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燁 常沁怡 盛 聰 (上海大學音樂學院 200444)
音樂治療應用于血液透析研究進展
楊 燁 常沁怡 盛 聰 (上海大學音樂學院 200444)
音樂治療是一門交叉學科,是音樂、醫(yī)學、心理學等相關學科的結合。它通過一系列系統(tǒng)化的音樂干預過程,幫助患者促進身心健康。本文簡述了音樂治療的概念、方法及其影響機制,探討了音樂治療血液透析病人的研究進展,總結了目前的研究現(xiàn)狀及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
音樂治療;血液透析;干預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簡稱血透,其目的是為急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人工洗腎,凈化血液,為腎病患者繼續(xù)生存提供生命支撐。血液透析的單次療程將近4個小時,時間漫長,患者在透析過程中容易疼痛,并產生焦慮與抑郁等負性心理反應。音樂治療是集音樂、醫(yī)學、心理學等相關學科的結合,近年來作為一門新興發(fā)展的學科,開始應用于腎病患者的血液透析。通過音樂干預,對緩解血液透析過程中患者的負性心理反應,提高生存質量具有一定意義。本文拋磚引玉,對音樂治療的概念以及應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的研究進展進行闡述。
1.音樂治療的定義
音樂治療,又稱音樂療法,是近現(xiàn)代發(fā)展起來的一門新興學科,最早發(fā)源于1950年的美國,當時美國專門成立了音樂治療學會,經(jīng)過六十多年的完善和發(fā)展,音樂治療逐漸發(fā)展成為成體系的,成熟完整的邊緣學科。已知的臨床音樂治療方法有上百種,從對治療方式的應用上又形成許多流派。美國對音樂治療的定義是:音樂治療是經(jīng)過臨床和研究實證的音樂干預,在治療關系中實現(xiàn)個體化的治療目標,需要由具有資格認證的并完成了批準的音樂治療項目的專業(yè)人員操作。國外的觀點普遍認為音樂治療是治療師為促進患者身心健康的系統(tǒng)干預過程,用音樂體驗及其有關的形式互動來達到改變患者的目的。音樂治療中所使用的“音樂體驗”類型可以是自由的或結構化的即興創(chuàng)作,也可以聆聽音樂或讓病人主動創(chuàng)作音樂。我國的定義是,音樂治療是研究音樂對人體機能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應用音樂治療疾病的學科,屬于應用心理學的范疇。音樂治療必須含有包括運用不同方法和理論流派的科學的系統(tǒng)治療過程;治療期間必須有評估,建立長期或短期的治療過程,音樂治療的干預實施和評價必須科學且嚴密;音樂治療的手段應該運用與音樂有關的一切體驗形式而不是單純的聆聽音樂;整個音樂治療過程必須含有經(jīng)受過專門訓練的音樂治療師,被治療者以及音樂三個要素。綜上所述,音樂治療是通過應用音樂或與音樂相關的體驗為手段,以音樂的實用性為基礎,治療過程系統(tǒng),以促進人類身心健康為目的的活動。
2.音樂治療的方法
音樂治療的方法,從形式上看可分為以下幾類:接受式音樂治療、即興式音樂治療和再創(chuàng)造式音樂治療。接受式音樂治療通過集中注意力聆聽音樂,利用音樂來引導人的情緒,產生對美好音樂的反應,以達到放松的目的,其方式包括歌曲討論、聆聽、音樂引導想象等。
再創(chuàng)造式音樂治療指的是通過親身參與音樂活動,在學習音樂以及與音樂有關的演唱演奏活動中與音樂互動,提高音樂能力,達到療愈身心的目的,包括了歌曲創(chuàng)作、樂曲創(chuàng)作、音樂心理劇等。即興式音樂治療指患者選擇較為簡單的樂器,如鼓、三角鐵、鈴鼓、木琴等,由治療師按照一定技術引導患者隨心所欲地演奏,治療師用鋼琴或吉他參與演奏,包括了器樂即興演奏、口頭即興演唱等方法。
3.音樂治療的機理
音樂治療作為一門新興學科起步較晚,現(xiàn)代對音樂治療的相關研究還比較薄弱,并沒有成體系。從近年來的國內外相關文獻看,音樂治療機制大體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從神經(jīng)機制理論看,音樂能對人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起調節(jié)作用,能調節(jié)人的心理過程,認知狀態(tài)和情緒,從而有助于愈合或緩解心理疾病。緊張不安的情緒狀態(tài)使得身體長時間處于超負荷狀態(tài),引起由情緒導致的身心疾病,通過音樂調節(jié)情緒,能療愈一部分心理疾病。另外,美妙的音樂能影響人的聽覺中樞神經(jīng),人對愉悅音樂的感覺抑制了疼痛對人的作用,在生理上提高了腦啡肽的分泌濃度,起到一定的鎮(zhèn)痛作用。從心理學的角度,音樂往往是人對情感的表達,好的音樂能直達人的內心深處,即直接作用于人的潛意識,因此通過音樂手段能起到別的治療手段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具有特殊療效。從物理學角度看,音樂是一組規(guī)律的聲波集合,其頻率、音色、速度、節(jié)奏、調性存在其內在規(guī)律。當這些規(guī)律性的特定聲波作用于人體時,人的身體器官與其產生和諧共振,直到逐漸達到身體適宜的節(jié)律,調節(jié)了原本紊亂的身體各器官,解除疾病,促進康復。
