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
摘 要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社會分工的不斷細化,營業稅重復征稅等問題的嚴重性日益突出,對我國現行流轉稅體系中的營業稅和增值稅稅制改革的全面推進工作勢在必行。財政部和國家稅務局聯合發布了《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方案》,于2012年1月在上海開始試點。之后,營改增試點范圍陸續擴大到北京、天津等十個省,自2016年5月1日起,建筑業、房地產、生活服務業和金融業全面啟動營改增試點工作。本次營改增政策的實施無論從橫向的行業涉及面上,還是從縱向的經濟業務內容上,影響都是巨大和深遠的,為推動我國經濟穩步快速發展和稅制體制改革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本文主要從企業如何利用好營改增政策、營改增對企業的影響以及針對營改增政策的實施提出對企業的合理化建議三方面內容進行闡述和分析探討有關營改增問題,具體論述了在營改增前、營改增落實執行中以及營改增政策實施后三個過程中企業應做的具體工作、應把握的工作原則以及應關注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營改增政策對企業內部預算及考核指標、企業稅負和利潤總額以及企業效益的影響;同時提出了面對營改增改革企業應采取的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 營改增 稅負 企業效益 影響
2016年5月1日起,建筑業、房地產業、生活服務業和金融業全面啟動營改增試點工作,這意味著我國營改增稅制改革工作達到了全行業覆蓋的目標。
一、企業如何利用好營改增政策
(一)前期的準備工作
為了順利推進迎接營改增工作,企業應做好大量的準備工作。首先,組織財務人員在集中學習培訓的基礎上,全面深入研究營改增相關政策,組成營改增財務小組,包括縱向政策研究和橫向同業資訊,從專業層面上予以掌握。其次,組織企業全員進行營改增培訓,特別是企業高級管理人員要在意識高度上重視營改增給企業帶來的深遠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普及營改增的基本知識和企業的相關要求。再次,對供貨商受票單位進行基本信息建檔,同時通知取票方等相關單位企業的專票要求。最后,根據營改增業務變化,財務部門對會計科目進行梳理調整,并根據核算需要對相關核算流程再造進過反復研究討論,最終形成適合本企業規模和要求的營改增核算體系。
(二)實施中的落實與執行
在政策執行過程中,嚴格把握三點原則。一是除個別確實無法取得可抵扣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情況外,均要求各部門對外取得專用發票,即使開票方是小規模納稅人,也應要求其去稅務所代開發票,以保證企業充分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二是嚴格把握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質量。一方面,嚴格按照相應稅率取得發票,如負責日常設備維修的企業如按工程款開具專票稅率就為11%,而按照真實業務開具修理費項目稅率就是17%,維修企業為了減少自身稅負,有時會按低稅率的工程款開票,企業財務人員應認真甄別,把握原則,確保企業足額取得抵扣的進項稅;另一方面,在辦公費、會議費等涉稅風險較大的事項上嚴格按照相關要求執行,避免進項稅抵扣風險。三是嚴格控制對外開具增值稅專票的管理,細化規范開具專票的登記簿制度,同時加強預開票業務的管理,除督促采購部及時收賬銷賬外,還應將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后及時收款等約定納入購銷合同主要條款,減少控制經營風險。
(三)后期的調整
隨著營改增工作的陸續推進,企業即使在前期已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但在政策的執行過程中仍會遇到較多的問題和困難,要根據實際問題和具體情況不斷進行調整,以便于營改增業務的順利開展。針對增值稅,即無論企業開具的是增值稅普通發票還是增值稅專用發票,都要按開票金額繳稅,于是一些代收性質的款項,企業就要考慮與合作方簽訂代收協議,以達到合理避稅的目的;另外,針對實際問題,為了有利于準確清楚核算,對會計科目也應正確處理,適應新的核算要求;同時,為了有利于分析營改增對企業的影響,還應積累每期的數據,為企業做好相關分析工作打好數據基礎。
