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夏源(北京體育大學管理學院 北京 100084)
經濟新常態下我國網球產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 李夏源(北京體育大學管理學院 北京 100084)
本文通過文獻資料、邏輯分析等方法,對我國新常態經濟下網球產業的結構調整、產業轉型以及網球運動自身發展的規律探究,結合網球運動發展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尋找我國網球產業在經濟轉型期所面臨的發展機遇。同時通過分析我國網球產業的現狀來找出其現階段存在的不利于發展的弊端,從而總結我國網球產業發展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并提出相關建議。
經濟新常太 網球產業 發展
“新常態”一詞是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提出。總書記指出:“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轉入新常態,意味著我國經濟發展的條件和環境已經或即將發生諸多重大轉變,突出特點是經濟增長轉為中高速發展,與傳統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粗放增長模式基本告別。
進入21世紀,我國體育產業在產業規模、產業組織結構上都有了很大的進步。特別是在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 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的發布,加速了體育產業的發展。隨著我國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網球運動越來越被大眾所接受。目前,我國形成了網球競賽表演業為核心,以體育培訓業、體育用品業以及競賽衍生品等為基本增長點的產業市場。我國網球產業發展迅速,但還遠遠沒有達到成熟的程度。
2.1、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網球歷史檔案資料,整理國家體育總局網球中心訓練工作會議的有關文件,并通過中國知網和國家體育總局信息所,檢索并查閱了近年網球運動的相關論文。
2.2、邏輯分析法
對相關材料進行歸納分析,客觀評價我國網球產業現狀,分析存在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在一些發達國家,體育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期,新常態經濟下,國民收入較為穩定,人們的生活態度以及價值觀念也逐漸向健康積極的方向發展。除重視網球項目的健身價值外,大眾更倚重其對樹立自信心、自強、競爭等意識和精神的鍛煉價值,他們在追求精神和物質方面的全面發展的同時,還獲得來自于其身心的快樂體驗。這種隱性的經濟價值不僅在短時期能夠產生較大的效益,而且也是網球運動長期的經濟效益來源。
另一方面,在消費者愿意且具有購買力的前提下,舉辦大型網球比賽就成為了一種可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的顯性的經濟價值活動。眾多愛好者或是偶然欣賞者在各類網球比賽中獲得視覺上的滿足,這直接影響到電視轉播權,現場門票,彩票,紀念品等相應收入;而間接收入則是促進旅游交通、通訊事業的發展。如網球各協會、俱樂部的創立,收取會費,開展培訓班,組織比賽。不僅帶動了經濟效益,而且會引起社會效益。不僅維持和發展了它自身的正常運作,也為社會開辟一條新的就業門路。
經濟新常態意味著GDP增長方式的革新,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
從消費需求看,過去我國消費具有明顯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這一特征在2014年底基本結束,而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保證產品質量安全、通過創新供給激活需求的重要性顯著上升。體育產業的發展程度與大眾的消費方式關系緊密,其中以休閑娛樂為主要形式的體育消費將會在推動體育產業的發展中起重要作用。
從投資需求看,傳統產業相對飽和,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例穩步上升,服務型產業已成為我國經濟的主要組成部分。體育產業作為我國第三產業中的朝陽產業,其帶動效應顯著,各種模式的投資機會大量涌現。
從生產要素相對優勢看,體育產業是以人力資本為投入重點,資源利用率高的行業。過去勞動力成本低是最大優勢,2014年以后人口老齡化日趨發展,勞動力供給增長放緩,要素的規模驅動力減弱。過去依賴廉價勞動力、低土地成本、低能源成本等優勢的農業和工業逐漸失去競爭力。
從資源配置模式和宏觀調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邊際效果明顯遞減,既要全面化解產能過剩,也要通過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探索未來產業發展方向,依靠第二產業帶動經濟增長的時代基本結束。
隨著“新常態”下經濟增速的放緩,產業結構優化與升級成為我國經濟轉型的重點。由制造業向服務業轉換,由知識密集型產業取代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趨勢已基本形成。網球運動本身具有很高的市場化程度,網球產業作為體育產業的組成部分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2014年,從中央確定“46號文件”到地方配套舉措全面鋪開,網球既作為奧運項目是“奧運爭光計劃”中不可或缺的一項,又作為全民健身運動中頗受大眾喜愛的運動之一,以網球競賽表演業為核心的,以網球用品制造業、網球培訓業等為衍生的一系列網球產業都將迎來高速發展的機遇。
就網球這一運動項目本身而言,網球本身是高度國際化的體育賽事,尤其在西方發達國家更受到廣泛的關注。在中國舉辦的網球公開賽因為世界頂級選手的參加可以極大地吸引國際范圍內的注意力,吸引贊助商、廣告主的投入,進而形成社會普遍的關注焦點。尤其是近幾年李娜大滿貫奪冠以及各類世界級公開賽,奧運會相繼到來又對中國的網球運動形成了巨大的刺激和催化所用,不僅能提高中國在整個世界網壇的影響力,更能吸引更多的參與性消費群的加入。
