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芹,張婷婷
(慶陽市婦幼保健院,甘肅 慶陽 745000)
慶陽市兒童肺炎支原體感染相關因素分析
趙 芹,張婷婷
(慶陽市婦幼保健院,甘肅 慶陽 745000)
目的 探討兒童肺炎支原體感染的相關因素,為預防和臨床治療提供科學依據。方法 對2015年在我院就診的1 890例患兒的血清采用肺炎支原體IgM抗體試劑盒進行檢測,分析比較不同性別、年齡、季節的肺炎支原體感染情況。結果 1 890例患兒肺炎支原體陽性者930例,陽性率49.21%。男、女陽性率分別為47.63%、50.80%,兩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 1.90,P>0.05);嬰兒組肺炎支原體陽性率較低,學齡前組陽性率較高,不同年齡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43.77,P<0.05);冬春季肺炎支原體陽性率高于夏秋季(χ2=64.91,P<0.05),具有顯著季節性特點。結論 我市兒童肺炎支原體感染率較高,其感染與患兒年齡、季節因素密切相關,提示在每年冬春季肺炎支原體感染的高發期應將3歲以上兒童作為防控的重點。
兒童;肺炎支原體;感染;慶陽市
肺炎支原體是介于細菌和病毒之間的已知獨立生活的病原微生物中的最小者,能通過細菌濾器[1]。肺炎支原體感染率較高,已成為兒童呼吸道系統疾病的主要病原,發病過程常伴隨其他并發癥,危害性極大。肺炎支原體抗體分為IgG和IgM兩種,潛伏期為2~3周,當患者出現臨床癥狀就診時IgM抗體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2]。因此,肺炎支原體IgM抗體陽性可以作為急性期感染的重要診斷指標[3]。現將在我院就診的1 890名患兒的肺炎支原體IgM抗體檢測結果統計分析如下。
1.1 資料
選擇2015年1月—12月,以發熱、呼吸道癥狀來我院就診的1 890例患兒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949例,女性941例;年齡0~14歲,平均年齡(5.63±0.16)歲。按年齡將這些患兒分為4組:嬰兒組(<1歲)、幼兒組(1~3歲)、學齡前組(3歲1天~6歲)、學齡組(6歲1天~14歲)。
1.2 方法
1.2.1 標本采集 患兒入院次日清晨空腹采靜脈血2 mL,1小時內送達實驗室分離血清,進行肺炎支原體IgM抗體檢測,剩余血清妥善保存以備復查。
1.2.2 抗體檢測 利用金標免疫滲濾原理,定性測定人血清中的肺炎支原體IgM抗體。采用濰坊市康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肺炎支原體IgM抗體檢測試劑盒(金標滲濾試劑,生產許可證號:魯食藥監械生產許20110056號),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操作。
1.2.3 結果判定 血清學實驗陽性者判定為肺炎支原體感染病例。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進行統計分析,數據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肺炎支原體感染率
對1 890例患兒的血清進行檢測,結果顯示,肺炎支原體陽性者930例,陽性率為49.21%。男、女陽性率分別為47.63%、50.80%,不同性別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90,P>0.05),見表1。

表1 不同性別患兒肺炎支原體感染情況比較
2.2 不同年齡組患兒肺炎支原體感染情況比較
將1 890名患兒按年齡分為4組,其中嬰兒組138例,幼兒組304例,學齡前組683例,學齡組765例,他們的肺炎支原體陽性率分別為15.22%、32.24%、61.93%、50.72%。嬰兒組肺炎支原體陽性率較低,學齡前組陽性率較高,不同年齡組患兒肺炎支原體陽性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43.77,P<0.05),見表2。

表2 不同年齡組患兒肺炎支原體感染情況比較
2.3 肺炎支原體感染的特點
根據對1 890名患兒所在地域及發病季節的分析,肺炎支原體感染在我市各縣區均有病例分布,無明顯的地域性特征;不同季節比較,均有病例分布,但差異很大,冬春季肺炎支原體陽性率明顯高于夏秋季(χ2=64.91,P<0.05),具有顯著的季節性特點,見表3。

