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晨 (廣西藝術學院音樂教育學院 530000)
淺論美聲唱法中國化
蔣 晨 (廣西藝術學院音樂教育學院 530000)
本文將淺論美聲唱法和美聲唱法傳入中國后近百年的發展,論述在當前形勢下美聲唱法中國化的機遇和挑戰。
美聲唱法;中國化;中國歌劇;聲樂
美聲唱法,belcanto(意),字面意思即美好的歌唱,以發聲洪亮圓潤為特點的傳統唱法。這種美好的傳統歌唱流派最早發源自意大利。14世紀到17世紀初,由于手工業和工業的興起,歐洲產生了資本主義的萌芽,新興的階級在音樂上也有更多的要求,1600年,在意大利的佛羅倫薩,作曲家佩里(J.Peri)和詩人李努基尼(Rinuccini)創作出了現存最早的一部歌劇《尤麗狄西》。這是音樂史上劃時代的奇跡,隨著歌劇的誕生,美聲唱法應運而生,這種唱法能夠適應歌劇劇情的需要,體現角色豐富的感情,展現演員高超的技術;能夠充分發揮共鳴效果,以便在樂隊的演奏下不至于聽不到人聲;能夠長時間演唱,并能延長演員的歌唱壽命……
自此,美聲唱法伴隨歌劇藝術在意大利生根發芽,在接下來來的幾百年里,美聲和歌劇風靡全球,在法國,德國,奧地利,英國,俄羅斯……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美聲唱法自意大利誕生以來,它在全世界的傳播和發展不可避免的會遇到本土化的問題,如何用本土的語言演唱美聲歌曲或歌劇一直是一個棘手的問題。這不僅僅關系著觀眾能不能聽懂演員在演唱什么,在一些情況下更是一種民族自豪感的體現。很多著名的作曲家都為美聲的本土化做出了杰出貢獻,如法國歌劇代表作曲家呂利,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等。
縱觀美聲唱法傳入我國的近百年歷史,我們會發現美聲唱法在中國的發展仍在處于苦苦求索的階段。自1919年“五四運動”開始,一批歐洲學成歸來的歌唱家如周淑安,應尚能,周小燕等在舞臺和課堂上傳播著這種科學的唱法,在他們的推動下,美聲中國化在艱難前行。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大歌劇《秋子》也早在1942年抗日戰爭時期在重慶上演,主演張權和莫桂新用美聲唱法演唱,這部歌劇首演便轟動了社會各界。即使有這么好的開始,由于種種原因,美聲唱法接下來卻走的踉踉蹌蹌。與世界上其他國家的歌劇基本上都是美聲唱法不同,中國歌劇接下來在唱法使用上開始民族唱法和美聲唱法的糾葛。如歌劇《白毛女》《小二黑結婚》等在一開始及以后很長一段時間,一直以民族唱法演唱的。而近年來新創作的中國歌劇如《駱駝祥子》《高山流水》等都是用美聲唱法演唱的,與此同時仍然有部分以民族唱法為主演唱的歌劇如《八月桂花遍地開》等。時至今日,仍然會有人說中國歌劇應當用民族唱法。
實事求是的說,美聲唱法在當今中國仍然處于水土不服的階段,以下我將就幾個典型問題進行闡述。
第一,漢語四聲語調中有四個聲調,通常叫四聲,即陰平(第一聲),用“ˉ”表示,如lā;陽平第二聲,用“ˊ”表示,如lá;上聲(第三聲),用“ˇ”表示,如lǎ;去聲(第四聲),用“ˋ”表示,如;là。我們經常會聽到很多美聲歌曲,由于一味的追求“意大利味”而采取同音進行,這種原本在意大利歌劇中很常見的宣敘調運用到中國歌詞上時就顯得不倫不類,不但不能夠滿足劇情的需要,反而讓人發笑。其原因就在于用漢語創作美聲歌曲和用漢語演唱時要尊重其語調,不同的語調同樣的字會完全不同的意思,例如摩挲Mó suō:用手撫摸。Mā sa:用手輕輕按著一下一下地移動等。
第二,如今美聲唱法廣泛運用在民歌,藝術歌曲,歌劇,流行歌曲中等等,應該清楚的認識到,我們一些專業歌者或者是專業學習過美聲唱法的學生,在美聲唱法的使用上生搬硬套,很多人不了解歌曲背景,風格,語言特點,而一味的用所謂的通道和共鳴來唱歌,不但沒有唱出美聲唱法的美感,而且還丟失了歌曲原本的風味。
第三,美聲唱法的中國化是有其特殊性的,中國不像歐洲國家,美聲唱法從意大利誕生起,是深受市民階級喜愛的,從那坡里民歌,意大利歌劇,德奧歌唱劇等等,這些優秀的美聲藝術的載體都是立足于本土,體現的是傳統的審美情趣的。在這方面,我們遇到了極大的挑戰。我們的傳統的戲曲藝術聲腔和美聲藝術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傳統的調式系統和西方調式系統更是區別很大,更別說意大利民歌和我國民歌的區別。長遠的看美聲唱法在中國的發展還需要更多的耐心。這就要求我們作曲家和歌唱家創作出真正大眾喜歡的歌曲,體現中國人的生活,有著中國風格的歌曲。
隨著中國不斷提升的大國地位和人民日益增強的精神文化需求,現在美聲唱法在中國正處在歷史上發展最好的階段。美聲唱法及其載體(歌劇等)的發展有其必要性。
第一,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大潮中,美聲唱法及其載體的發展變得尤為重要。我們需要通過美聲唱法講述中國人物故事,體現中國風格,傳遞中國價值觀。
第二,美聲藝術作為先進文化的代表,我們需要美聲藝術來傳遞社會正能量,用美聲唱法來充實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三,美聲唱法及其相關從業者的人才儲備的質量和數量逐年成熟,近些年來優秀的歌唱家在國際性的比賽中屢獲大獎,最近十年出現了一大批優秀的歌劇演員。一批優秀的作曲家進入成熟期創作出很多中國歌劇,如唐建平的《青春之歌》,郭文景的《駱駝祥子》等。隨著國內美聲藝術和歌劇產業的發展,國內的劇院建設和相關人才儲備逐漸完備,能夠應對新時代音樂會,歌劇等不同的需求。
美聲唱法中國化近百年來,遇到了很多問題,無數優秀的藝術家為之努力,才有了今天的大好局面。現在,機遇和挑戰擺在我們面前,我們每個熱愛美聲藝術的人都有責任和義務為之奮斗,創造美聲唱法更燦爛的明天!
[1]尚家驤.《歐洲聲樂發展史》.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5.1.ISBN:9787801290700
[2]鄒本初.《歌唱學:沈湘歌唱學體系研究》.人民音樂出版社,2004.1.1.ISBN:9787103021866
[3]《中國歌劇論壇文集》中國歌劇研究會,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4.ISBN:9787301170885.
蔣晨,出生年月:1993年9月18日,學校:廣西藝術學院音樂教育學院,專業:藝術碩士聲樂表演專業2016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