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智然 崔 穎 (昆明理工大學 650504)
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解讀
白智然 崔 穎 (昆明理工大學 650504)
《摔跤吧!爸爸》講述了馬哈維亞(阿米爾?汗飾)執意將女兒培養成摔跤手來實現自己夢想的故事。影片在中國上映后,創造了非好萊塢電影的最高票房紀錄,成為中國市場最受歡迎的印度電影。
《摔跤吧!爸爸》;輕喜劇;女性
《摔跤吧!爸爸》有三個主要人物:爸爸和兩個女兒,兩個次要人物:媽媽和侄子。故事主要圍繞爸爸和兩個女兒展開。
父親馬哈維亞?辛格?珀尕(阿米爾?汗飾)是一名成功的摔跤手,同時又是印度男權的代表人物。影片中,為了實現自己年輕時的夢想,他不顧世俗的眼光,霸道地讓兩個女兒學習摔跤。不過,在影片中,觀眾看到他專制不講情面的一面,也能看到他的柔情,他對女兒深沉的愛。他的愛顯得含蓄而隱忍,與妻子約定的一年的訓練期限也是他父愛的另一種表現。摔跤讓兩個女兒掙脫了無止境的家務,掙脫了14歲就要嫁人的命運,掙脫了絕大部印度女性的命運,選擇了自己的人生命運。一開始女兒們接受訓練只是害怕父親,隨著訓練時間越來越長,女兒們也開始為了自己去訓練,實現自己與父親的夢想。
吉塔(法緹瑪?薩那?紗卡飾)是辛格的大女兒,通過父親的魔鬼式訓練,贏得了幾次摔跤比賽的勝利,有資格進入帕蒂亞拉國家體院學院,接受更專業的訓練。新教練的訓練方式與父親截然不同,每天七點開始訓練,于是吉塔有了很多自由的時間,在朋友的唆使下,開始逛街、看電影、吃高熱量的食物、蓄起長發,做了很多與訓練毫不相關的事,分散了大量時間和精力。一次與父親就摔跤技巧上產生了分歧,他們進行了一場摔跤比賽,父親因為年老,體力不支,輸給了吉塔。吉塔并不知道父親不是想守住自己的地位,自己的訓練技巧,只是不想被自己女兒否定。吉塔的確就此認為父親已經沒有能力去管她了,自己可以獨當一面了。從此吉塔對訓練更加懈怠,輸掉比賽也能很平靜的涂指甲油,此時吉塔的精力已經不像小時候那樣完全投入到比賽中。她輸掉比賽會失落,會難過,但不會靜下心來認真的反思自己。終于,一次次的失敗讓吉塔痛定思痛,在妹妹巴比塔的鼓勵下,吉塔終于給父親打電話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在父親的幫助與鼓勵下,吉塔最終取得了世界級冠軍。
巴比塔(桑亞?瑪荷塔飾)是吉塔的妹妹。巴比塔從小和吉塔練習摔跤,每天五點起床訓練,剪掉長發,會偷懶調父親的鬧鐘,以此逃避訓練。成年后的巴比塔與姐姐吉塔形成對比,她會隨時鼓勵吉塔,會在吉塔與父親中起到調節作用,會很認真的看完吉塔的比賽,不斷給吉塔加油,在吉塔獲得冠軍時,會激動的沖上去,去擁抱她。巴比塔在不斷的努力下,也進入了帕蒂亞拉國家體院學院,接受了更全面的訓練,在世界比賽中獲得了銀牌。
影片中的母親(薩卡詩?泰瓦飾)是傳統的印度女性形象。她原本是素食主義者,希望家庭能夠安穩幸福,于是她將丈夫的夢想當成了第一位,一定要為丈夫生個兒子,實現丈夫的夢想。可不盡人意的是這四個孩子都是女兒。她難以違抗丈夫的意志,在丈夫要將女兒訓練成摔跤手時,她只能與丈夫達成一個為期一年的約定。在印度教的觀念中人是不能吃肉的,但是丈夫辛格執意給女兒補充營養,她表達了強烈不滿,堅決不允許丈夫在自己的廚房做雞肉,但還是把鍋給了丈夫。當丈夫給女兒們分雞肉的時候,她既驚恐又擔心,因為這打破了她篤信的宗教戒律。她一次又一次的妥協讓步,都體現了印度女性在家庭里的從屬地位。