表3 不同季節患兒肺炎支原體感染情況比較
2.4 肺炎支原體患兒的臨床癥狀分類
對930例肺炎支原體感染病例的臨床癥狀進行統計分析,結果顯示,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癥狀(100.0%),以發熱為主的病例594例(63.9%,中高熱多見),肺部聞及啰音的病例868例(93.3%),伴喘息的病例284例(30.5%),胸片異常的病例724例(77.8%),伴不同程度肺外表現的病例519例(55.8%)。這表明大部分病例以肺部感染為主,肺部的癥狀明顯。
肺炎支原體感染呈全球性分布,平時散在發病,每隔3~5年出現一次地區性流行,傳染源為患者或帶菌者,主要經飛沫或氣溶膠傳染[4]。肺炎支原體感染可累及全身多個臟器及組織,肺外癥狀為首發的支原體肺炎病例越來越多[5],治療難度增大,直接影響疾病預后。隨著對肺炎支原體的深入研究,實驗室診斷技術的不斷改進和發展,抗體檢測將作為肺炎支原體急性期感染的重要診斷指標和手段。
調查結果表明,我市肺炎支原體感染率高達49.21%,這比有關文獻報道的陽性率都高[6]。這可能與本地區的氣候特點有關,我市地處甘肅省東部黃土高原區,氣候干燥,年降雨量較少,空氣中塵埃顆粒較多,有利于肺炎支原體的傳播與流行。因此,我市肺炎支原體感染率較高,且四季均可發病,冬春季感染率高于夏秋季(P<0.05),呈現明顯的季節性特征。
近年來,肺炎支原體感染率出現階段性增加的趨勢,5歲以下兒童肺炎支原體感染的報道增加,易感年齡由以前的5~15歲擴展至5歲以下年齡段,呈現出低齡化的流行趨勢,這與我市學齡前(3歲1天~6歲)兒童肺炎支原體感染較高這一結果相一致[7]。肺炎支原體兒童感染的病例較多,這可能與兒童免疫力較低,幼兒園、小學等環境密閉,人群集中,呼吸道疾病易于傳播有關。
肺炎支原體感染是目前臨床醫生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近年來兒童肺炎支原體感染呈現不少新的特點[8]。本次觀察結果顯示,兒童肺炎支原體感染有不同年齡、季節的差異,還有發病低齡化和肺外感染病例增加的新趨勢,同時將本次結果與相關文獻比較發現,兒童肺炎支原體感染也有不同地區的差異。因此,應根據本地區兒童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趨勢和流行特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重點防治。
通過總結肺炎支原體感染患者在治療、護理及預防方面的臨床經驗可知,治療主要以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為主,由于咳嗽是本病最突出的臨床表現,因此對嚴重病例需加用糖皮質激素及支氣管鏡治療,有缺氧表現者應及時給氧[9];在護理上,應密切觀察病情,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在預防上,注意冬春季氣候寒冷干燥時多喝溫水,以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飲食為宜,多開展戶外活動,加強鍛煉,多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尤其是兒童應避免在感染率高的季節到人口密集的地方,幼兒園、小學如發現疑似病例,應立即采取隔離措施,有效切斷傳播途徑,嚴格控制大范圍的傳播與流行,保障兒童身體健康。
[1]江載芳.實用小兒呼吸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
[2]林湛,李登清,黃秀蘭.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變化及結果分析[J].實用預防醫學,2006,13(1):11-12.
[3]萬冰,杜麗鑫,王立春.1 102例肺炎支原體IgM抗體檢測的統計分析[J].實用醫技雜志,2007(13):1808-1809.
[4]胡亞美,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
[5]孫衛紅,李文莉,王淑華.以肺外癥狀為首發支原體肺炎100例臨床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8,29(19):2341.
[6]胡雨生,季偉,楊代秀,等.3 738例肺炎支原體感染的回顧性調查分析[J].安徽醫學,2012,33(6):699-702.
[7]孫麗,楊方華,鄧芳梅.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與年齡、性別的關系[J].熱帶醫學雜志,2008(8):826-827.
[8]熊雁,吳茜,王艷春,等.肺炎支原體感染致皮膚損害95例[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6,21(4):205.
[9]張曉虹.兒童肺炎支原體臨床表現與年齡、性別的關系[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2(16):4139-4141.
R195
B
1671-1246(2017)04-014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