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懋,張海軍
(1.蘭州工業學院,甘肅 蘭州 730050;2.蘭州市城關區教育信息中心,甘肅 蘭州 730000)
應用型本科學生分層施教教材內容體系建構探析
楊 懋1,張海軍2
(1.蘭州工業學院,甘肅 蘭州 730050;2.蘭州市城關區教育信息中心,甘肅 蘭州 730000)
應用型本科學生分層施教教材內容體系的建構是基于想盡可能兼顧學生不同學習層次要求的實際感悟,同時又受到模塊化概念與基于工作過程理念的影響,進而對其進行實踐性研究的一種探索嘗試。現以管理信息系統課程為例,從學生分層施教實踐性研究的角度來探析教材內容體系的建構。
本科學生;分層施教;教材內容體系
如何適應應用型本科教育改革的需要,培養大數據時代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這是當下相關高等院校急需解決的問題。應用型本科院校必須幫助學生通過工作中的學習建構自身的知識體系,以使其具有解決復雜工作情景中綜合問題的能力,因此探索和引進理論實踐一體化課程及其開發方法必將成為課程改革的重要任務[1]。正是基于這種考慮,本文將以管理信息系統課程為例,在“工學結合的、基于工作過程與知識模塊化的、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課程開發方法指導下,從學生分層施教實踐性研究的角度來探析教材內容體系的建構。
教材總體分上篇與下篇兩大部分。將課程整體內容按學科知識的內在聯系提煉出幾大基本模塊作為上篇內容,這些基本模塊是該課程的總框架;每個模塊(章)中的具體內容也需提煉出基本子模塊(節)作為本模塊(章)的必修內容,即子框架;而每個模塊在教材的下篇都有一個對應模塊,稱為單元,對應單元的內容是該模塊知識內容中除了子框架外的知識的拓展與延伸,譬如相關概念或名詞的介紹、某個知識點的拓展、某些知識內容的延伸等,這些就相當于本模塊的分層知識點。教材下篇每個單元與上篇每個模塊(章)相對應,稱為一個對章,這個對章就可把該課程中本模塊所涉及的知識點全部囊括進去。同時所有對章的單元內容介紹完后,還可在下篇增加幾個單元來拓展整個課程總框架的內容,如該學科的研究焦點、應用熱點、學科研究新技術或新方法等。總之,上篇內容是課程的基本框架,即必學知識;而下篇內容則是對上篇內容在縱向與橫向的拓展與延伸,就像對基本框架與子框架從不同角度添加所需知識點,下篇的知識點是選學內容,至于怎樣選擇或選擇多少,可根據教學目標或讀者需求自行添加,以達到教與學的分層。具體見圖1。
管理信息系統是一門綜合應用管理科學、信息科學、系統科學、決策科學、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通信技術的綜合性學科,在實際認知中存在一定難度,故選取此課程進行探討,具體見表1。

表1 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應用型本科學生分層施教教材目錄

圖1 應用型本科學生分層施教教材編寫思路示意圖
教材分上下兩篇,上篇主要介紹管理信息系統課程的基礎知識與基本原理,即基本框架;下篇有知識拓展、案例分析、項目實例、任務演練板塊以及一些“待添知識點”。教材試圖解決管理信息系統課程實際教學中的如下問題:第一,由于專業差異,不同專業的學習重點有所區別,而教材下篇內容是對上篇各模塊的拓展與延伸,故教師和學生在教與學中可根據需要對各知識模塊進行選擇性學習,從而解決此問題;第二,在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2],他們具有不同程度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應盡可能給每位學生都留有各自的學習空間,而應用型本科學生分層施教教材的結構就可以達到此目的。
在應用型本科學生分層施教教材的編寫中,由于總體分上下兩篇,而上篇與下篇的編寫風格不同,內容組織形式不同,因此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很容易編寫成“一本書,兩張皮”。為了避免此類問題,讓教材的上下篇能融于一體,應將模塊對章知識內容進行梳理,將框架與知識點有機聯系起來。在上篇每個模塊(章)的首頁展示本模塊的“模塊知識脈絡圖”,這個脈絡圖可以對一個模塊對章的所有知識點進行脈絡分析,使得本模塊(章與單元)的所有內容在模塊框架中的位置、層次、地位一目了然。同時“模塊知識脈絡圖”中還能明確顯示出該模塊的學習重點、難點及相關概念之間的關系。若是黑白印刷,可通過不同圖標標識;如果可以彩印,用不同顏色區分開來,則效果更好。現以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應用型本科學生分層施教教材第一對章模塊的“模塊知識脈絡圖”為例,通過不同圖標標識顯示模塊的重點、難點及相關概念之間的關系,具體見圖2。
4.1 有助于教師在班級授課中實現分層施教
班級授課制是目前世界范圍內學校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有其絕對優勢,也有其最大劣勢,就是教學內容統一、進度統一,難以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無法做到因材施教。而應用型本科學生分層施教教材的編寫有助于教師在班級授課中實現分層施教,從而避免班級授課制的弊端。教師可以根據專業的不同選取相關內容講解,從而進行橫向分層施教;學生也可根據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動機、潛在能力、學習興趣等因素進行選讀,進而實現自主縱向分層學習[3]。這里提到的分層施教不是傳統意義上簡單機械的等級分層教學,而是在具體教學中從教學目標、教學任務、教學內容等微觀層面上進行分層遞進式的引導教學,同時讓學生自己在基于工作過程的任務板塊演練下自我感知、自我體會、自我定位分層,這樣就可在傳統班級教學中兼顧到每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也能給每位學生更多的發展空間,為其將來的職業生涯發展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4]。
4.2 達到教與學雙贏
借助應用型本科學生分層施教教材,教師可因材施教,從而提高教學效率;而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時也能清楚明了,做到心中有數,從而增強學習效果,進而達到教與學雙贏。
4.3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圖2 管理信息系統課程分層施教教材第一對章“模塊知識脈絡圖”
教學的最高境界是教會學生如何有效學習,讓學生在未來的工作與生活中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而不是就知識的學習而學習。本教材如果能有匹配的分層施教教學策略來不斷引導學生,就可讓學生快速掌握本課程的基礎知識,逐漸擁有自主學習的能力。
[1]趙志群.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指南[M].北京:清華大學
出版社,2009.
[2]楊懋,張海軍.高職高專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分層施教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1,29(5):79.
[3]辛江巖.實施差異教學的探討[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09(4):32-34.
[4]趙志群,楊琳,辜東蓮.淺論職業教育理論實踐一體化課程的發展[J].教育與職業,2008(35):15-18.
G423.3
B
1671-1246(2017)04-013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