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陽 (湖北美術學院服裝藝術設計系 430000)
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課程成績評定體系的思考
楊 陽 (湖北美術學院服裝藝術設計系 430000)
當藝術學升為一級學科,藝術院校的專業課程成績評定體系將要形成具有專業生態性的評定體系,筆者以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為例,通過對國內外時尚教育評審體系進行調研,結合專業的發展趨勢與學生的培養模式,對當下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成績評定體系進行深入思考。
服裝與服飾設計;成績評定體系;時尚教育;主動學習;因材施教
當藝術學從文學學科中一個一級學科,升級成為新的第13個學科門類之后,藝術院校的專業課程成績評定體系將要與綜合院校的評分體系進行區分,這是必然的趨勢。當下,中國藝術院校的專業課程評分體系還是受綜合院校的文、理、工、商、管等學科評分體系影響,以課程的最后考試評分作為該課程的最后考核成績,或以考勤與最后作業的評分綜合成最后的課程分數。這種考核方式已經不能與當下中國藝術與設計教育的發展思路相符,而是停留在其他學科評分體制的模仿,所以筆者以藝術學下面的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為例,對成績評定體系進行深入思考,拋磚引玉,打造藝術學學科生態發展的新格局。
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是培養具備服裝設計、服裝結構工藝及服裝經營管理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能在服裝生產和銷售企業、服裝研究單位、服裝行業管理部門及新聞出版機構等從事服裝產品開發、市場營銷、經營管理、服裝理論研究及宣傳評論等方面工作的具有創造性高級專門人才。在教學中,專業的課程成績評定對學生的思想建立、深入思考與研究、設計語言提煉與表現等多方面進行考察,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專業的學習中了解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的學習方法,深入學習專業知識,同時在教學中讓教師根據學生的發展因材施教,培養知識全面具有創造性的服裝與服飾專業人才。
國內的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課程成績評定,分數結構劃分為:0分—59分為不及格,60分—69分為基本合格,70分—79分為基本合格,80—89分為良好,90以上分為優秀四個階段。據筆者調查統計,在國內藝術專業院校的專業課程分數,一個基本班95%的學生都是良好以上等級,分數結構是“兩頭小中間胖”的模式,“高分”評分方式一直是中國藝術院校的特點,評分方式以最后作業評分方式為主要手段,不注重學生的思考過程與學習總結,強調作業的效果,而這種評分方式直接影響到學生對專業的認知與專業學習的態度。
在英國藝術設計教學中,以德蒙福特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教學評分為例,其分數結構劃分為:0-49為不及格(FAIL),50-54為基本合格(MARGINALPASS),55-59為及格(PASS),60-69為良好(MERIT),70以上為優秀(DISTINCTION),并分別以兩大類進行綜合評分,第一類為作品考察,分別以調研、設計、實驗、交流、設計認知、技術表達等方面進行評分,占百分制的80%,第二類為設計報告考察,分別以設計認知、語言表達,書面報告等方面進行評分,占百分制的20%,最后進行綜合評分。整體評分思路以注重學生獨立思考及研究過程為主要評分手段,強調主動學習狀態,并通過答辯的方式進行設計過程的考察,所以對于學生的學習要求深入思考與研究。
筆者在教學中發現,國內學生在專業課程學習的過程中,將學習過程與作業兩者分離,以完成作業為學習的最終節點,在乎的是作業結果,而不是強調專業課程學習中知識的積累與收獲,而這種“結果試”的專業課程考核方式,已經違背了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學習的最終目的。而在國外的專業課程中,一直在教學中強調學生學習狀態的“真實性”,做學生自己的設計,將學習的過程分解為調研、設計、實驗、交流、設計認知、技術表達等六個方面,并將最終作業的提交方式以設計報告會的方式進行。對學生的要求,不僅從專業的深入學習上體現“真實性”,而且在教學中強調學生的綜合表達能力。
中國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教學到今天已經進入國際時尚教育的視野,在課程的設置與教學內容的完善已經初現成熟,但在專業課程成績評定方面因受各種原因影響始終是停留在傳統作業評分階段,無法體現專業教學的專業性與獨立性,所以造成了專業課程成績評定體系的滯后。首先,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大規模的擴招,造成國內時尚設計教育從精英化培養到教育模式的批量生產,讓時尚設計教育的個性化教學減弱,并減少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的對話,為了保證在有限的課時內完成基本教學內容,教師減少教學中與學生的互動環節,課程的評定最終采取對紙質作業進行評定,減少教師課程結束后續的工作量。其次,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教學觀念需要提升,從“技”的培養到“道”的傳授,如何挖掘學生的個人思想體系的建立,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與獨立思考的能力是當下時尚設計教育教學的趨勢。在傳統的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教學中始終是以“什么是服裝,服裝怎么做”來貫穿時尚教育的始終,所以傳統的時尚教學觀念不是以學生的思想為主導,而是以教師的認知為先行,所以在教學的過程出現了設計教學“批量生產”的弊端,遵循教師的觀念完成作業。
專業課程成績評定體系的構建,將直接影響到教學方式的設立,通過教學過程的監督對學生專業學習進行有效的引導,而不是通過幾張作業來完成,將藝術與設計教學的批量生產回歸到精英化教學。我們將根據院校專業的發展導向,將課程的評估階段分為調研、實驗、設計、表達四個考核部分,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跟蹤記錄,最后讓學生以PPT的方式或者報告書的方式將作業的全過程記錄匯報,成為作業的最終集成形式。教師在評分過程中,將重點放在調研與實驗的過程,這是學生的自己思想構建環節,也是學生對專業課程的認知深入性的體現,強調設計思想與作業表達語言的高度統一,多維度的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態。根據專業課程的教學特點和知識結構,將百分制調整為不及格、及格、良好、優秀相對應的成績分數段,將系部學術委員會融入到課程學生考核的評審中,對學生的成績進行最終審定,使成績評定體系的過程更加科學化、合理化、公開化。
作為一個評判者、引導者、應對者,教師身份的轉換將對專業課程成績評定的具體實施產生決定性影響。專業課程成績評定體系,最終目的不是為了合理評出一個學生的成績,而是通過這種評審體系,讓藝術與設計專業學生在專業的學習過程中,養成自己的學習習慣,將學習的過程與評審體系之間的關系變得微妙而又立體。這不僅牽涉到教師知識結構的不斷調整、更新、擴容,同時還牽涉到對新的教學方式及其掌控原則的領會與運用。讓學生從“表皮學習”走向 “深入學習”,從被動學習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真正做到藝術與設計教育的“因材施教”。
[1]軒敏華.《關于個體化素描基礎教學中評價體系的設立問題》[J].湖北美術學院學報,2016.
楊陽,湖北美術學院服裝藝術設計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