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林,任 健,馬永杰,張鴻祺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北京 100053)
中美兩國神經外科住院醫師培訓制度的比較研究
李桂林*,任 健,馬永杰,張鴻祺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北京 100053)
通過簡介以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為代表的中國神經外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以及美國神經外科住院醫師培訓制度的異同點,探索中國神經外科住院醫師培養制度的改進策略。
神經外科;住院醫師培訓制度;中國;美國
神經外科在整個醫學領域中是最為復雜的一門學科[1],主要研究腦、脊髓和周圍神經系統及與之相關的附屬組織。神經外科疾病通常起病急、病情重、治療難度大,因此,神經外科醫師在所有醫師中從業門檻最高,培養周期最長,對神經外科醫師進行科學規范的培訓是非常重要的[2]。
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已經得到了國際醫學界的公認,是培養一名合格的臨床醫師的必經之路。我國已經開始全面實行這一醫學培養制度,旨在提高中國廣大臨床醫師整體的技術水平,減少醫療資源的不均衡分配,提高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相對于歐美等發達國家已經較為成熟的住院醫師培訓制度,我國的神經外科住院醫師培訓制度較為落后。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北京市腦血管病中心、中國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作為首都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首都醫科大學神經外科學院二系及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是中國神經外科醫師培訓的先行者[1]。本文通過簡介以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為代表的中國神經外科住院醫師培訓制度以及美國神經外科住院醫師培訓制度的異同點,探索中國神經外科住院醫師培養制度的改進策略。
美國早在1888年便制定了住院醫師培訓制度,當時這一新制度同以往醫師培訓制度的區別在于更重視接觸患者,強調患者對于醫師進步的重要作用。1911年,美國醫師Harvey Cushing首次將神經外科獨立于普通外科[3],并相繼建立了The Society of Neurological Surgeons(SNS)以及American Association of Neurological Surgeons(AANS)兩個神經外科協會,并于1992年成立了American Board of Neurological Surgery(ABNS,美國神經外科考試與執照認證委員會)。這些神經外科協會致力于美國神經外科醫師的培訓及認證,其建立為美國培養了大批高精尖的神經外科人才。
2.1 美國神經外科住院醫師培訓
2.1.1 培訓模式 美國醫學培養模式為“4+4+X”,高中生畢業后先進入綜合類大學完成4年非醫學專業本科學業,再通過醫學院校的入學考試(MCAT)進入醫學院。醫學院學制4年,畢業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再通過醫師執照考試,經過全國住院醫師匹配組織成為住院醫生,開始畢業后教育及住院醫師培訓,經過若干年的培訓后成為專科醫師[4]。其中神經外科住院醫師的培訓周期最長,為7年[5]。
2.1.2 培訓周期 美國神經外科住院醫師的培訓總時長為84個月,其中54個月以神經外科培訓為核心,包括3個月神經科學基礎培訓,3個月神經外科重癥監護室培訓,6個月外科基本培訓(非必需),30個月神經外科基本技能培訓,12個月住院總醫師培訓。另30個月為選擇性輪轉培訓,包括1年神經外科亞專科培訓,1年以上神經外科科研培訓及神經輔助科室(病理、放射)培訓[5]。
2.1.3 福利補助 根據美國醫學院畢業后教育認證委員會(ACGME)規定,住院醫師每周工作時間不能超過80小時,夜班最多每3天一次,兩夜班間隔時間必須超過10小時,單次工作時間不能超過24小時[6]。培訓基地會為神經外科住院醫師提供與當地平均工資相同水平的生活費,約4萬美元/人/年,且隨年資增長,并為住院醫師提供每日三餐及購買書籍、參會、課程培訓的經費。
2.2 中國神經外科住院醫師培訓
2.2.1 培訓模式 中國的醫學培養為“5+3+X”模式(X為專業醫師規范化培訓或臨床醫學博士學位研究生教育所需年限),即完成5年醫學類專業本科教育,然后完成3年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再接受4~5年的專業醫師規范化培訓[7],其中3年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已與碩士研究生教育并軌,專業醫師規范化培訓也有希望與博士研究生教育并軌。
2.2.2 培訓周期 中國神經外科住院醫師培訓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通科培訓,第二階段為專科培訓。具體的輪轉方式根據培訓基地不同略有差異。在第一階段通科培訓中,根據2015年外科(神經外科方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標準細則,神經外科住院醫師在3年的規范化培訓中,采取在外科范圍內各三級學科(專業)科室及其他相關科室輪轉的形式進行培訓。以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外科住院醫師培訓模式為例,其具體的培訓內容包括:普通外科(9個月),骨科(3個月),泌尿外科(2個月),心胸外科(2個月),麻醉科(1個月),外科重癥監護室(2個月),神經放射影像科(1個月),神經內科(3個月),病理科(1個月),神經外科(12個月)。通過3年的培訓,使神經外科住院醫師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人際溝通能力,能獨立從事外科和神經外科臨床工作,并具備一定的教學能力和基本的臨床科研能力。在第二階段專科培訓中,培訓總時間為4~5年,輪轉科室包括:神經內科(6個月),神經外科創傷組(6個月),功能神經外科組、小兒神經外科組(6個月),脊髓外科組(3個月),神經影像中心(3個月),實驗室基礎研究(8個月),基礎操作訓練(4個月),血管內治療組(4個月),顱內腫瘤組(8個月),總住院醫師(6個月),腦血管病組(6個月)[2]。
2.2.3 福利補助 中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補助標準為3萬元人民幣/人/年,補助資金2/3用于補助參培住院醫師,1/3用于補助基地和師資。另外,碩士及博士研究生參與導師課題過程中,有一定的勞務費補助,在職醫師也會由所在單位提供一定的補助。這些補助標準改善了住院醫師的生活質量,有利于參培醫師更好地投入臨床工作和培訓中。
相較而言,在準入機制上,美國的神經外科醫師準入機制更為嚴格。中國培訓模式涵蓋科室范圍更廣,包括麻醉科等科室。在福利補助上,美國醫學院畢業后教育認證委員會(ACGME)對住院醫師工作時間的限制,保護了住院醫師的權益,值得中國借鑒。
美國神經外科住院醫師培訓歷史悠久,也是得到國際公認的培訓模式,完成培訓的住院醫師即可勝任神經外科難度系數大的復雜工作。中國神經外科住院醫師培訓應吸收美國神經外科住院醫師培訓的優點,在學習中進步,為我國培養大批優秀的神經外科醫師。
[1]凌鋒.力爭“手術個個是精品、患者人人都安全”——記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外科十年發展歷程[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2010,31(4):465-468.
[2]徐如祥,趙慶平.中國神經外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計劃[J].中華神經醫學雜志,2005(7):729-732.
[3]Cushing Harvey.The life of Sir William Osler[M].Oxford:Clarendon Press,1925.
[4]田芳,秦玲娣,鮑虹,等.比較中美放射科住院醫師培訓特點[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5):11-12.
[5]王永剛,趙繼宗.參考美國住院醫生培訓制度改進我國臨床醫學專業研究生的培養[J].繼續醫學教育,2011(2):54-56.
[6]Kyle M,Anindita Chakraborty,William A.Results of a national neurosurgery resident survey on duty hour regulations[J].Neurosurgery,2011(69):1162-1170.
[7]王辰,齊學進,陳昕煜.我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的正式建立與政策體系[J].中華醫學雜志,2015(14):1041-1043.
(*通訊作者:李桂林)
R193
A
1671-1246(2017)04-0153-02
北京市醫院管理局臨床醫學發展專項經費(ZY201309);北京市215高層次衛生技術人才學術骨干(008-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