6.1、網球產業發展結構不平衡
網球產業結構問題主要體現在核心的競賽表演產業的發展落后于其他產業,服務屬性產業沒有得到充分開發。跟較為發達的網球用品業相比,競賽表演業發展明顯緩慢,群眾健身業和競賽表演業的發展速度還有需要一步提高。產業發展不平衡主要是地區之間的不平衡。受政治,經濟,文化,制度以及自然環境的影響,網球運動的差距在于城市強于鄉村,東部優于西部。另外,由于人們對網球運動的接受程度以及國家對其的推廣普及程度等方面的限制,使得網球較籃球、足球的等市場日漸成熟的項目有不小的差距。
6.2、人才缺失
由于長期以來的專業偏見與考試制度,我國體育產業人才培養機制并不健全,整個體育產業人才數量少而且質量也不能達到理想的程度。隨著國際知名體育企業強勢介入我國體育產業資本市場,吸引了許多國內的既有人才,嚴重削弱了國內企業的競爭力,使得國內的體育企業因人才的缺失而阻礙了自身的發展。
6.3、資金不足
資金不足是分兩方面來講的,一方面是對于政府來講。我國網球項目資金來源單一,其資金主要來自于政府撥款以及為數不多的企業贊助。另一方面是對于消費群體來講。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手中的積蓄也越來越多,有一部分人就將它們用在了體育健身上面,由于網球運動本身的高消費加之人們對網球運動的誤解,在這部分人中又有少部分人選擇了網球,但這僅僅是少部分人,仍然有大量的潛在網球消費群體。
6.4、職業賽事發展緩慢
(1)以中國網球公開賽為例,自創辦以來,頂級明星出現在賽場的數量逐漸增多,但頻頻遭遇球員因天氣原因退賽的尷尬現象。這些非人為因素的退賽和失利導致球迷的觀賽熱情急劇下降,對主辦方在打造賽事品牌與辦賽權益上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損害;
(2)中國舉辦的網球職業賽事的獎金額度以及積分與四大滿貫賽事相比差距非常之大,眾多球員并不希望把時間“浪費”在中國,這導致許多比賽的上座率非常低。從贊助情況來看,就贊助團隊的整體而言,多數贊助商的國際知名度較低,大部分是本土優秀品牌,但卻難以同國際市場接軌。另一方面,贊助商所涉及的行業相對較為狹窄,個別贊助品牌與網球賽事文化失連;
(3)大學生聯賽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受制于教育與體育系統雙重行政領導,缺乏充分的市場化運營機制。雖然全國大學生網球錦標賽屬于我國網球競賽表演業的范疇,但是到目前為止,其仍然依靠財政撥款、事業撥款以及主辦學校的自有資金投入來組織比賽、由于制度因素導致的網球人才缺失等原因,大學生網球賽事質量受到嚴重影響。制度的原因使學校體育與職業體育不僅無法實現有效的聯動對接,反而常常產生對立矛盾。
7.1、結論
(1)機遇。
在我國的“經濟新常態”背景下,經濟結構的變化使第三產業在經濟總量、增長速度等方面將強勢增長,在國民經濟發展比重中占據主要位置。隨著我國體育產業化的不斷推進,體育產業已成為第三產業重要的一部分。隨新常態經濟的發展,體育產業將迎來很好的發展。
國家體育總局以及各體育行政機構出臺的一系列政策及相應的改革措施,使得體育產業的改革不斷深入,從而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
網球產業從屬于體育產業,在“經濟新常態”下,我國網球產業在已經漸入佳境。無論是在網球文化發展的深度,還是在網球運動普及的廣度,我國網球產業都有巨大的發展空間面對日漸壯大的消費群體和市場需求,現有的網球產業相關服務產品都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間。
(2)挑戰。
由于網球產業從屬于體育產業,故體育產業存在的諸多問題與網球產業一致。主要表現為:①產業結構不平衡。競賽表演業所帶來的經濟效益較低;群眾體育缺乏生機,普及度欠缺;網球用品制造業雖然產值高,但仍屬制造業范疇,技術創新與品牌建設能力差;②網球產業核心競爭力不足。四大滿貫賽事在整體的運營模式、資源質量以及文化建設等方面都十分成熟,占據了我國網球市場的絕大部分份額,已成為我國網球產業強勁的競爭對手;由于賽事的核心競爭力不強、加上賽事管理機制以及轉播量等諸多限制,我國網球產業并未形成具有強勢核心競爭力的賽事;③網球產業本身也存在諸多問題:競賽表演業模式僵化,營銷機制落后,休閑娛樂等無形資產沒有得到有效的開發利用;人才缺失,人才培養機制落后,對體育管理、體育產業方面的優秀人才吸引不夠;由于缺乏具有絕對實力的網球明星,國家隊成績不突出等原因,我國網球產業品牌影響力較弱。
7.2、建議
(1)合理規劃,調整網球產業結構。
明確目標,制定一定時間段內的產業結構規劃。即以競賽表演業為核心產值,帶動群眾網球和網球用品制造業的發展,并有效的與網球運動文化以及贊助商的結合向周邊產業擴散。利用行政手段改革市場,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使網球產業能夠受到市場規律的影響,自我調節,自我發展。
(2)提升網球競賽表演業的核心地位。
貫徹管辦分離方針,改革大學生聯賽和業余比賽制度,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建立自負盈虧的運營公司,政府只負責宏觀調控。注重各類型比賽中的網球無形資產開發。全方位發現網球產業人才、吸引網球產業人才、培養網球產業人才,以人為本促進網球產業的發展。
(3)重視大眾網球市場。
各級行政機構逐漸加大對大眾網球運動發展的重視程度與投資力度,興建網球場館,滿足廣大群眾的運動需求;體育部門與教育部門積極合作,注重校園網球、青少年網球發展,有條件的可設立網球運動傳統校,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網球競賽活動。
(4)引導體育用品行業發展。
建立健全體育用品市場管理機制,引導體育用品制造業進行各種創新活動,并為其提供制度保障;體育企業注重創建自身的良好形象,打造品牌文化,穩固國內外客戶群體,積極開拓海外市場。
[1]許嘉禾.經濟新常態下我國籃球產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6.
[2]張璐姣.中國網球公開賽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6.
關鍵詞:軟式壘球 發展 新視野
G845
A
1006-8902-(2017)-11-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