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槿+程晨
他是鐘表設計界天才
也被稱為鐘表業“傻子”
他的工廠曾被業界戲稱為“侏儒”
原因是哪怕只剩一分錢,他也愿意投入研發與設計
他所有的精力不在於賺得金缽滿盆
而在於研發一款與瑞士鐘表媲美的民族品牌
他的癡迷,是一種匠人的精神
他的堅持,是製造業永不言敗的情懷
一萬多個日夜的經驗累積,無數次的精雕細琢,只為與眾不同
他創下鐘表業世界級獨家專利
——2D陀飛輪及滾筒式顯示日歷和星期的全自動機械表
——其創建的鐘表品牌“天銘鐘表”,一鳴驚人,遠銷歐美
他甚少在業界聚會時出現,名字卻在業界如雷貫耳
他是鐘表業傳奇式人物,卻貌似一名極普通的技術人才
——他,就是天銘表創辦人陳家潢先生
為掌握技術,他偷偷自學,常因操作不當而將手指打磨得血淋淋
1980年,陳家潢先生移民香港,來到香港的第二天就進入鐘表行業當學徒。八十年代的香港,工業十分發達,鐘表行業是當時三大支柱產業之一,大小鐘表廠林立,為他今後發提供了大好的機會。
初來香港,陳家潢先生因言語不通,又加上師傅有著“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避諱和擔憂,並不愿意將手藝傳授予他,在這種情況之下,對數理化興趣濃厚、聰明善思的他偷偷自學。
每天深夜下班之後,同事們都收工回家之時,年輕的陳家潢先生就悄悄地一個人留在工廠,開著機器磨刀,由於之前沒師傅指引,他不明就理,一步一步地慢慢摸索、學習,一不小心,就把手指磨得血淋淋,但他顧不上這麼多,仍舊專注學習。
一天,陳家潢先生正在專心學習之時,老闆因下班晚聽到工廠有聲響進來關電閘因而發現了他,問清原因之後,遂將其調到了鐘表製造的核心部門學習摳樣。“表殼摳樣是鐘表製作中最關鍵的一步。”
表殼的製作工序復雜,以前因科技尚不發達,多是人工處理,從鋼板分割、畫圖、割切、打磨、拋光等等,“只要有一個技巧沒有弄懂,我就會寢食難安,直至把問題解決了才作罷。”這種勤奮好學、不斷鉆研的精神,令得陳家潢先生短短四個月內就懂得了摳樣的整套流程。一年後,他技術熟練,順利出師,令所有工人嘖嘖稱奇。要知道,一般出師長需七八年,短需三四年,而他僅用了一年。

“家中七個兄弟姐妹,我是男孩中的老大,9歲開始幫著養家。那時,父母每個月交給我45元,負責安排整家人的吃喝拉撒。”這樣的經歷,令得陳家潢先生很小就懂得了擔當,來到香港之後一邊打工一邊補貼家用。為了能多賺錢,他白天在工廠上班,六點下班後立即趕往佐敦賣苦力,周末前往上環海味街當搬運工,“那時候,因為年輕力壯,不怕吃苦。搬完一個貨柜的貨物,市場價是4000元,少給一點我們3000多就搬。”靠著辛苦打拼,生活一點一點得以改善。
“只要你有技術,香港遍地都是黃金。”技術過硬的他,短時間內就擁有了自己的工廠;為突破困境,他從OEM到ODM,逆境求生
敢闖敢幹的陳家潢先生,有著一股做事的靈活勁。那時,工廠都是以計件來算工資,做得越多工資越高。因而,他就在如何提高工作效率上開動腦筋,將工作效率增至別人的3-4倍,且專挑一些批量大、難度大的任務來完成,成為了工廠里工資最高的那批人。
“只要你有技術,香港遍地都是黃金。”之後,陳家潢先生自設工廠,主做表殼OEM代工,興盛時代,工人一度達到800多人。當年,他在內地辦廠,帶來了資金、技術和人才,培養了大批內地人才,隨後從他這離開的人才再自設工廠,推動了整個內地鐘表業發展。
