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商務廳
一、2016年全區外貿進出口基本情況分析
2016年內蒙古自治區外貿進出口總值767.4億元,同比下降2.8%;其中,出口289.1億元,同比下降17.4%,進口478.3億元,增長8.9%。全區進出口總額在全國排名第25位,比2015年上升1位。全區14個盟市(含二連浩特市、滿洲里市)中有8個盟市進出口額呈現增長趨勢。2016年,我區新增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企業1419家,同比增長16.8%,全區備案登記企業數達11593家,同比增長13.9%。
(一)月度外貿數據分析
內蒙古2016年月度外貿數據進出口值先低后高,呈現出回穩向好態勢。其中,進出口值在前7個月僅有1月同比增長;8至12月連續6個月同比增長,其中8月當月進出口值76.2億元,增長14.3%,為年內最高值,之后月度進出口均保持增長態勢,12月進出口72.3億元,增長8.9%。
(二)從貿易方式上來看
2016年,內蒙古自治區一般貿易進出口427.9億元,下降2.8%,占同期自治區外貿進出口總值的55.8%,所占比重較2015年同期持平;邊境小額貿易進出口208.3億元,增長8.8%,所占比重由2015年的24.3%增至2016年的27.2%,比重提升了2.9個百分點。加工貿易進出口值32億元,增長1.1倍,占4.1%,比重下降0.5個百分點。自治區貿易結構趨多元化發展態勢。
(三)從貿易主體來看
民營企業為進出口主力。2016年,內蒙古自治區民營企業(包括私營企業、集體企業、個體工商戶)進出口541.9億元,下降5.4%,占70.6%,比重下滑2個百分點;國有企業進出口158.1億元,增長17%;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66.3億元,下降18.7%。
(四)從主要貿易伙伴來看
蒙古國和俄羅斯為我區最主要的貿易伙伴。2016年內蒙古自治區對蒙古國進出口185.7億元,下降8.7%,占24.2%,比重下滑1.6個百分點;對俄羅斯進出口183.2億元,增長10%,占23.9%,比重提升2.8個百分點;2016年自治區對上述兩國貿易總值合計達368.8億元,占同期自治區外貿總值的48.1%,比重上升1.2個百分點。
(五)進出口商品貿易數據分析
出口紡織服裝和機電產品降幅明顯,農產品出口增長逾兩成。2016年,內蒙古自治區出口紡織服裝41.9億元,下降22.4%;機電產品34.8億元,下降40.8%;同期農產品出口49.5億元,增長23.7%;出口含氧基氨基化合物38.5億元,增長14.6%。此外,出口鋼材36.5億元,下降10.2%。進口以資源性商品為主,各類商品價格漲跌不一。2016年,內蒙古自治區進口煤2550.4萬噸,增加86.3%,進口均價每噸246.2元,上漲6.9%;進口鐵礦砂及其精礦973.8萬噸,減少4.8%,進口均價每噸305.4元,下跌14.2%;進口鋸材556.2萬噸,增加28.1%,進口均價每噸1402.9元,上漲3.4%;進口原木339.1萬噸,減少5.8%,進口均價每噸848.2元,下跌4.8%;進口銅礦砂125.5萬噸,增加2.7%,進口均價每噸7657.5元,下跌29.3%。
二、2017年內蒙古外貿工作展望
2017年世界經濟仍將緩慢復蘇,部分國家“逆全球化”和保護主義抬頭,主要經濟政策走向分離、地緣政治沖突等風險因素都有可能沖擊經濟增長和貿易投資。從國內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但產能過剩和需求結構升級之間矛盾有待進一步化解,新舊動能轉換銜接還需要一個過程。2017年全區外貿工作要狠抓國務院和自治區出臺的促進外貿穩增長調結構政策文件的落實工作,鞏固和擴大全區外貿規模,大力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推進優進優出,形成以結構調整帶動外貿穩增長的新局面。
一是要認真落實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精神,加快形成“北上南下、東進西出、內外聯動、八面來風”的對外開放新格局,以全方位擴大對外開放帶動我區對外貿易大發展。主動融入和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提高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積極推進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完善同俄蒙合作機制,深化各領域合作;擴大對東北亞的開放,打造東北亞地區合作的重要樞紐;密切同港澳臺及東南亞的交流合作,拓展向南開放的新空間;加強同中亞、西亞和歐洲的經貿往來,構筑向西開放的國際經貿大通道。
二是要加快推進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培育工作,重點推動外貿傳統產業新型化、新興產業規模化、支柱產業多元化。依托已經初步形成的重點產業集群和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聚集區,與自治區五大基地建設相融合,在全區范圍內重點培育建設七類進出口基地。同時依托滿洲里、二連浩特、甘其毛都、策克等口岸經濟開發區,建設培育進口能源資源類產品深加工基地。實現以產業調整促進外貿轉型,以外貿升級帶動產業優化。
三是要促進企業“走出去”。積極引導、鼓勵、幫助、服務企業,為各類企業“走出去”創造有利條件,搭建重要平臺,提供有力支持。支持企業建設一批境外展示中心、分撥中心、零售網點、售后維修服務中心。各類企業要充分發揮主體作用,依靠自身努力,利用自身優勢,積極開展國際合作。特別要充分發揮行業龍頭企業、“走出去”先行企業的引領示范作用,鼓勵企業以產業聯盟、項目合作等形式抱團出去、共同發展。
四是要積極主動承接加工貿易轉移。我區的營商成本、配套能力、發展基礎和沿海地區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即使和中西部地區比,在優惠政策、發展環境、要素成本上也沒有明顯優勢。2016年國家增加全國外貿發展基金的規模,對中西部地區承接加工貿易轉移給予專項支持,資金支持力度將直接與地區招商工作的成績掛鉤。要密切跟蹤中東部地區,特別是京津冀產業轉移的動向,拓寬政策思路,實施更加優惠的政策,打造政策洼地,圍繞產業鏈和本地資源特色精準引項目、精準抓招商,全力做好承接加工貿易梯度轉移工作。
五是要推動外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外貿企業面向的是廣闊的海外市場,需求側在外,過去單純依靠低成本優勢的路子已經行不通,在新形勢下,外貿企業需要生產適銷對路、質量優良的產品,提升產品附加值,打造競爭新優勢,培育發展新動能。我區外貿規模偏小,不同于我國東部外貿發達省市,首先要保證“大進大出”,千方百計促進外貿增長,在此基礎上利用自身優勢,落實好商品出口促進政策,培育壯大進出口主體,支持農產品、鋼材、機電等傳統優勢產品出口,推進外貿向“優進優出”轉變。同時,積極擴大先進技術裝備、關鍵零部件進口,增加重要能源資源進口。
責任編輯:康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