血液透析患者在維持性血液透析過程中,容易產生焦慮、抑郁等負性心理反應,這些癥狀在年輕患者中尤為顯著,原因在于血液透析是個終身的過程,他們在其人生中的很長一段時間都必須接受透析治療。國內外用音樂干預血液透析患者的研究都有了一定進展。Lin等1用音樂干預維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患者每周接收2-3次,每次4小時的透析。患者中普遍存在焦慮、抑郁情緒。進行MHD時通過音樂干預,患者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都有一定程度減少。Pothoulaki等2把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在血液透析過程中運用聆聽法進行音樂治療,并用焦慮特質量表(STAI)評估透析患者的焦慮狀態(tài)。結果顯示相對于對照組,實驗組的焦慮狀態(tài)得分低于對照組,音樂治療對緩解焦慮情緒有一定作用。鐘海英等3采用Zung自評量表(SDS)評定患者在血透期間的抑郁狀態(tài)以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通過音樂干預后,SDS評分顯著低于干預前,血透期間的抑郁情緒和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減少。
在血液透析過程中,血壓與其他生理指標往往會發(fā)生一定程度的紊亂,音樂治療對穩(wěn)定患者相關生理指標方面也有一定效果。Lommba等4記錄對比了11項研究指標,發(fā)現(xiàn)音樂治療能顯著降低患者的收縮壓、舒張壓和心率。詹麗明5把血透析患者分為了實驗組和對照組,比較了兩組患者在血液透析前后焦慮情緒,以及監(jiān)測血壓及心率變化。結果顯示音樂干預后實驗組焦慮程度得到改善,收縮壓和心率相比于對照組都更穩(wěn)定,循環(huán)系統(tǒng)波動少,血液透析患者經(jīng)過音樂干預前后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顯示音樂治療可降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壓,尤其是舒張壓下降最為顯著,焦慮水平的下降與血壓下降呈正相關。
音樂治療只能是一種輔助的治療手段,不能代替血液透析患者的現(xiàn)有治療方法。不同患者對于音樂的處理和感受不同,而這可能會影響臨床結果。有些患者通過大腦皮層處理音樂,另一部分患者對于音樂的處理傾向于一種更“皮層下”的模式。音樂治療的影響也可能取決于病人的文化適應性,患者對于具有本國或外國特色的音樂感受不同,患者審美的個人經(jīng)驗對于治療效果也有著重要的影響。如何通過音樂控制血壓和心率,可能還必須確定患者對音樂的反應屬于什么類型。音樂治療還必須關注患者回應各種音樂的效果和可能性。國內對于血液透析患者的音樂治療更注重于在血液透析過程中接受式的聆聽,方法略顯單一。音樂治療有“僅僅聽”的經(jīng)典形式,也有結合音樂和呼吸、音樂中的精神專注、音樂和肌肉逐漸放松等多樣的其他音樂治療應用形式,這方面的研究開展不多。另外對音樂的選擇也很重要,如果病人有一定的音樂基礎,或者會一些簡單的音樂技能,可能對接受音樂治療患者帶來更好的療效。在血液透析患者的音樂治療過程中,運用多種音樂治療體驗的復合式方法對治療效果也許起到的作用更大。
注釋:
1.Lin YJ, Lu KC, Chen CM, et al. The Effects of Music as Therapy on the Overall Well-Being of Elderly Patients on MaintenanceHemodisalysis[J]. Biological research for nursing, 2012, 14(3):277-285.
2.Pothoulaki M, Macdonald R, Flowers P, et al. An investigation ofthe effects of music on anxiety and pain percep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hemodisalysis treatment[J]. Health Psychol, 2008, 13(7):912-920.
3.鐘海英,馮佩蘭,宋曉宇, 車小波, 莫世秀. 音樂治療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情緒的影響[J]. 精神衛(wèi)生, 2006, 21(7):58-59
4.Lommba RS, Shah PH, Chandrasekar S, et al. Effects of music onsystolic blood pressure,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rate: a meta-analysis[J]. Indian Heart Journal, 2012, 64(3):309-313.
5.詹麗明. 音樂療法對血液透析患者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 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0,31(2):29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