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新文
九江學院電子工程學院
淺談慕課(MOOC)的影響和未來
謝新文
九江學院電子工程學院
本文作者根據自己多年來從事慕課(MOOC)教學研究的經歷和實踐,概述了慕課(MOOC)教學模式的特點、及其發展對教育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影響,并結合多媒體技術和互聯網技術對其發展趨勢作了展望。
慕課(MOOC);地方院校;教學模式;教學方法
慕課(MOOC)是大規模在線開放教育平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簡稱,其本意是大規模、開放性在線課程[1]。這個術語是2008年由加拿大愛德華王子島大學網絡傳播與創新主任Dave Cormier與國家人文教育技術應用研究院高級研究員Bryan Alexander聯合提出來的。2011年秋,慕課(MOOC)在美國迅速崛起,并對當前高教教育模式產生巨大的沖擊和深遠的影響,美國《紐約時報》發文稱2012年為“慕課元年”。許多著名專家認為慕課(MOOC)是“印刷術發明以來教育最大的革新”[2],并呈現“未來教育”的曙光。
筆者是來地方二本院校的高校教師,最早接觸慕課(MOOC)是在2013年1月份的一次多媒體教學研修班上。首次接觸慕課(MOOC),筆者就發現和傳統教學方式相比,其優勢非常明顯,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所以自2013年以來,筆者一直關注著慕課(MOOC)教學改革的新動態,在Coursera,edX和學堂在線等國內外著名慕課(MOOC)平臺上選修了大量的優質慕課(MOOC),積累相關經驗,自己也嘗試著做了一些小慕課(MOOC)作品。2014年,筆者還配合學校做了3個教學班級的慕課(MOOC)教學平臺輔助教學的教學改革。結合筆者的經歷和實踐,說說對慕課(MOOC)教學模式的一些看法。
慕課(MOOC)模式具有以下特征(1)“慕課(MOOC)是對理想課堂的呈現”[2],慕課(MOOC)擺脫了傳統課堂受空間、時間和表現形式的限制,可以靈活采用各種不同的表現形式來呈現知識點,能最大化的把知識點講得清楚透徹、而且形象直觀,這是慕課(MOOC)的最顯著也是最重要的一特點。(2)慕課(MOOC)內容的碎片化和精品化擺脫了傳統課堂地域和時間的限制,使學習變得更容易、更靈活,能提高學習的效率和學習的積極性。(3)慕課(MOOC)的授課形式很像老師一對一的進行授課,更利于吸引學習者的注意力和學習的興趣。(4)授課錄像的發布便于保存和回放,利于學習者主動學習和個性化的學習。(5)慕課(MOOC)授課平臺對于學習者的大數據采集和記錄、更有利于教師對學習者學習過程的了解和評分。(6)大規模的網上交流和互動有可能導致現實中師生關系、同學關系的疏離[3]。(7)如果是遠距離的網絡授課,一旦學生產生懈怠現象,教師無法實現強有力的干預,有可能導致學生的失離。
慕課(MOOC)的優勢主要體現在能很好的發揮互聯網及多媒體技術的優勢,突破傳統課堂在空間和時間上的限制,發展前景一片光明,極有可能作為教育全球化的一種手段和教學模式[4]。而慕課(MOOC)對中國教育的影響和貢獻作用可能尤為突出,長期以來我們受人口眾多和教育資源匱乏的限制,授課班級人數太多,無法像美國等發達教育那樣采用小班授課,但慕課(MOOC)的誕生將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
既然慕課(MOOC)有這么強大的優勢,勢必在將來帶來一場教育革命。這也是地方高校老師最擔心的問題,慕課(MOOC)推廣開來后,是不是大家飯碗不保呢。筆者曾經也有過這樣的疑問。但是目前慕課(MOOC)的發展和現狀,表明這種情況不太可能出現。首先,不同學校培養目標不一樣,所以對課程知識點體系需求不同。其次,不同學校的學生層次也不一樣,地方類院校學生自學能力、自律力要弱于重點類院校,會有很多學生對權威、名牌高校的慕課(MOOC)課程感興趣,但不一定都能堅持學完的。而筆者認為地方院校的高校教師應緊跟慕課(MOOC)教育改革浪潮,利用新多媒體技術和互聯網服務于課程教學,推動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改革,積極投身于慕課(MOOC)教學改革洪流中。
[1]張鷙遠“.慕課”(MOOCs)發展對我國高等教育的影響及其對策[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2):116-121.
[2]顧俊.借力“慕課(MOOC)”,推動中國教育更快前行[N].中國教育報,2013-7-19.
[3]王帥國.雨課堂: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背景下的智慧教學工具[J].現代教育技術,2017(5):26-32
[4]焦建利.MOOC:大學的機遇與挑戰[J].中國教育網絡,2013(4):21-23.
[5]王左利.MOOC:一場教育的風暴要來了嗎[J].中國教育網絡,2013(4):11-15.
1.江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課題,微課教學模式在《高頻電子線路》課程中的應用研究。2.九江學院教學研究重點課題,《高頻電子線路》微課資源開發與應用。
謝新文(1981-),男,湖南安仁人,通信與信息系統碩士研究生,九江學院電子工程學院教師,興趣研究方向:教學模式研究,教育、教學方法研究和慕課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