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龍/財政部駐上海專員辦黨組書記、監察專員
著力五項舉措 統籌謀篇布局扎實推進財政監管工作
●江 龍/財政部駐上海專員辦黨組書記、監察專員

財政部部長肖捷在全國財政工作會議期間,明確要求專員辦要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提高站位、主動作為,確保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效。展望新年,專員辦在統籌謀劃全年工作時,應進一步增強全局意識,著力五項舉措,從防范風險、提高監管質效上出實招下工夫。
一是跟蹤重大政策,確保執行落實。充分發揮就地就近的優勢,深入一線,積極宣傳中央重大財稅改革政策。通過調研走訪、調查檢查等方式,跟蹤分析、督促落實,促進政策效應充分釋放。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重點跟蹤減稅降費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政策落實,繼續做好全面推開營改增政策執行情況評估分析,助力后續制度完善和增值稅立法。
二是關注體制改革,完善運行監控。密切跟蹤地方財稅和經濟運行整體情況,監控范圍下沉到區縣,重點關注財政收支平衡和財政收入質量,嚴肅查處違規和不良行為,及時反映地方突出問題和有效做法。根據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安排,做好中央與地方支出責任劃分、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等有關基數核定工作。同時,繼續加強盤活存量資金和預決算公開情況的監管,促進財政資金統籌使用和預決算透明度提高。
三是參與重點調研,積極建言獻策。對教育、醫療、社保等重點領域,有針對性地開展政策出臺前調查研究和出臺后跟蹤剖析,有意識地加強前瞻性研究和政策成效評估,助力經濟平穩運行。
在監管工作逐步常規化、日常化、制度化的同時,應當重點做深做實部門預算監管,進一步深入推進轉型。
一是從源頭抓起,實現閉環管理。從預算編制與預算執行、預算執行與履職保障、部門預算與績效管理“三個均衡”出發,構建駐地中央預算單位部門預算監管框架。從細化預算編制審核開始加強預算監管,全程貫穿執行監控、績效評價、決算審核等環節,實施全方位閉環管理,逐步實現財政資金和監管流程的全覆蓋。
二是從執行入手,補強薄弱環節。在做好預決算審核的基礎上,著力加強預算執行監控。在做好國庫集中收付、授權支付監控、銀行賬戶管理等日常監管,鞏固現有預算審核工作成效的基礎上,動態監控預算執行進度和政府采購預算執行,及時制止和糾正發現的問題,強化預算硬約束。
三是從服務起步,完善監管模式。加強對駐地中央預算單位的主動服務、前置服務和重點服務,整體推進部門預算監管。以高度責任心繼續推進公務用車、資產清查等改革重大事項落地,積極嘗試對相關單位預算工作進行整體系統評價,保障和促進部門預算聚焦和服務中心工作。
進一步完善轉移支付監管機制,適應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
一是推進全程管理。從轉移支付指標提前下達督導開始、逐步完善并強化轉移支付資金申報審核、預算執行和資金使用情況監管、績效評價等各環節工作,積極推進監管機制的制度化、規范化。
二是深化過程監控。在繼續開展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專項轉移支付資金預算編制和執行情況審核的基礎上,對地方財政部門分配、下達、落實和使用轉移支付資金情況進行全面監控,督促地方加快預算執行,控制結轉結余。
三是完善績效評價。將績效評價工作作為今年的重點,做好預算績效日常監控,督促相關單位積極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促進有限的財政資金更精準有效地用于改善民生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
加強政府性債務監管是專員辦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需要從多個維度進一步強化。
一是督促地方政府性債務制度落實。進一步加強債務限額管理、預算編制、執行、調整、決算等工作的監督,督促地方落實債務管理具體制度。在監管中,完善與一行三會、發改委、商務等部門的協調共治,積極推進事中管理、全程監控,強化日常監管,細化監管項目,總結監管經驗,逐步完善專員辦地方政府性債務監管體系。
二是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預警。進一步完善機制,健全與地方政府和其他監管部門的債務數據共享及聯合監控機制,跟蹤掌握動態情況,重點監控違規擔保舉債和隱性債務,加強地方債務風險評估預警。進一步擴展范圍,將融資平臺公司債務、中長期政府支出責任納入統計監測范圍,關注地方可能出現的資金缺口和潛在風險,從源頭防范債務風險,加強風險應對。
三是加大地方政府性債務執紀問責。加大查處違法違規舉債融資行為和問責力度,維護財經秩序。始終保持監管的高壓態勢,及時結合線索有針對性地開展核查,督促糾正政府債券資金使用和管理中的不規范行為。
增強系統思維,密切關注來自財政外部,特別是金融領域的風險,防控金融風險向財政風險轉移。
一是探索跨區聯動監管機制。金融風險有其特殊性,需要區域性聯防聯動加以防范和治理。在排查金融機構違規向地方政府提供融資行為等監管工作中,各地專員辦應加強聯合聯動,強化信息共享,協調監管口徑,發揮協同效應,逐步建立機制,共同防范系統性區域性風險。
二是完善本地聯合監管模式。搭建與駐地主要金融企業的風險預警聯動機制,準確掌握地區金融風險動態;深化與駐地金融監管部門信息共享、密切協作以形成監管合力,共同維護地區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三是構建金融風險監管框架。進一步強化日常監管工作,重點做好金融業政策執行情況反饋,密切關注國有金融企業不良資產風險,協調強化跨境監管力量,逐步構建完善金融監管框架,切實兜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本欄目責任編輯:周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