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貞歡 (廣西演藝職業學院 530226)
基于工作過程的《二維動畫制作》課程項目式教學法初探
黎貞歡 (廣西演藝職業學院 530226)
項目式教學法是以項目為導向,以工作過程為主線,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型教學方法,本文結合筆者在教學中的觀察與探索,從教學現狀、課程總體規劃、項目式教學法實施等方面對《二維動畫制作》課程采用項目式教學法進行教學改革作了初步探討。
高等職業教育;項目式教學法;二維動畫制作;教學探索
《二維動畫制作》是我院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先導課程為圖形圖像制作、動畫原理、動畫劇本寫作、角色設計、場景設計、原畫設計等,后續課程為三維動畫、數字后期合成合畢業設計。從課程設置的定位來看二維動畫制作課程是動漫專業對前面所學課程的凝練和提升,是面向二維動畫制作工作崗位的重要支撐課程,也是動漫專業人才培養的主體內容。然而筆者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發現,傳統的教學方式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畢業生難以快速地適應工作崗位。因此,通過研究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式教學法,拉近教學與工作崗位的距離,是實現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課題。
(一)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
1.生源類型多樣,起點不一
我院動漫專業的招生錄取主要有藝術類提前批和高職高專普通批兩個錄取批次,其中每個錄取批次的學生中又分為理工類和文史類的考生。參加過藝考的學生往往具有更扎實的美術功底,對作品的把握能力和學習的目的性要強一些,經過合理地引導提高很快。普通批次錄取的學生往往美術底子較弱甚至是完全“零”起點,但這類學生對制作、軟件類課程有濃厚的興趣。因此,面對不同起點的學生,寄希望于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來獲得標準化的教學效果并不現實。
2.勤于動手實踐,惰于自主思考
多數高職學生文化課基礎薄弱,抽象思維水平低,對課程內容的學習傾向于直觀地感知知識的外在形式,如操作的步驟和最終的效果。即便有較強學習意愿的學生也缺乏對理論知識的學習興趣。但他們形象思維好、模仿能力強,喜歡動手操作,相比于枯燥地推敲理論知識的形成和發展,他們更愿意親自手動手實踐。這部分學生片面地追求實用技能的掌握,缺乏對知識點發散性的思考,使得他們在面對復雜多變的實際問題時往往無從下手。
3.學習缺乏主動性,自控能力不足
不少學生進入高校后,由于缺少成人的監管,沒有主觀上的興趣和學習要求,在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上都依賴于老師,學習場所也僅局限于課堂,在主觀上形成了被動地學習局面。同時,由于這個時期學生的心理發展還不成熟,其行為容易受到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多數學生課余時間往往沉迷于游戲與網絡,對學習任務僅僅是應付式地完成,難以合理安排課余時間自主學習。
(二)傳統教學的局限
二維動畫制作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強的專業核心課程。長久以來本門課程都采取逐章逐節地講解理論知識點再配以有針對性的實踐案例支撐的授課方式。由于高職學生文化基礎薄弱,加上疏于主動理解掌握,多數學生只是盲目被動地接受,無法系統地歸納各部分知識點的關系、梳理出知識鏈條,導致學生或水過鴨背學了就忘或流于形式死記硬背,與實際工作要求的能力存在差距。
其次,雖然有相應的實踐案例,但通常難度相對較低,且知識點過于分散。如分別設置的畫筆工具和填充工具的案例,學生能理解每個工具的用途,也能通過模仿完成案例的操作,但在綜合性的練習時不會將兩個工具配合使用。這樣的問題多在最后完成期末綜合實訓作業才暴露出來,但課程已經結束,學生也沒有意愿重頭開始調整,最終不了了之。
此外,由于學生的專業起點,興趣愛好,學習能力等存在個體差異,使用一把尺子量到底的標準進行考核,難免有失公允,既不利于因材施教也不利于學生個性發展。漸漸地,一些學生便對學習失去信心,進而產生厭學、放棄的心理。
