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桂 (天津市科普發展中心 300000)
淺析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創新和發展
張 桂 (天津市科普發展中心 300000)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當今,群眾文化已逐漸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成為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發展的重要基礎。因此,落實我國文化惠民工作,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創新和發展群眾文化工作勢在必行。筆者就目前我國社會的發展形勢,談幾點新形勢下有關群眾文化創新和發展的觀點。
群眾文化;創新;發展;科普
隨著我國社會不斷地發展,人們的生活需求也越來越多樣化,群眾文化的發展給民眾的生活增添了許多色彩。新形勢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關鍵之一便是群眾文化的建設。群眾文化主要是以人民群眾作為發展主體,以文化建設的發展與傳承作為主要內容的一種社會性文化。因此,創新和發展群眾文化工作,成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落實文化惠民工作的重要內容。
群眾文化的創新和發展,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首先,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促進群眾文化的創新和發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經濟的發展,科技水平的提高,為群眾文化創新和發展帶來了物質保障,同時更為創新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其次,群眾文化活動的創新和發展也能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民眾通過參與群眾文化活動,來緩解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壓力,愉悅身心,同時還能寓教于樂,在活動中學習到知識,開闊視野,讓民眾更好的投身到社會主義建設中去。現在群眾文化工作在發展過程中已經取得一定成績,但是也存在著一些不足。新時代,創新和發展我國現有的群眾文化,不斷推進文化發展的腳步,對于構建和諧社會,提高我國經濟發展水平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群眾文化工作的發展呈現出社會化、交流化
我國政治政策的開明,讓我國群眾文化的發展呈現開放性。社會主義的群眾文化工作,服務對象是全體人民。要以群眾的文化需求為群文工作發展的第一要務,要不斷的提高群眾的文化實踐水平。同時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群眾文化不斷地汲取外界的發展經驗,通過文化與文化的交流,共同達到一定的發展。新形勢下,群眾文化藝術的發展呈現出社會化、交流化的特點。
(二)群眾文化工作的發展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
在群眾文化的發展不斷革新和完善中,群眾文化的繁榮帶動科學技術的發展,讓民眾在理性感受科技進步的同時,用藝術的方式體會科技進步帶來的生活品質的提升,同時利用參與群眾文化活動帶來的精神愉悅,為科學發展提供精神動力。
(一)對群眾文化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部分基層單位對群眾文化工作的整體性規劃不足、研究不夠,缺乏長遠意識和全局觀念,不能領會到群眾文化工作對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促進作用,不能把群眾文化的重要性放在心上,落在實處。
(二)目前的群眾文化基礎機構未能在工作中充分發揮主體作用
由于創新意識不足、人員老化、人員知識層次不夠、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等因素、各級群眾藝術館、比如科技館、文化館等未能在群眾文化工作中充分發揮作用,未能起到團結社區群眾,發掘文化骨干的功能。
(三)群眾文化活動形式不夠豐富,內容不夠創新
民眾對群眾文化活動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形式單一,內容缺乏革新。活動形式缺乏有力組織,不能充分滿足老年人對群眾文化工作的需要;活動內容缺乏有效創新,不能達到年輕人對群眾文化工作的期待。
要充分發揮群眾文化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必須首先從意識上強化,對工作做好整體規劃;發掘基層群眾中的文化骨干,達到充實群眾文化基層組織力量的作用;豐富群眾文化的活動內容,達到創新和發展群眾文化工作的目的。
(一)要合理配置,加強群眾文化隊伍建設
要合理配置群眾文化干部隊伍,加強干部合理流動,優化干部隊伍結構;要從群眾中發現,大力培養和選拔優秀群眾文化干部,提高干部綜合素質和能力,增強干部隊伍活力;要充分調動干部的積極性,找準定位,利用現有的場所和資源,策劃和管理群眾文化活動;要堅持以人為本,實現干部隊伍結構合理、精干高效、充滿活力、開拓創新,滿足人民的群眾文化需求。
(二)要找準定位,拓展群眾文化發展空間
群眾文化是一個系統工程,應該采取多形式化、多空間的模式來尋求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人文歷史與經濟發展的結合點。群眾文化的創新和發展絕不是“制定一個制度,解決一個問題”這么簡單,作為群眾文化建設的推進者,要有全局系統化的理解,又要能夠在具體的事情上有效地推進。豐富群眾文化的內容和形式,在傳統中挖掘新意,通過新事物來領悟傳統文化,用融合的手段來為群眾文化注入生機與活力。
(三)要用繼承和發展的原則,創新群眾文化活動內容
群眾文化形式的創新要以以滿足群眾的精神生活需求為主要目的,認真研究群眾的審美趣味。隨著科技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充分利用現代科技的手段,有效利用微信、微博和微視頻等形式,搭建傳播群眾文化的網絡平臺,豐富和發展群眾文化工作的手段。要積極拓展群眾文化工作內容,盡量組織開展一些他們熱心參與的群眾文化活動。比如組織開展中老年文藝匯演、社區知識競賽等活動,盡力讓民眾在文學藝術、工藝收藏、科技教育和花鳥盆栽等各個領域享受到豐富的文化大餐,進一步提高群眾的文化品位。
群眾文化工作的發展是現代社會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全面進步的重要標志,我們要以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為目的,從思想上重視群眾文化工作,從物質上加大對群眾文化基礎設施的投入,從內容和形式上不斷豐富和完善群眾的表現形式,使群眾文化真正成為推動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動力。
[1]許丹萍.淺談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J].大眾文藝,2014(15).
[2]譚國玲.和諧社會視野中的群眾文化建設[J].科技資訊,2013(18).
[3]朱萍,孫連紅.城市群眾文化的發展趨向[J].理論觀察,2007(06).
[4]石巖.淺析城市群眾文化工作創新[J].戲劇之家(上半月),2010(11).
張桂(1985.1- )女,漢族,天津市人,大學本科學歷,助理館員職稱,單位:天津市科普發展中心,研究方向:群眾文化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