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
教育部出臺的《關于深入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意見》就鼓勵多元主體組建職業教育集團、深化職業教育辦學體制機制改革、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做出了部署。在新的形勢下,進一步拓展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功能。有利于全面把握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發展規律。更好地指導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實踐。
一、跨界跨部門的利益協調功能
多年來,教育、勞動、產業等部門之間的條塊分割已成為制約職業教育深化產教融合的瓶頸,不同部門、單位在參與職業教育過程中,難免存在不同的利益需求,乃至利益沖突,需要一個介于職業院校、政府部門、行業企業等主體間的利益協調機構。職教集團的建設與集團化辦學的開展,使集團各主體在合作過程中,通過多方協商,形成多方參與合作辦學的更多利益結合點;政府部門可通過集團指導委員會、管理委員會等組織,協同指導與支持職業教育改革建設、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和技術服務工作,有力推進行業區域產業發展。
二、職業教育資源的整合功能
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為職業院校、行業企業及相關機構之間的合作和資源共享提供了一系列制度安排,按照集團章程及相關制度明確成員單位的權利義務,在不改變各成員單位原有的隸屬關系、資產歸屬、人事關系等前提下,采取合伙性質的共建共享或合資性質的共同投資等途徑與方式,在校舍、設備、實驗實訓條件、師資等方面,集聚各方資源推進教學建設,共同使用資源提升利用效率,不斷增強集團成員對合作結果的可預知性,減少合作的階段性與不確定性,調動各方參與的積極性,可有效突破阻礙我國職業教育資源整合與共享的體制屏障。
三、人才系統化培養的服務功能
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通過強化教育、人社與產業部門之間的聯系,加快校企合作步伐,在推進學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雙證融通”的同時,加強在職人員技術培訓與技能鑒定工作,推進高技能人才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一體化體系的構建:通過職教集團中高職成員院校之間的合作,暢通中高職之間的升學途徑與通道,推進中高職專業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的有機銜接,加快中高職一體化培養體系的構建,從而更好地為行業企業培養更多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型人才服務;利用集團化辦學的校企資源共建共享平臺,進一步為企業員工的崗前培訓、在崗培訓發揮作用。
四、服務產業轉型升級、區域協調發展的助推功能
當前我國正面臨著產業轉型升級的艱巨任務,以“中國制造2025”為代表的戰略發展離不開一批具有高素質高水平的技術技能人才。職業教育集團要服務發展方式轉變,協調推進人力資源開發與技術進步,推動教育教學改革與產業轉型升級銜接配套。充分發揮職業教育集團成員單位中行業企業的作用。推進辦學模式、培養模式、教學模式、評價模式改革,促進產業鏈、崗位鏈、教學鏈深度融合。建立健全專業設置隨產業發展動態調整機制,不斷適應經濟社會對技術技能人才結構、規格和質量的要求。與此同時,職業教育集團要服務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和主體功能區戰略,統籌成員學校的專業布局和培養結構,為各地根據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發展各具特色的區域經濟提供人才支撐。
(責任編輯:張學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