因此,使學生由被動學習到主動參與,實現教學內容與工作崗位接軌,培養學生實際工作能力,是項目式教學法的重要意義所在。
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式教學法是以項目為導向,以工作過程為主線,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它的規劃應該以典型的二維動畫生產工作為載體,充分考慮工作流程、工作情境中涉及的知識點,并將這些知識點重新整合成相應的階段性任務。教師在課程中針對各階段的任務進行講解和演示,明確學習的目的,指導學生邊學邊做、逐一完成,并做好進度和質量的把關,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得到項目的成品。
根據實際的工作經驗,二維動畫制作的工作流程主要有以下幾個環節:策劃、文學劇本創作、場景設計、角色設計、分鏡頭劇本創作、原畫繪制、中間畫繪制、動作檢查、線稿上色、動畫合成、配音配樂、渲染輸出等。因此,項目式教學法總體上可分為項目導入、前期策劃階段、項目實施階段、效果評價四個階段。具體的項目實施流程圖如圖1所示:

圖1 《二維動畫制作》課程項目教學實施流程圖
其中,與前期策劃以及動畫制作相關的知識點已經在部分前導課程中涉及,如動畫劇本寫作、場景設計、角色設計、原畫設計、影視編輯等課程,與之相關的任務學生可以直接上手,教師以引導和提示為主。還有部分知識點如動畫合成、配音配樂等前導課程沒有涉及的知識點,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專門指導,帶領學生邊學邊做,幫助他們迅速攻克陌生領域。
(一)項目導入階段
首先,在項目開始前,教師應做好動畫項目選題篩選的工作。項目的選題對項目成品是否具有藝術和推廣價值起到至關重要的決定作用。一方面,教師可以根據合作企業的項目需求來確定選題,以市場為導向,拉近教學成果與市場的距離,使學生在“產”和“學”的過程當中得到真實的崗位體驗。另一方面,從民族性題材入手。我院地處廣西南寧市,廣西區內本身有豐富的民族性題材和元素可供挖掘,通過動畫新穎的表現形式,結合南寧北部灣經濟區的區位優勢,對傳播民族文化和對外文化交流有重要的積極意義。
其次,學生是項目完成的主體,教師這一階段向學生充分講解項目的實施過程和標準,向學生明確完成項目的總體目標及各階段實施的具體細節。同時引導學生組建和管理自己的創作團隊,每組人數以5人左右為宜。通過引導拔尖學生,實行組長負責制,按組員的特長由組長進行分工。教師在整個項目進行的過程中都要向學生灌輸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
(二)前期策劃階段
前期策劃階段是動畫制作的重要準備階段,在這個階段中,教師啟發各組學生根據確定的選題完成動畫劇本寫作、角色設定、場景設計、分鏡繪制等策劃工作。指導學生采用小組討論、頭腦風暴、小組互評的方式完善打磨劇本,也有利于學生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
同時,為了保證項目進度,角色設定和場景設計等工作可以同時進行。由組員完成與項目相關的文字、圖片、視頻資料的收集。教師指導學生對不同年齡、不同背景身份的角色進行分析總結,學生根據劇本大綱和參考素材完成角色與場景的設定。在文字劇本和角色設計打磨好后,可以由組長帶領組員進行分鏡頭劇本的繪制。通常,高職院校的學生文化基礎相對薄弱,對文字性的前期策劃缺乏耐心與熱情,亦或對動畫制作全局考慮欠佳,后續制作能力跟不上,這些問題都最終導致作品質量不高,完成不深入。教師在策劃階段要密切關注學生創作方向,嚴格把關,指導學生盡量選擇簡單生動的角色、對白配音較少的情節,切不可求大求全,以免超出學生的能力范圍,確保動畫項目能如期完成。
(三)項目實施階段
項目實施階段是整個項目式教學最核心的階段,主要包括原動畫繪制、線稿上色、配音、動畫合成、渲染輸出等任務可以分為前期繪制、中期制作和后期制作三個環節。
1.前期繪制環節:教師首先應指導學生完成繪制前的準備工作,如由組長作導演闡述,組員完成熟悉角色設計、分鏡頭劇本、動作測試等,各項工作準備就緒后進行原畫和中間畫的繪制。前期繪制環節包括原動畫繪制與場景繪制,是動畫制作中工作量最大的階段,也是動畫制作企業人員需求量最大的工作崗位,因此這一階段的能力培養對學生日后走上工作崗位至關重要。為了保證學生能夠準確地把握角色動作動態,可以指導學生采用真人演示并利用手機、數碼相機等工具記錄動作加以分析的方法,對角色的動作進行準確還原、繪制。每個鏡頭完成后,由組長審定并進行動作檢查,不合格的動作需要重新調整。每完成一個場景,可以由教師統籌指導修改,直到完成前期的線稿繪制工作。
