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偉
重慶電力設計院勘測處
試論輸變電線路工程地質勘察
王 偉
重慶電力設計院勘測處
工程地質所屬于地球科學,用來研究人類工程建設與自然地質環境的影響。伴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人們的工作與生活離不開科學技術,在這種大環境影響下,測量、物探、試驗等工作開始在設備與技術上不斷更新與完善,一些新的方法推陳出新。尤其是計算機技術的普及與應用,無疑為工程地質注入了新鮮元素?;诖?,本文將著重分析探討輸變電線路工程地質勘察,以期能為以后的實際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輸變電;線路;地質勘察
1.1 巖溶地區輸變電線路工程地質勘察
首先巖溶發育與當地地質條件、水文條件等息息相關,熔巖生長的地區包括斷裂層地段、石灰層區域、地層平緩地段,另外在地下水匯聚的地方和邊緣地區都是巖溶生長高發區。巖溶發育的特點是逐層發育,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地殼的運動,溶洞的發育一般順著層面角度開展。若是在這種地區進行勘察需要重視的問題是巖溶發育的規律,盡量讓桿塔遠離巖溶發育地段,以防止巖溶的生長影響桿塔的穩定性。通過分析大量的原有資料來得出具體的施工方案,當然若資料中未標明的地段可以采用少量的人工鉆探來完成。如果輸電桿塔確實無法避開巖溶發育地區,需要進行鉆探或者物探來確定溶洞發育的情況及后期對桿塔產生的影響,并且提出合理的塔基處理措施。一般情況下,可用紅粘土填充溶溝或溶槽,為了測出巖溶對桿塔的影響,需要對塔基四個角分別進行探察。在巖溶發育較低的地段可以采用坑鉆等探測方法,而對于巖溶發育深度大的地段則需要深度較大的探測方法。
1.2 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發育地區輸變電線路工程地質勘察
1)介紹滑坡發生的主要特征,滑坡地形一般呈現椅狀,坡度大約在25°左右,滑坡地區民房的墻壁可以看到裂縫,滑坡邊緣的呈雙溝狀。在這些地區的輸電線路勘察中,線路以避讓這些不良地質現象發育地段為主,因此,對這些不良地質現象的識別就顯重要。2)在線路的勘察過程中,當遭遇上述的不良地質條件時,必須要確定出該地質的現狀,若正處在活動時期,最優的方法就是避讓。但若確實無法進行可采取合理的方式進行綜合整治;對一些規模大且難處理的災害可詳細分析勘探結果,進行經濟性比較,當整治費用較高時可以選擇其它路徑。目前滑坡主要是土質滑坡,為了整個桿塔的安全應避開那些坡度較大、土層松軟地區。在勘察的時候,如果遇到類似問題需要給予高度重視,為了對斜坡穩定性做出正確評判可對當地的地形地貌、土質條件、水文氣象等方面進行仔細勘察。
在輸變電線路工程地質勘察工作中,物探實驗是輸變電線路工程地質勘察必備的手段。物探的方法種類較多:電法勘探、重力勘探、磁力勘探、孔內物探等??梢岳梦锾绞侄翁綔y隱伏的地質界線、界面、巖溶洞穴、采空區、含水層等,孔內物探可以探測鉆孔及外延段地質情況、地層的波速、振動強調、卓越周期等參數。特別對長隧道、巖溶區、采空區有重要作用;給長隧道的圍巖等級、斷層等分析,巖溶區、采空區等不良地質的區域、埋深及厚度的界線劃分提供了科學依據;孔內綜合測井對巖性的完整程度及水文地質情況提供依據,波速檢測對擬建場地的類型叛變提供依據。
實驗主要為野外實驗和室內實驗,野外實驗著重于孔內的動力觸探和標準貫入實驗,動力觸探是對碎石類土的密實度野外判定方法,標準貫入是對粘性土的塑性狀態和砂類土的密實度的判定,室內實驗是對鉆探各工點所取樣品(土樣、擾樣、巖樣、水樣等)進行室內分析,為設計施工提供物理力學指標和工程施工造價重要支撐。
內業資料整理是任何工程必不可少的環節。對于地質工程勘察的內業資料整理:將所有野外調查資料、勘探資料、物探實驗資料進行歸納總結轉換為電子化格式,也是對野外調查資料、勘探資料、物探實驗資料進行修正的過程;最為重要的是研究總結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復雜地質構造形成的合理性、物理力學指標的可用性、擬建工程的可行性,對設計和施工提供合理化建議。
同時,在進行輸變電線路工程地質勘察時應遵循下列原則:1)對全線重點地段,進行地震波法、電法測試,以劃分巖、土層;2)對全線車站做土壤電阻率、控制性的大地導電率測試,以滿足牽引變電、牽引供電及接觸網等專業的設計需要;3)在對重大橋梁工程,應做巖、土波速測試(含縱、橫波波速),結合室內巖塊測試資料,計算巖體完整性系數、劃分地基土類型、場地類別、巖層風化帶、隧道圍巖分級、彈性模量、泊松比,繪制Vp-H曲線;4)如疑遇以下現象,可視情況選用物探作為勘察的輔助手段:地質層突變、不良地質(含軟弱地層)、區域斷裂、風化深槽等。
總而言之,伴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社會經濟顯著提高,電力工程地質勘察工作也有了較快的發展。工程建設規模不斷擴大,建設高潮再度來臨,而工程地質是其建設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隨著工程建設的發展地質勘察同樣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這就要求我們在以后的實際工作中必須對其實現進一步研究探討。
[1]王玉濤.安哥拉卡贊卡—齊凡貢多輸變電線路工程地質勘察[J].中國水能及電氣化,2013,11:56-58.
[2]陳滿,陳龍,張世殊,李廷友,李輝,趙小平.川藏聯網輸變電線路工程地質災害發育規律與特征研究[A].中國地質學會工程地質專業委員會.2016年全國工程地質學術年會論文集[C].中國地質學會工程地質專業委員會:,2016:7.
[3]饒傳友.遙感與GIS技術在山區輸電線路工程地質勘察中的應用研究[J].通訊世界,2015,11:166-167.
[4]王福春.黑河電信塔及電纜線路工程地質勘察淺談[J].林業科技情報,2014,01: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