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小英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將“綜合性學習”與“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并列,共同組成語文學習內容的五大板塊,內容上多是跨學科的綜合知識,活動多是學校、家庭和社區的綜合實踐,能力上考察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這是綜合性學習與普通單元教學上重要的區別。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活動開展的實效性不是特別明顯,所以需要將30多篇單元活動整合和“減負”。
【關鍵詞】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減負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語文課程標準》和教育部印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都明確提出初中生要進行研究性學習。在新課標精神指導下,新的語文教科書中設置了“綜合性學習”單元,這是對課本學習的提升與拓展,給學生自主探究創設了問題情境和學習空間,也體現了語文學習內容的豐富性、學習途徑的多樣性、學習過程的實踐性、學習目標的綜合性。那么,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三十多篇活動也需要“減負”,不妨嘗試做一些整合:
一、書香余韻型
《少年正是讀書時》《好讀書,讀好書》《話說千古風流人物》《走進小說天地》《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等這些單元,我們就可以將五課的內容整合在一起,可以通過開展“我和好書有個約會”讀書沙龍、故事薈萃、制作讀書卡片、名人檔案、設計手抄報等形式開展活動。學生可以交流讀過的好書,也可以分享讀過的一部作品,甚至是作品中的主人公。還能有效地將策劃、設計、展示等多種能力“綜合”在一起,做到了內容的“減負”,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升。
二、專題探究型
這一類型的綜合性學習,應當對某一專題積累了一定的材料之后,再進行專題整理分類,從而把零散的知識聯系起來,把缺失的知識引補充起來,進而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馬的世界》《說不盡的橋》《蓮文化的魅力》《尋覓春天的蹤跡》《雨的訴說》等活動。我們就可以用:搜集整理與主題有關的成語、說出有關主題的詩詞作品、講解與之有關的故事、寫與主題相關的文章(引申)。
在開展《尋覓春天的蹤跡》活動中,我就是按“馬的詩詞”“名馬故事”“作品展示”“龍馬精神”等幾個環節設置,既有聽說讀寫的練習,還有歷史人物的穿插;既能突出語文性,還能突出趣味 性。
三、調查采風型
《漫游語文世界》《到民間采風去》《背起行囊走四方》《腳踏一方土》《關注我們的社區》等篇目,這些活動就突出了“生活就是語文”,這一類綜合性學習,不能囿于課堂和課本,重在突出語文知識的實踐運用。我認為可以用導游解說、采集和編寫廣告語、采訪調查、攝影、繪畫或視頻等形式來展現學生自己的創意。在實際學習時,從語文的角度出發,應當因地制宜利用當地的教育資源。同時,還應注意不同時期內容的選擇,不同學生興趣愛好的選擇,不同目的與研究對象的選擇等,例如,《到民間采風去》可以給有攝影和繪畫特長的同學一個舞臺;《腳踏一方土》讓學生搜集本土做出貢獻的人;《關注我們的社區》可以設計問題讓學生進行采訪調查等。讓語文回歸生活,學以致用,讓學生用語文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可以培養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的品質,從而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四、認識成長型
此類話題活動包括《這就是我》《微笑著面對生活》《青春隨想》《成長的煩惱》《歲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等單元活動。這類活動與學生生活實際極為密切,最容易引起共鳴,活動重在充分引導學生結合實際,要善于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實際,敢于說真話,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鼓勵學生有創意地表達。
在開展《歲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這項活動,我特意把孩子們三年前的照片制作成MV,配上音樂和我的祝福,同學們當時都哭了,我是順勢推波助瀾,講了我的初中生活,學生們自然各自表達了自己三年來的得失。然后出示作文題目:《那些年,我》,《這一刻》(也可自擬題目)。根據這類型活動的內容和特點,教師可以確定這樣的作文訓練重點:寫完整的記敘文,要合理安排材料的詳略,突出人物個性,抓住刻畫人物的方法,注意選擇等。
五、情感教育型
《獻給母親的歌》《讓世界充滿愛》《世界何時鑄劍為犁》等就屬于很好的教育素材,通常可以采用觀看影視、網絡個人專訪、感動中國人物、中國最美孝親欄目等形式讓學生知恩知育,銘記歷史、珍愛和平。
六、百家爭鳴型
《走上辯論臺》《金錢,共同面對的話題》就是這類活動的典型篇目,在學習過程中,用“辯論賽”的形式,來提高他們分析思辨的能力。用辯題“金錢是萬能的”將學生分為正反兩方,一則鍛煉了學生的口語交際,二則促進了學生的辯證思維的形成,對他們日后的發展大有益處。
七、學科滲透型
這種類型的綜合性學習,突出學科之間的拓展滲透,打通學科間的界限,從而在語文學習中聯系起多門學科的知識,讓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戲曲大舞臺》《趁著音樂的翅膀》《蓮文化的魅力》等,活動可以欣賞秦腔、京劇等曲種的名段和世界管弦名曲;可以查閱蓮為何“出淤泥而不染”,不光涉及語文學科,還要運用生物、音樂、歷史等學科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特別是糾正一些學生的偏科現象,促使他們認真學好各門學科,做到全面和諧發展。
“語文綜合性學習”單元開展以來,在活動的實施過程中,由于篇目的繁多局限了活動的深度和廣度;內容設計的單一讓學生失去了選擇性;老師不夠重視而忽略過程的重要性;課堂的華而不實沖淡了綜合性學習的語文性。如果把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篇目進行整合,既能“減負”,又能使知識多元化,還能事半功倍,何樂而不為呢?
附注: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農村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案例研究”課題(課題批準號:GS[2016]GHB0748)成果。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