2.中期制作環節:這一環節主要是完成動畫線稿的提取以及上色的工作。單線平涂的動畫由于采用鉛筆在動畫紙上進行繪制,線稿在掃描進計算機后,可能產生斷線或帶毛邊的線條,因此在上色前需要進行修線。項目進行到這一階段,由于工作量大且相對機械、枯燥,學生容易出現消極倦怠的情緒。教師要及時做好心理疏導,在嚴格把關的同時,多給與正面積極的評價,緩解學生的負面情緒。與此同時,兼顧完成動畫片音樂、音效素材的采集、選配以及對白的錄制工作。
3.后期制作環節:后期制作主要是利用后期制作軟件完成動畫的合成、剪輯、配音并渲染輸出成片,是動畫制作重要的技術環節也是學生容易忽視的環節。動畫是視聽藝術的綜合體現,完成這一環節的任務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后期制作軟件的操作,還需要對影片節奏、音畫的配合有把握能力,是在劇本范圍內的二次創作。教師可以安排美術功底較弱的學生完成這個階段的工作,通過對優秀動畫影片的觀摩和講解,指導學生利用后期軟件完成鏡頭剪輯、動畫音樂合成的工作。這個環節需要對中期制作完成的稿件逐幀合成為動畫鏡頭,以鏡頭為單位進行組接剪輯。許多學生對前期辛苦繪制的鏡頭難以取舍不忍心刪除,這時教師要及時通過成功案例引導學生從大局出發,整體把握影片質量。
(四)項目評價階段
1.課內評價:該階段采用在課堂上播放各小組作品成片,通過小組自評,小組互評,教師點評的形式完成。每個作品播放完成后,由組長結合PPT闡述作品基本情況,其余各小組成員對個人所承擔的工作任務作自我闡述,總結作品完成過程中的得失。通過自我的評價,體現學生在課程中實踐的主體地位,有助于學生形成自己最直接的工作經驗。隨后其他小組的成員可對該作品作出評價,同時也可作經驗交流。通過橫向的對比交流,更容易對作品的水平高低形成認識。最后由教師對該小組從作品選題立意、制作過程、到最終的完成質量以及團隊的執行實踐能力做客觀中肯的評價,形成改進的指導意見。
2.課外評價:通過組織校內展映、校外考察等活動,邀請合作企業或兄弟院校資深專家對作品作評價指導,使學生對社會的評價規則具備一定的認識,避免閉門造車,實現評價與市場需求接軌,符合項目式教學法的初衷。同時遴選出部分高質量的作品參加各類比賽,將作品帶出校門,既拓寬學生的創作視野,也為下屆學生樹立榜樣,為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形成良性循環。
項目式教學法的目的是提高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成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對10級、11級、12級三個年級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學生采用項目式教學法的實踐,三屆學生在后期的畢業設計及就業中均比往屆學生上手更快,創作意識更加成熟。由此可以看出,基于工作工程的項目式教學法為探索高級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具有積極的意義。
[1]儲爭流.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特點及教育對策探討[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31(1):157-158.
[2]劉閣,張海兵.影視編輯與制作課程項目式教學探索與實踐[J].工業技術與職業教育,2013,11(1):34-36.
[3]趙亞偉,石蘊偉,袁立敏.淺談高職院校二維動畫制作課程項目教學設計[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17):16-18.
[4]程姍姍.項目教學法在動漫教學改革中的應用[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0(7):35-36.
本文系新世紀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立項項目:構建高職院校動漫專業項目式教學模式(項目編號2012JGA426)階段成果
黎貞歡(1986- ),男,廣西南寧,廣西演藝職業學院教師,助教、工程師,研究方向:影視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