侄子是影片的第一敘述視角,由他不斷推動劇情發展,避免了主角敘述的主觀性,增強了故事的客觀性與真實性。侄子這一搞笑角色的人物設置,給影片增加了大量的喜劇元素,中和了辛格的嚴肅形象。侄子陪同兩個女兒訓練,看起來是陪練作用,實際上是暗示不該重男輕女。
1.音樂
音樂是渲染電影劇情發展的重要元素,和大部分印度電影一樣,《摔跤吧!爸爸》的音樂同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影片中每一次音樂的出現,都恰到好處地推動劇情發展,渲染主題。比如,在吉塔和巴比塔開始訓練時,背景音樂出現,曲調歡快,增加氣氛,利用快速剪切的方式,增加的畫面的張力,同時歌詞充滿了諷刺,批判了父親的男權主義:為了完成你的夢想/為什么要如此折磨我們/剪掉我們的頭發/叫我們怎么抬得起頭/他是剝削者嗎/為何如此對待自己的女兒/我們還是孩童/不該被掠奪走童年。而在父親領著兩個孩子去參加比賽時,背景音樂又從另一個角度,刻畫了兩個女兒的人物形象。歡快的曲調,增加了影片輕喜劇的氛圍,賦予了有效的敘事元素:短褲和T恤,像陣旋風吹過/所過之處,橫掃千軍/她是無人能勝的女超人/嘿,小子,你的驕傲會被燒毀/她操縱著毀滅之火/她將定義你的價值/不會有絲毫誤差/然后猛然把你摔出去。當吉塔贏得比賽,印度國歌響起的時候,畫面突然轉到父親,近景人物的畫面構圖,讓我們很清晰的看見了父親的眼淚。吉塔不僅實現了父親多年的夢想,也實現了自己堅守多年的信念,為所有印度女性樹立了榜樣,抨擊了男權。
2.剪輯
《摔跤吧!爸爸》用線性敘事講述了爸爸和兩個女兒的故事,在剪輯上,則采用平行剪輯、交叉剪輯等手法,強化影片的敘事效果。比如,在吉塔與父親發生矛盾后,巴比塔參加了全國賽,在父親的技術指點下,順利奪冠;而吉塔參加的國際賽,在教練指點下,節節敗退。在這里導演采用了平行剪輯的方法,將兩場比賽輪番呈現,增強戲劇沖突,深化父親摔跤技術與教練摔跤技術的矛盾。
在影片最后,吉塔緊張的比賽環境與父親被關的安靜氛圍形成對比反差,影片同時運用交叉剪輯的手法,給觀眾帶來了最大程度的代入感,讓觀眾再一次被影片深深觸動。
除此之外,影片并沒有運用大量的炫技剪輯技巧,只是在細節處理上,影片的剪輯顯得細致到位,使影片的情感十分充沛,情緒渲染亦十分出色。
《摔跤吧!爸爸》是一部輕喜劇風格的影片,雖然題材傳統,但折射出了很多現實的問題,包括女權問題,教育問題等等。影片中吉塔的朋友在年僅14歲就出嫁了,她是劇中的犧牲品,也是無數個印度女性的真實寫照。她悲傷又無奈的人生結局,鞭撻著吉塔姐妹二人走向泥地,走向摔跤。吉塔姐妹二人被深深的觸動了,她們不想自己年紀輕輕就嫁人,過著鍋碗瓢盆的平凡生活。面對生活她們是有選擇的。雖然是父親強迫自己訓練,但認清現實后的她們開始意識到這是一條唯一改變自己命運的道路,于是她們主動起床訓練,變被動為主動。這可以說是她們女性意識的覺醒。
吉塔和巴比塔的一次次成功,都強有力的抨擊了男權至上的傳統習俗。在影片最后,吉塔終于贏得比賽的勝利,贏得了金牌。這里的金牌,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金牌,而是印度女性的榮譽的象征。吉塔把金牌遞給了父親,父親終于說出了讓我們等待很久很久的話:我為你驕傲。在這里,影片完成了主題的升華,那就是,只要給女性機會,她們必將創造歷史。
白智然(1994- ),女,昆明理工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廣播電視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崔穎(1978- ),男,昆明理工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