二、營改增對企業的影響
下面以商業企業為例分析營改增對企業的影響。商業企業的購進銷售主營業務自1994年起即執行增值稅政策,基本實現了增值稅鏈條的環環相扣,而非主營業務執行營業稅政策,而2016年5月1日起,商業企業非主營業務工作也不可避免地納入了營改增的范圍。
(一)對預算和考核指標的影響
2016年5月1日后,營改增政策的實施主要是對商業企業兩類業務產生影響。一是其他業務收入類業務,如租賃收入以及收取的供貨商費用款項等由原來的計征營業稅,改為征收增值稅;另一類是費用類支出可以抵扣進項稅額,如租賃費、廣告費等。因此,企業在年初制定的預算指標和各部門的績效考核指標時,未考慮營改增因素,所以企業在年末預算執行情況分析和考核部門預算費用執行情況時應予以考慮營改增的影響。
(二)對稅負及利潤總額的影響
1.結合企業歷史核算實際情況,營改增政策對企業的影響是綜合性的。營改增政策使利潤增加的影響因素有兩個:一是企業可以通過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取得不含稅成本,從而降低企業成本費用。二是原營業稅是價內稅,計入當期損益,而增值稅是價外稅,其稅額不計入營業稅金及附加,營業稅從營業稅及附加中剔除,使企業利潤總額增加。營改增政策使利潤減少的影響因素有三個:一是一些企業原核算方式中部分收回款項會直接沖減費用,如收取供貨商的銀行卡手續費、電費等,不交營業稅,但營改增后交增值稅,增加了企業稅負。二是其他業務收入如適用一般計稅法,稅率由原來營業稅的5%調整為增值稅的11%,導致稅負上升。三是上述使企業增值稅稅負增加的兩個因素,使得城市建設維護稅和教育費附加的計算基數增加,導致企業利潤總額減少。
2.收費業務對企業效益的影響。對于商業企業而言,本次營改增帶來最大的變化和影響集中體現在供貨商結算扣款收費業務中。營改增前企業在結算環節收取的供貨商各類費用或收入不需要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只需開具普通發票,部分企業會將收取的費用或收入沖抵相關費用支出項目或沖抵后部分計入其他業務收入;而營改增后企業應供貨商開票需求將收取的收入性款項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同時全部計入其他業務收入,遵循開票即納稅的原則,全部計提銷項稅額。此項業務的變化對商業企業效益產生了較大影響。舉例具體分析如下:
表1中“*”標記項目代表本次營改增前該收費項目在財務上做沖抵費用或沖抵費用后有結余轉收入處理,屬于受營改增影響項目;未做“*”標記項目營改增前后均轉作收入項,為原繳納營業稅項目。由表1結果可以看出,5~10月由于該企業收取供貨商標記的收費項目營改增前多數為沖抵費用類項目,而營改增后全部計入其他業務收入,所以因營改增政策影響其增加其他業務收入399.67萬
元,由此增加的增值稅是39.18萬元,增加相關費用列支438.85萬元。同時,未標記項目營改增前后均計入其他業務收入,只是由原來的繳納營業稅改為增值稅納稅范疇,所以該企業因營改增政策減少營業稅9.08萬元(181.68×5%=9.08萬元)。另外,因營業稅和增值稅的稅率和計稅基數不同導致增值稅負增加1.2萬元(181.68÷1.06×6%-9.08=1.2萬)。
3.企業取得不含稅費用對其效益的影響。通過表2可以看出,5~10月該企業累計取得費用類可抵扣進項稅額為135.15萬元,其中營改增前就已取得電費的進項稅額為57.14萬元,不作為本次營改增影響因素。因營改增政策的實施,企業多取得費用類進項稅額為78.01萬元,其中房產租賃費取得進項稅45.98萬元,占本次營改增影響稅額78.01萬元的58.94%;其他費用類取得進項稅額32.03萬元。因本次營改增政策,企業多取得的進項稅額即為企業減少列支的費用額度。總之,從局部來看,營改增政策使該企業減少費用列支78.01萬元,其中租賃費進項稅額占到總額的58.94%,也就是說,房地產業被納入營改增征稅范圍后,其對于有大額租賃費支出的企業而言較為有利,使租賃費列支大幅減少,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企業效益的增長。
4.營改增對利潤總額的影響。總體上看,因執行營改增政策,與該企業原核算方式相比較而言,一方面,使該企業減少費用列支78.01萬元,減少營業稅9.08萬元,兩項使利潤總額增加87.09萬元;另一方面,使該企業費用增加438.85萬元,其他業務收入增加399.67萬元,兩項使利潤總額減少39.18萬元。因此,在5~10月,營改增政策的實施使該公司利潤總額增加47.91萬元(87.08-39.18=47.91萬元)。同時,因營改增政策增加增值稅稅負40.38萬
