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濤
(菏澤家政職業學院,山東 單縣 274300)
以靈活開放的招生考試制度促進中高職教育有效銜接
張清濤
(菏澤家政職業學院,山東 單縣 274300)
中高職銜接是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實現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關鍵。分析當前招生考試制度對中高職銜接的制約因素,通過改革招生考試制度,使中高職教育有效銜接。
招生制度;中高職銜接;考試制度
中等職業教育是高中階段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重點培養技能型人才,發揮基礎性作用;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重點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發揮引領作用。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增強職業教育支撐產業發展的能力,實現職業教育科學發展,中高職銜接是關鍵。
1.1 中高職銜接重形式輕內涵,對口單招考試缺乏參照
中高職教育都屬于職業技術教育的范疇,中職是高職的基礎,高職是中職的延伸,對口單招考試就是兩者之間的立交橋,中高職的銜接直接影響到對口單招考試的運行狀況。調查顯示,目前中高職在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教材等方面銜接不當,重復率高,沒有區分度,差異性不大。采用一刀切的課程設置,產生了中高職脫節和斷層現象,造成教育資源浪費。這種重形式輕內涵的銜接方式,使對口單招考試制度缺乏參照。
1.2 片面強調升學率,專業教學被弱化
部分中等職業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單獨設立“對口單招預備班”,目標直指對口高考。與考試科目無關的課程被隨意刪減,中職專業課程教學的主導地位被動搖,違背了中高職一體化發展的要求,導致與原教學計劃產生偏差,與考試無關的基礎課和各類實訓課被大量壓縮,中職生升入高職后很難適應教學要求。
1.3 考試效度低,專業技能考核形式化
考試效度是指考試的準確性,它反映的是考試內容與教學大綱或考試大綱的吻合程度。只有較高的考試效度才能為對口單招考試提供科學、客觀的錄取依據。分析近幾年的對口單招試卷,語文、數學、英語等文化課考試應試化程度高,考試內容過于死板,試題的靈活性有待提高。而專業技能考核沒有量化,出題隨意性較大,各章節比例失調,缺乏規范性,命題范圍狹窄,有的專業技能考試只考通用性強的項目,使專業技能考試流于形式。
1.4 科目分類過細,專業設置老化
對口單招考生可報考的專業范圍有限,專業更新慢,缺少技術含量高的、新興的專業。2010年江蘇省對口單招類別為十五大類,這種錄取方法和科目分類過細,使學生在中等職業學校就限定了其發展和就業的方向,對學生的個人發展不利。
2.1 成立職業教育招考機構
政府沒有設置專職部門對中高職招生考試實行頂層設計、統籌規劃和綜合協調,造成條塊分割,溝通不暢,在錄取評價機制上也存在種種問題,沒有形成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中高職銜接錯位。《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明確規定:“高職教育要優先對口招收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畢業生以及有專業實踐經驗、成績合格的在職人員入學。”深化中高職教育銜接招生考試制度的改革,當前行之有效的辦法是成立專門的職業教育招考機構,與各個職業教育集團聯盟,發揮政府主導、企業參與的作用。根據行業發展情況、產業結構、市場需求等制訂每年的招生計劃,為行業、企業儲備人才。從考試命題到最終的錄取,職業教育招考機構中來自行業和企業一線的專家、政府代表以及學校代表共同負責,及時反饋情況,不斷完善中高職銜接的招生考試制度。在招生考試中,政府部門負責組織與監督,職業教育集團負責對考生進行知識、技能水平的測試,行業、企業負責對考生技術與能力的考核。
2.2 開展高職院校自主招生考試制度改革
自2006年起,教育部、財政部啟動了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項目。2007年,在部分示范性高職院校進行自主招生的改革試點。2013年4月,教育部出臺的《關于積極推進高等職業教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改革高等職業教育考試招生制度,逐步與普通高校本科考試分離,重點探索‘知識+技能’的考試評價辦法,為學生接受高等職業教育提供多樣化的入學形式。”進一步推廣高職院校自主招生,在招生考試制度改革中,要給高職院校更大的招生自主權。各個高職院校應將特色專業作為單招的主打專業,招生時可以有更多的自主權。高職院校可以和中職學校簽訂合作協議,雙方共同商定高職院校自主招生錄取標準,學生在合作學校達到一定條件就能夠被高職院校錄取。
2.3 實行免試制度和推薦入學制度
對于中高職銜接教育的招生,國家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對中高職銜接、高職本科銜接招生計劃比例做出調整,以實現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的對接。需要注意的是,在普通高校不斷擴招的情況下,應適當地擴大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升入高職的比例,例如制定中職技能大賽獲獎選手免試進入高職院校學習制度。與此同時,應積極推動和倡導中等職業學校對口升學及推薦優秀學生直接升入高職的做法。
地方重點中職學校與高職院校聯合舉辦中職后三年制高職教育。應當允許和鼓勵部分有專業特殊優勢且專業教育水平較高的重點中職學校舉辦中職后三年制高職教育,由高職院校開展統一招生工作,按照高職的培養規格和要求來開展和組織中職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這樣的運作方法有利于提高中職學校的辦學水平,促進中高職學校的有效銜接。
2.4 改革考試內容與形式
目前國家對高職單考單招主要采取了“3+X”的考試模式,其中“3”指的是語文、數學、外語3門基礎課程,“X”指的是各類綜合性專業課程,在這種考試模式中,文化課占了很大的比重,使得中職學校在課程設置上偏重于文化課的學習,忽視了對專業技能的培養。因此,應盡快完善高職的入學考試和招生辦法,給予高職院校、中職學校更大的自主權,將高職的入學考試與中職的教學、考試、證書、技能競賽等結合起來,形成體系化的機制,完善高職院校對接中職的自主招生制度。與此同時,嘗試讓企業參與到學生培養的過程之中,由企業推薦在本單位工作2~3年的職工到高職院校進行技能學習,以適應生產需要。
2.5 拓寬生源渠道
高等職業院校要積極拓寬生源渠道,實現“面向人人、面向全社會”的職業教育,不斷推進學習型社會的建設,擴大生源渠道。要改變目前招生對象錯位的現象,生源應以中等職業學校的畢業生為主,使中職畢業生成為高職生源的主體。同時,擴大招生范圍,為返鄉農民工、進城農民工、退役士兵、生產服務一線職工、下崗失業人員等提供更多受教育的機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要求、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滿足人民群眾接受職業教育的需求,滿足經濟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鼓勵畢業生在職繼續學習,完善職業學校畢業生直接升學制度,拓寬畢業生繼續學習渠道。”因此,各省市教育行政部門應依據教育規劃綱要的內容和要求制定和發布具體政策,擴大高職對口單招的規模,拓寬生源渠道。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不斷發展與全面進步,教育產業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壯大。學習型社會的建設和中國夢的實現離不開教育,開放性的職業教育模式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因此高職院校要充分利用自身資源,積極開展培訓、職業技能鑒定,與企業開展訂單式培養,靈活有效地滿足不同群體成員的求學、進修需求。作為職業教育的兩個重要層次,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彼此有機銜接是一個必然現象,是我國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舉措。當然,改革中高職銜接招生考試制度,在實踐中仍然面臨著許多障礙和困難,需要更多的理論工作者和實踐工作者進一步深入探究。
G40-03
A
1671-1246(2017)04-0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