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菊 (黑龍江外國語學院 150025)
“城市再生”案例研究
——哈爾濱火車站西側廢舊廠房改造
李紅菊 (黑龍江外國語學院 150025)
本文以鐵軌印象為主線,以“城市再生”理念營造綠色生態景觀系統為思路,進行廢舊廠區改造與環境改善,創造互動生態社區,引導人們關注生態環境及城市歷史文脈,提倡“環境管家”角色,打造時代精神。
城市再生;鐵軌印象;廠房改造
“城市再生”的對象主要指的是城市舊城區,其工作的重點是調整、改善城市舊城區的功能,提升甚至再造城市歷史城區的活力和環境品質,由原來簡單的改造而慢慢結合社會福利、商業再發展等為目標,手段上是整舊復新和保存維護等方式。因此城市再生實質上是以維護、整建、拆除等方式使城市土地得以經濟合理的再利用,并強化城市功能與歷史遺跡的保留,以創造一個美好的工作與居住環境。
第一,整舊復新。
通常是經過詳細的調查分析,對各種不合標準的建筑物及環境等加以改善,以提高現有的生活品質。通常施行于結構上尚可繼續使用,但因維護不當而成為建筑物使用品質不良的區域。這種方式較拆除重建方式能更迅速完成,且不需巨大的資金投入,也可減輕原住戶安置的困擾。
第二,保存維護。
保存維護是一種預防性措施,適用于具有歷史文化價值或建筑物機能健全的地區及建筑物。依當地的地理環境及民情,加以適當維護,使其免于因放任而遭受破壞,可以說實施阻力較小的方法。
從對象選擇上,凡是不能令人滿意的環境,都應是城市再生的對象。從手段選擇上,凡是能改善現存不良環境的手段,均可能被采取。此外城市環境不只指實質環境,還包含心理、社會、文化的成分,因此在手段的選擇上必須是個案處理。從過程來看,城市再生是繼續不斷、沒有終限的過程。只要新的環境變化訊息不斷輸入,城市再生便會不斷進行。
1.基地概況
哈爾濱是黑龍江省的省會,東北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這里充滿了濃郁的異國風情。本課題基地設計規劃選址在哈爾濱火車站西南側位于鐵路街的側干道,鐵工街與西大直街區間,基地占地總面積160000㎡,其中建筑面積是30000㎡,基地設計面積130000㎡,是鐵路運輸重要的車流集散地,地處繁雜的地段,周邊的居民以基地原鐵路職工為主,相應的居民中老人和孩童數量占多數,周邊的高架橋、火車道和道路相互錯綜復雜,區域整體色調以水泥灰為主,沒有活力的注入,沒有綠色生命的延續,漫天的水泥灰色覆蓋了周邊的所有活動,沒有一個合適的具有代表性的空間來展現這邊的特色,孩子們需要接近大自然,老人們要安靜的生活空間,城市中的動力更需要一個具有特色的綠色空間讓他們釋放生活的壓力。同時,做貿易的,來觀光的人們絡繹不絕,為樹立更加良好的城市形象,改善城市景觀,更促使我們用改造來更新城市形象。所以本案例在原有的區域內部,找到了具有代表性的灰色地帶—廢舊廠房, 合理設計并利用,相應的改善綠色基礎設施、激發人們內心深處的對環境的渴望,進而自發改善自己的生活環境。
2.規劃內涵
(1)總體設計理念:引入西方生態修復的設計理念,運用新的設計手法和改造模式,集中體現歷史記憶、文化內涵、藝術創新、經濟效益的和諧統一,促成歷史與現代、舊與新的結合共融對比,總體規劃上的主旋律即:生態+歷史記憶+新舊共融。
(2)SWOT分析
優勢:基地內部一段鐵軌是歷史的遺留,是文化的傳承。內部廠房造型是創造的前提,基地周邊交通發達、區位優勢明顯。劣勢:周邊現狀環境臟、亂、差,內部存在不少死角,基地道路周邊貨物沒善處理,道路通行不便。挑戰:激活鐵軌的新作用,對鐵軌的文化歷史繼而傳承。機遇:使周邊環境得到相應的改善。
(3)設計思路:城市再生的關鍵問題是如何把握城市文化傳承,處理好“新”與“舊”的歷史延續及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本次案例設計中,以鐵軌為軸線,它承載著過去和歷史,讓人們體驗到歲月的更新和痕跡。在設計中,以五個景觀節點作為設計的重點:(1)鐵軌印象帶(2)環形漫步帶區(3)種植帶觀賞區(4)互動家園區(5)廊下娛樂區。本案例通過改變基地的環境,影響著人們的行為,為人們提供更加合理的場所。
3.改造經驗綜述
城市廢舊閑置空間的再設計為在其中活動的人們帶來一份驚奇。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可以嘗試用一種新的方式去和家園的環境互動,總結廢舊廠房改造經驗,有如下可供借鑒之處:1)呈現“新”與“舊”的歷史延續。本方案在廢舊廠房主入口設計一個橢圓型的上窗口造型,窗格有無數方格組成透視圖案,極富藝術效果,重拾哈爾濱老火車站建筑立面的“新藝術”風格的歷史文脈,形成多種通透鏤空的公共空間,呈現有活力的地域文化特色,同時以藝術設計帶動旅游觀光契機,使這里成為培植藝術人才的文化空間,為周邊環境打造休閑游游空間的同時,實現了藝術教育的意義。2)以保留原有的地方歷史特色為設計規劃前提。將廢棄的火車車廂改造成為可以種植的綠色車廂,車廂可移動,在使用過程中既造就了回憶火車時代的記憶,同時又以新的形式表達了現在人們追求所需,設計改造創造了時代精神。3)創造多元的景觀藝術形象。將火車車廂的造型經設計提煉演變成廠房的設計外觀。內外視線通透,現代而時尚,以期達到既能呼喚群眾對場所的認同,又能尊重地區歷史整體感的作用。
總之,通過功能區規劃設計,整合了該園區與周圍環境更好的融合,以互動園區與環形漫步帶,增進人們交流,火車造型經提煉以鏤空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并保留鐵軌的歷史記憶,體現設施空間廢棄到更新的變化;在充分尊重城市歷史文化的基礎上,廢棄鐵路變城市綠道,獨具特色,拆除不如善加利用;移動式的車廂造型植被增強了綠化的趣味性,互動家園景觀也成為增進人們交流的有效方式之一。
“城市再生”是對“新舊關系”、環境改善和功能提升的可持續的城市發展理念的反思,所采用的方式是綜合的、整體的方法,需要達到的目的也不僅僅是形象的改觀,還要考慮與城市社會經濟發展的有機結合,在城市更新中不斷探討與型塑廢舊閑置空間,使其重新注入活力,真正為城市的現代發展服務。
[1]喬峰.新時期城市閑置空間再利用策略分析[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2(6).
[2]孟雅凡. 美國景觀設計的先驅[M]. 上海:中國建工出版社, 2009:2-30.
[3]弗朗西斯科. 世界景觀設計叢書[M]. 上海:中國建工出版社,2010,3-30.
[4]馬好亮. 淺議城市規劃建設計及更新改造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J].《城市開發》,2010(1).
李紅菊(1970.7- )女,漢 籍貫:哈爾濱 學歷:研究生 職稱:講師 研究方向:環境設計,單位名稱:黑龍江外國語學院 單位所在省市:黑龍江省哈爾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