1994年,因整個行業的轉型升級,單一的服務類型不再受歡迎。也正因為如此,陳家潢先生的工廠因產品單一一度遇到經營困難,“業務一下子銳減了70%,繁忙的工廠一下子就停了下來。”面對這種情形,他積極尋求答案,向以往的老客戶取經,“客人就告訴我,鐘表的製作有許多個流程,而我生產單一的表殼,對他們而言十分不便,他們想要整體配套服務。”找到問題癥結,陳家潢先生立即作出反應,他迅速轉型升級,了解鐘表的整個製作程度,並增加以前未有的工序,短時間內,他就打造了鐘表製造一條龍服務,生意又好了起來。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行業競爭力的增大,越來越多小廠不惜低價競爭,令到陳家潢先生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當年,幫卡西歐代工一個工藝9元/件,後來跌到2.8元/件都有人接單。”因為堅持誠信經營,陳家潢先生守規矩,辦實事,與一些無需研發、偷工減料的小工廠競爭起來,自然敗下陣來,另一方面,客人亦是利益為主導,根本無法理解他身為自主研發、材料人工上漲等所面臨的原因,“在這種情形之下,唯有突出自己的研發設計能力,主動出擊,以此突圍。”
眾所周知,處於激烈的競爭之上,跟隨者面臨著被淘汰的命運,人無我有的引領者方能屹立市場之巔。“作為領跑者,我常常要高度警惕有沒有被追上而神經緊繃。”然而這種壓迫感,也促使陳家潢先生集中全部力量於研發之上,“以致於我看到任何一個事物都會想象把它變成一只鐘表。”長年以往,他練就了一身研發設計的好本領,與客人溝通之後,能迅速領會客人的想法,並能迅速做出成品且獲得對方滿意。“有一次臨到展會之時,我一個晚上就設計出了二三十套鐘表。”由陳家潢先生所設計的鐘表獨特新穎,皆是按照瑞士鐘表標凖而製,一出現在展會上,就吸引了眾多客戶的眼球。
作為一位技術型企業家,他不熱心經營,相比金缽滿盆更癡迷研發設計並不惜投入所有身家,不經意間,已創建了三十多項專利,其中包括了世界級的獨家專利,引得瑞士鐘表同行意購出資千萬元收購
訂單有了,但陳家潢先生的目標卻不在於賺得金缽滿盆,他醉心於鐘表的各種設計研發而不惜成本,“做研發,你千萬不要去計算成本,一計算,整個項目就會擱淺。”除去工廠日常開支外,他幾乎將所有的資金投入各項研發中,一個項目幾十萬、幾百萬,甚至幾千萬投入,同時他在經營方面鮮有熱心,主動與長期客戶達成“三七開”的合作原則,客戶拿七成,他拿三成,“做技術的人都喜歡干脆、清靜,專注研發,至於其他沒有太多的時間去折騰。”正因為如此,他的工廠規模在多年經營之下沒有得到擴大,被同行笑稱為工廠的中“侏儒”。
然而,陳家潢先生在研發上卻令人望塵莫及:1983年至1989年間,他提出許多破格和創新的外觀設計和新的機芯技術概念,獲得多項專利;1999年,研發了玻璃夾層外殼的專利,這一專利突破了傳統的設計理念;2002年,成功研發了一種注入油在表面的手表;2005年,研發了由三塊外殼組合的外殼,使表耳位置呈現與眾不同的層次感;之後,他的專利從外觀轉移到更深層次的機芯,2009年,研製出一種用立體滾筒式顯示日歷跟星期的機芯,完全突破了一般機芯固有傳統。這一獨家專利,連瑞士鐘表行家都為之驚嘆,對方曾提出以千萬元購買該專利,但遭到了陳家潢先生的拒絕,因為他希望與對方合作,如此一來,中國鐘表將更多地參與世界知名鐘表的發展之中。
但是,在國內跟風抄襲嚴重,當陳家潢先生的研發成果一面世,各種抄襲品立即出來,令其苦不堪言,損失慘重。為此,他不得不申請專利保護,近年申請的專利多達三十多項。也正因為此,他在鐘表研發設計方面一直被大家稱為傳奇式人物,雖說他從不參加任何業界活動,但他的名字在業界卻是如雷貫耳,令人津津稱道。
一塊天銘鐘表,凝結了他一生堅守鐘表的責任與使命。他希望將天銘打造成為蜚聲國際的中國民族品牌,儘管這條路艱難險阻多,但已現一絲曙光,當前的天銘已從東南亞走向了歐美,令業界驚嘆
2009年,天銘表創建,天籟之音,時代之銘。
