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發志
地勘單位融入地方經濟的發展戰略實現途徑
◎郭發志
社會的發展對地質工作的開展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其在發展中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充分與地方經濟進行融合,提升其資源保證以及相關服務功能,進而為社會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對此,本文對地勘單位與地方經濟融合的相關發展戰略及其具體的實現途徑進行了探究。
地勘單位 地方經濟 途徑
地勘單位要想充分與地方經濟建設進行融合,首先就要提升自身的工作隊伍的構建,進而充分發揮其自身的行業優勢,增強其整體的服務領域。只有這樣,才能有效開展相關社會服務能力,在整體上提升地方經濟的發展。
地勘單位在發展中要想全面與地方經濟建設進行融合,就要秉持著“基于地方、建設地方、服務地方”的發展理念,要基于地方經濟的整體需求,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凸顯其基礎性以及服務性的作用,進而提升其地質勘察與開發以及地質保護與管理的整體功能,主動與地方經濟建設進行融合,為其提供各種優質的服務支持。
1.明確形式,了解政策。地勘單位要對地方發展的主要形式以及相關政策方針進行分析,與政府部門保持溝通、做好合作,基于地方政府開展的項目服務、發展趨勢以及相關政策方針解決地方存在的各種資源問題,提供相關數據,進而為政府的決策提供參考。
2.充分發揮政策優勢,加強關注民生。地勘單位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技術特征,加強對各種民生問題的重視,履行自身的社會責任與義務,把為國家以及地方經濟服務作為自己的任務,為其整體發展提供各種技術支持。
3.全面開展,提供資料。地勘單位要全面開展各種地勘工作,為地方經濟建設以及發展提供各種全面的地質信息資料;要提升其與地方經濟的整體融合性,不斷拓展自身的服務領域,通過與旅游部門、農業部門等相關政府部門的溝通,為構建地方經濟以及城市整體發展奠定基礎,進而開展基于地方經濟之上的各種發展項目,通過對地區的整體生態環境、旅游資源、城市地質以及地下水等相關資源的全面調查,為其整體經濟發展提供優質服務。
1.提升核心競爭能力,優化軟硬件建設能力。地勘單位要加強重視對自身核心競爭能力的提升,通過各種軟硬件設備的完善,構建具有高新技術、一流設備、完善裝備以及提供綜合性勘察能力的專業隊伍,進而根據地方的具體資源開發情況提供各種優質服務,使其與經濟社會的實際發展以及市場開發的具體需求相契合。
2.引進人才,培育人才。人才是企業的第一競爭力,對此地勘單位要通過各種形式提升對人才的吸引力及對專業人才的重視,還要對現有人才進行系統培育,構建一個專業的、知識性的地勘隊伍。同時,要有計劃地組織優質職工開展各種崗位培訓工作,提高其整體的專業素質,為企業的發展奠定基礎;要根據具體狀況制定相關培訓計劃,對于實踐中存在的各種問題與困難進行系統的培訓。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升整個地勘隊伍的綜合素質能力。
3.提升建設,共同發展。現階段我國處于經濟轉型重要階段,國民的綜合素質能力對于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穩定有直接的影響,對此地勘單位要提升自身的隊伍建設,基于發展內容拓寬企業的整體發展。在其文化建設過程中,要加強管理力度并增強綜合素質;通過制度建設,融入地勘文化理念,加強地勘單位的專業素質能力以及管理水平,進而有效促進其整體經濟發展。
4.強化誠信理念,構建品牌發展。品牌是企業發展的重要內容,是一種無形資產的彰顯,對于企業的長足發展有直接的影響。對此,地勘單位要基于社會的發展與經濟的建設,明確自身發展理念,構建一個優質品牌,樹立一個專業形象,增加與地方政府相關活動的參與性,充分提升地勘單位的知名度與美譽度。
1.提升擴展空間。在一些老礦山的外部以及內部都有一定的拓展空間,對此地勘單位要科學開發礦山、通過對具體的礦山資源規劃與編制,提高其整體的資源利用率,對實際的礦山整體儲量進行系統核算報告,設計“綠色礦山”發展方案;全面提升礦山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在礦山資源開發過程中加強對環境治理的重視,進而為相關部門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
2.加強對地質工作的重視。要重視地質災害治理工作、提升水庫除險等工作能力,繼而為地區范圍內的防災工作提供一定的技術支撐,不斷提高其整體服務理念以及水平,探究與地方經濟有效融合的切入點,進而充分發揮自身的效能與作用。
3.低碳環保。在開展地勘工作的過程中,要秉持著節能、低碳以及環保的工作理念,要全面踐行黨的十八大中的生態文明建設要求,要重視對地方經濟建設,全面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對此,可以開發各種形式的新能源提升對資源的整體利用率,進而為構建我國低碳節能社會奠定基礎。
經濟的發展對于能源存在一定的需求,這也導致了人們對于礦產資源的重視,因此國家各種基礎性、戰略性的地質工作在逐年增多,這就要求地勘單位要重視“探礦權”,在實踐中基于以下幾點全面開展。
1.加強組織,全面開展,要加強對現有技術力量的組織能力,要對現有成礦帶以及實際的地質資料進行全面開發,要加大對重要地區的基礎性勘察控制,深入發展、尋找突破。
2.加強研究,科學開展。在勘探過程中,要對找礦的方式進行研究,尋求科學的勘察方式,基于傳統的勘察手段之上不斷創新發展。在近年來的發展中,一些地勘單位在進行礦源的勘探過中應用了各種高新技術,如遙感信息技術、高分辨率地震技術以及瞬變電磁勘探等相關技術。對此,在實際工作中地勘單位要重新審視方法與手段,不斷地開拓創新,通過科學的技術信息手段全面促進其整體發展。
3.先進理論的應用,全面開展地質勘察。在實踐中,要基于先進的理論指導開展礦源探究,要重視對成礦的具體地質構造、實際層位、具體的成礦條件以及遵循地質工作規律的研究,對其進行系統部署,通過成片勘查的方式開展工作;要充分踐行傳統的“傳、幫、帶”工作模式與手段,通過與一些專科院校以及相關科研院的合作共同對礦床進行研究分析,進而攻克找礦難關。
4.加強礦業權經營范圍與力度。要對現有的探礦權進行充分的發揮,提高整體資源的利用率,對于一些不適合自身發展的資源要通過合作或者探礦權轉讓的模式對其進行利用,要全面促進依法招商的相關工作,帶動礦業權的整體商業化發展,對其進行產業格局的全面優化以及升級;通過多種方式與手段對探礦權進行經營,使其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總之,在實踐中要想充分將地勘單位與地方經濟進行有效融合,就要基于現有的制度與內容對其進行深入改革,不斷提高資源的整體利用率,對相關資源進行充分的科學配置,通過重組的模式提升內在的核心能力,進而有效地提升地勘單位的市場競爭能力,全面促進地方經濟的整體發展。
(作者單位:河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二地質勘查院)
責任編輯:張永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