元(39.18+1.2=40.38萬元),減少營業稅稅負9.08萬元,共增加稅負31.31萬元(40.38-9.08=31.3萬元)。
由此可見,該企業由于營改增前未將收取的供貨商費用全部計入其他業務收入,而是沖抵了費用項,少繳納了部分營業稅,造成了本次營改增后雖然該企業利潤總額增加,但綜合稅負較之前卻有所增加。假設該企業營改增前規范核算,營改增后可減少營業稅31.03萬元(620.53×5%=31.03萬元),利潤增加109.04萬元(31.03+78.01=109.04萬元)。由此說明營改增政策的實施一方面確實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為企業降費增效的效果,而另一方面有利于稅務機關通過以票控稅的手段達到了規范企業核算的目的,推進企業合法納稅的進程。
三、針對營改增對企業的合理化建議
(一)加強對營改增政策的學習和持續研究,樹立增值稅管理意識
企業應加強對營改增政策的學習,增強增值稅管理意識。企業應組織財務人員系統學習培訓,使其能夠正確、靈活地運用和把握增值稅政策,有利于企業進行稅收籌劃。企業應加強企業相關人員的增值稅管理意識,從充分取得進項稅專用發票和加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管理等角度予以強化和重視。財務人員要熟練、精準地把握增值稅可抵扣項目規定,在減少稅務風險的同時,使企業能夠充分利用好營改增的相關政策。同時,隨著企業營改增政策的實施推進,相關政府部門針對政策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或不明確的問題,陸續頒布了一些新的政策、條例或說明,企業應持續關注、學習和研究相關政策的變化和更新。企業財務、銷售、采購、管理等相關部門應在充分研究政策,在符合國家稅收法規要求的前提下,制定出有利于企業發展的財稅管理政策。
(二)規范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管理,防范稅收風險
借助營改增政策,企業應規范增值稅發票的管理。虛開增值稅發票行為涉及到刑法處罰,對企業存在較大的稅務風險,企業應加強對增值稅發票的管理,切實提高對其風險性的重視和把控,強化對票據開具、商品發出、資金回收三環節的管理與監督,即對票流、物流、資金流的一致性和真實性進行把控。同時,采購部門注重把握經濟合同主體與業務主體的一致性,規避經營風險和稅務風險。
(三)調整會計核算以及稅務管理方式
營改增之后,企業的業務往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內部管理來講,在企業內部預算管理體系、業績考核體系和企業內部報告等方面,營改增在不同層次和程度上都給企業帶來了較大影響;從對外部向稅務機關申報納稅和填報資料的角度來講,營改增也給企業相關工作提出了新的內容和要求。所以,企業勢必需要結合營改增給企業帶來的變化和影響,根據業務需求,重新梳理、細化、調整會計科目,調整甚至重塑企業會計核算流程和模式,以適應新的業務變化。同時,企業應建立或調整稅務管理模式,在研究新政策的同時,多與稅務機關進行溝通咨詢,以適應增值稅征收的要求,有效降低企業稅務風險。
(四)改進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
企業應將增值稅管理意識與經營管理模式相結合。例如,企業在對固定資產進行投資時勢必要考慮進項稅額的可抵扣性問題;又如,商業企業在積分返利、滿額贈予的業務中是否為有償返利或贈予,否則無償贈予應視同銷售繳納銷項稅。因此,增值稅管理意識應滲透到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建設中去。
總而言之,營改增政策對推進社會經濟結構調整,完善稅收體系具有重要意義,有利于稅務系統消除重復征稅,同時有利于規范企業財務核算。企業應做好積極的準備和調整工作,以適應營改增所帶來的變化和影響,進而有效地降低企業稅負,防控稅務風險。
(作者單位為北京藍島大廈有限責任公司)
參考文獻
[1] 張際萍.“營改增”對企業運行運營的影響及建議[J].稅收與稅務.
[2] 王強.企業會計核算受“營改增”的影響探討[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05).
[3] 徐儕胤.淺析“營改增”對部分行業稅負的影響[J].商,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