創建天銘表這一品牌,是陳家潢先生堅守鐘表行業的一大夙愿。他心中的理想是:打造一個中華鐘表業的民族品牌,堂堂正正地媲美瑞士鐘表,成為世界著名鐘表行列中的一塊閃亮的品牌。
以瑞士鐘表行業為標凖的天銘表,自創建伊始起,作為創辦的陳家潢先生就遠赴瑞士學習,其在領先的設計理念深得瑞士知名獨立製表人Alexis Garin的欣賞,順利地成為了其唯一一位亞洲區入室弟子。
在瑞士知名獨立製表人Alexis Garin的指導之下,陳家潢先生的鐘表技藝有了飛躍般的進步,亦對鐘表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在設計和研發之時更具創意。很難想像得到:今日的陳家潢先生的設計變幻無窮,由其看到的任何一樣東西都希望將其轉化為鐘表設計並能迅速推出成品,理念獨到,元素豐富,設計別具一格,深得人們的喜愛。
例如,令人著迷的星際迷航系列手表,其中別出心裁的球形表鏡設計,讓人似乎能感受到宇宙的神秘莫測,亦是鐘表愛好者與鑒賞家的心頭好;例如,獨樹一幟的極速系列手表,突破了視覺桎梏,從表的側邊到表鏡與表底形成了獨一無二的透視效果,展示了機械表誘人的微觀世界,令人愛不釋手;例如,突破了傳統型機芯的立體滾筒系列手表,全新演繹了360度的滾筒型日歷和星期顯示效果,令機芯的唯美與精密的運轉展露無遺,此品成為了手表收藏家的收藏精品;例如,設計元素獨特、復古氣息濃厚的源動系列手表,該設計靈感來自中古時期的火車,鏤空的機芯加上拱形的表殼有著明顯的火車符號,機械味十足,復古感十足,別有一番趣味;還有,靈感源於攀巖運動的極限系列手表、代表著吉祥如意的“竹梅雙喜”系列手表等。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陳家潢先生還研發出一系列令業界轟動的陀飛輪手表。眾所周知,陀飛輪裝置極為復雜,製作成本和工藝極高,代表著極為精湛的製表工藝,是高檔手表的代名詞。而由他所設計的陀飛輪系列手表,採用了多款陀飛輪機芯,如中心陀飛輪、飛行陀飛輪和卡羅素等高貴精緻的陀飛輪,甚至還有多功能的機芯,可見其製表工藝的高超。同時,該系列也是天銘表最具特色的腕表系列之一。
然而,當天銘表凖備推出市場之時,由於沒有知名度,許多人都不了解到天銘表真正的價值所在。當年,陳家潢先生帶著天銘表敲開了內地許多鐘表專賣店或商場的大門,都一一被無情拒絕,無奈之下,他轉做出口,沒想到,一面向市場,天銘表便以過硬的品質、獨一無二的構造與設計受到了熱捧,而如今天銘也從東南亞走向了歐美。
側 記:
在工作中,技術出身的陳家潢先生沒有一絲老闆的架子,工人們跟著他學技術、求發展,親切地稱他為“哥”或者“師傅”,許多工人都跟隨他打拼了多年。有時候,當工廠經營十分艱難之時,他也曾動搖過,但想到大批長年相處的工友,他又不忍心停下來,“現在,大家將各自的家都安在工廠附近,假如工廠不做,他們怎麼辦?”
帶著一種使命感,陳家潢先生繼續堅持下去,而同事們也十分愛惜這位宅心仁厚的老闆。每次他出差,不管航班是否晚點、延遲,即使是三更半夜,當他走出機場之時,都有同事等候在側;即使他沒有安排同事接機,同事們也在他航班到達時自發地在機場等候。這份情誼,早已超越了老闆與員工之間的情誼,更像手足、親人。
正所謂“成功之人,擁有果斷;富有之人,擁有天銘”,未來的天銘,在一批批天銘人的努力之下,將走得更遠,舞臺更闊。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天銘表獲得全球更多人的認可,躋身世界名表之列,代表著中國,在世界名表的疆土之中,插上一面鮮紅的國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