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欣 (武漢理工大學 430070;中南建筑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 430070)
公共藝術中的生態設計
陳 欣 (武漢理工大學 430070;中南建筑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 430070)
公共藝術是傳承現代城市文化與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從當代藝術在城市建設當中承擔的職責關系來看,它在表面上完成的功能是公共空間的限定,是對含有差異效果的空間的區別和劃分,在實質上它起到的是城市公共文化的溝通作用,展現出了以人為本的姿態,是探求人和人以及人和事物之間的交流媒介。公共藝術不僅可以改善環境,還可以提高城市的美化程度并提升社會群眾的生活水平,人們在享受美的同時也獲得了一種心靈上的滿足感。
生態設計;公共藝術環境;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在當代二十一世紀,設計領域的主體思想已經改變,目前關于生態設計的思想已經成為主流,在設計行業起到引導作用,同時也對公共藝術的設計師們提出了要求,不僅要注重對資源環境和文化的保護,還要提高藝術作品和社會階級之間的互動關系。此種類型的設計思想與中國的傳統觀點“天人合一”相似,公共藝術可被稱作是社會交流的介質,傳達的是一種社會群體之間的情感互動,環境之間的交合,具有極強的人文色彩。人類存在于自然界中,受到自然約束的同時也在支配著自然界,因此,人類和自然的關系并不是單純的支配關系,而是“共生關系”,二者互相依賴。但是由于人類思想和能力的不斷進步,這種關系的平衡逐漸被打破,比如人類亂砍亂伐、過度開采礦物資源,浪費水資源等。尤其是工業革命發展以后,人們為了追求更多的利益,造成了人類社會和自然資源之間的共生關系受到嚴重破壞,人們浪費自然資源、污染環境的事件時有發生。當人類的居住環境不再宜居的時候,人們才終于意識到自己曾經對自然造成了多么大的破壞,才開始注意生態環境的重要作用。在一些發達國家,一方面政府和社會已經開始使用高端科學技術來保護和修復被破壞的生態環境,同時也正在不斷地從生態設計中吸收正確的理念,將城市文化建設和生態設計應用在公共領域中,遵守自然規則,同時尊重人類的想法,順應社會發展潮流,完成公眾社會之間的溝通,在這個過程中建立起順應發展趨勢的生態設計思想。
就公共藝術創作者而言,關注自然與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與作品的質量統一是當前行業發展的必然走勢。換一種方式說明,當社會大眾看到了創新的公共藝術作品時,第一需要考慮的點在于它對于環境是否友好,是否會給整個城市或者整個社會帶來環保負擔。因此,生態問題是目前公共藝術創造者所面臨的重要問題,現代的社會趨勢,要求創造者著重關注環保這一創作理念。
隨著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飛速提升,社會大眾對于美的追求也更上一個臺階,人們追求更具藝術感的公共設計作品。在公共作品的設計中最受人們關注的就是環保的理念和思想,在藝術作品使人們產生審美滿足感時,還需要體現出它對于環境的友好理念,并且向外界展現出屬于這個城市的精神風貌。生態設計的思想應用于公共藝術作品中,不僅體現出了人們對自然環境的日益重視,還展示出社會群眾對于傳統文化的期許、人文情懷的熱切盼望,這對于公共藝術作品在本土的長期發展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一定程度上講,當代社會的經濟文化發展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另一方面而言,對于自然資源的使用,環境的破壞,也達到了十分嚴峻的程度,人們慢慢的發現生態問題所引發的后果不堪設想。公共藝術作品的設計也應該考慮更多的因素,將生態保護等因素加入到其設計理念中去。這也給公共藝術創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同時面臨困難和機會的境遇之下,怎樣找到合理有效的解決辦法。
所以,公共藝術設計師在充分發揮個人想象力的同時還應該考慮到社會大眾的整體需要,在設計中加入對社會群眾生活方式的思考,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才能創造出符合大眾需求的優秀作品。簡單而言,生態公共作品不單單是一個單純的藝術作品,還應當成為一個地區的文化傳承標志。公共區域是整個社會所共有的弓箭,它不能僅僅為某一個公共作品服務。這就要求公共藝術作品的創造者要將作品和整體環境完美的可聯系起來,在已有的條件限制中充分發揮想象力,完成優秀的公共藝術作品。只有通過此種方式,才能將生態設計的理念和公眾領域相關聯,使作品更好的傳遞生態保護的理念和思想。
公共作品的創造者應該注意作品的每一個細節,令其最大限度的體現對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思考。生態設計的基本理念應當盡可能的真實,摒棄一切不切實際的設計幻想,將設計的重點體現在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協調上,并加強城市文化之間的溝通和互動,在達到一定程度的審美基礎時,最大程度的發揮其功用。
中國自古以來都有崇尚自然的傳統,這種設計思想體現在當代藝術設計作品中就可以被看作是“回歸自然,返璞歸真”的思想,這種觀點就當代的公共藝術作品的設計來說仍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在公共藝術作品中使用了生態保護等理念,體現了人們在藝術領域范疇內對于自然環境的理性討論,藝術創造者使用現代的新型方式進行作品的呈現。所以,在藝術作品的創作中可以充分的使用城市文化以及生態設計等素材,將抽象的藝術表達和具象的生態保護思想進行一定程度的有機結合,更能體現出一個城市的風采和魅力,展現出一種永恒的生態度,與此同時還能將這種環保理念灌輸到整個城市的內涵之中,呼吁人們重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共同建設美好的家園。
設計師應該把當下新潮流行的藝術創作手段和生態保護理念結合起來,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又展現了當代人對于生態環境的重視程度,一舉兩得。
在現代的公共藝術作品中加入生態設計的思想和觀念,不僅體現了藝術作品的創新性需求,還體現著當代人對于自然環境保護的深入思考。隨著文明和經濟的不斷進步,人們獲得了自然給予的極大恩惠,但同時我們卻加重了自然界的負擔。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具有人文情懷和一定審美程度的公共藝術作品沖擊著人們的靈魂,這樣的作品不僅展現了城市文化對于美的理解,還讓人們真正領悟到生態設計理念所表達的真正含義。經過不斷的嘗試與總結,將生態理念與公共藝術作品的融入方式更加科學和自然,是公眾創作者和社會大眾的共同期許。
[1]陳相強,吳建國.可持續發展的地形建筑:中國哲學人與自然的統一與超越的含義,2009.
[2]翁劍青.當代藝術與城市公共空間的建構[J].藝術研究,200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