。通常采用長期規劃分期實施的做法。③從技術經濟角度綜合考慮、分析、比較系統方案,盡量以最低基建投資和最少年經營費滿足用戶對水量、水質、水壓和供水可靠性的要求。應符合提高供水水質、提高供水安全可靠性、降低能耗、降低漏失水量和降低藥耗的原則。
綜上所述,在供水施工中,提倡有條件的小城鎮采取區域給水模式,闡明了小城鎮實施區域給水的可行性,對不同經濟發展水平和不同空間位置的小城鎮提出相應的區域給水發展策略,對區域給水分類、適用條件、發展原則、技術要點、管網的建設、需水量預測方法進行了較為系統的闡述。
[1] 譚倩. 我國小城鎮給水系統模式研究[D]. 重慶大學,2005.
[2] 韋瑋. 我國小城鎮給水系統建設技術及給水污泥資源化研究[D].重慶大學,2006.
[3] 蔣紹階,謝東方. 優選小城鎮供水管材[J]. 重慶建筑大學學報,2008, 01: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