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志堅(云南農業大學 云南 昆明 650201)
我國城市體育旅游資源與產品開發的理論研究
□ 劉志堅(云南農業大學 云南 昆明 650201)
近年來旅游業飛速發展,展示著越來越重要的經濟創收能力,多個省市將旅游業作為地方經濟發展的龍頭企業。本文主要論述了城市體育旅游資源的分類,特點和作用,在了解城市旅游資源的基礎上衍生出一系列的城市體育旅游產品。從理論角度為城市體育旅游的開發和發展提供一些簡單的思路。
體育旅游 體育旅游資源 產品開發
1.1、城市體育旅游資源相關概念界定
城市體育旅游資源是一個復合型概念,細分下來,其中包含城市、體育、旅游、資源等四個部分。任意兩個詞語都可以組成一個具有不同含義的概念,這些概念之間有區別但又聯系緊密,用一個詞語來形容這幾個概念的關系就是數學關系里的“且”,城市、體育、旅游、資源這四個概念相互重疊的部分,我們稱之為“城市體育旅游資源”。因此城市體育旅游資源可以界定為以城市為依托,以體育為參與方式,以旅游為組織形式的一切具有吸引力,能夠被開發利用創造經濟社會價值的各種客觀要素的總和。
1.2、城市體育旅游資源的分類
旅游資源的分類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根據不同的劃分依據則形成了多種不同的分類體系。例如從屬性上看,可以分為自然旅游資源和人文旅游資源這兩大類,在每一大類下又可細分多數小類;從開發程度來分類,可分為已開發成熟的旅游資源和待開發的潛在旅游資源;從資源的優良等級來分類,可分為優質旅游資源和一般性旅游資源。城市體育旅游資源的分類可以參照旅游資源分類,也有多種劃分方法。按照資源的屬性來分,可以分為城市體育旅游自然資源和城市體育旅游社會資源。其中城市體育旅游自然資源包括陸地體育旅游資源、水域體育旅游資源、空中體育旅游資源、生物體育旅游資源等,城市體育社會旅游資源包括人力體育旅游資源和人文體育旅游資源 (即形成體育旅游吸引物的人工化的物質因素)。按照資源的開發程度來分,可以分為已開發的城市體育旅游資源和待開發的城市體育旅游資源。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掌握好城市體育旅游資源的開發進度,有利于城市體育旅游的持續穩定發展。按照資源范圍分類,可分為本土城市體育旅游資源和引進的城市體育旅游資源。按照時間利用率分類,可以分為季節性城市體育旅游資源和常年性城市體育旅游資源。按照吸引性的強弱程度來分類,可以分為核心城市體育旅游資源、相關城市體育旅游資源和衍生城市體育旅游資源。
1.3、城市體育旅游資源的特點
不同屬性的城市體育資源具有不同的特點,對于城市體育旅游自然資源來說,我們更多的是關注它的天然性、季節性等特點;對于城市體育旅游社會資源來說則更關注其人為性、文化性、時代性等特點。著眼于城市二字,城市體育旅游資源還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地域性。城市的產生和發展離不開特定的地理環境,地理位置對一個城市的影響是十分重大的,例如在河流交匯、交通交匯、地勢平坦的地區往往能形成比較具有規模的城市。依托于不同優勢條件發展起來的城市,其城市文化各不相同,例如我國東南沿海和西北內陸之間的差異是十分明顯的。旅游業的發展離不開當地現實環境的影響,因此各種城市體育旅游資源也呈現出鮮明的地域性。二是開放性。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快,國與國之間的交流日漸頻繁,國內各城市間的交流更是快速方便,開放性是現代城市的突出特點之一。旅游又是一個流動性極強的產業,體育也是一個交流性極強的產業,當城市與體育和旅游相結合,更加體現出其開放性特點。掌握城市體育旅游開放性特點,對促進城市與城市之間的體育旅游交流,引進優秀城市體育旅游資源有重要意義。三是城市內部區域性。隨著城市的發展演進,城市格局逐步穩定,一般而言城市分區主要有核心城市區、郊區以及周邊鄉村地域結構。在不同的功能分區里所呈現的城市資源有所不同,城市主要的人力、文化、物質資源等都集中在城市核心區,而自然類的資源則主要分布在離中心較遠的邊緣郊區。正確認識城市內部體育旅游資源的分布特點,對因地制宜開發城市體育旅游、提高城市體育旅游資源開發的市場效益有指導作用。
1.4、城市體育旅游資源的作用
城市體育旅游資源為城市體育旅游業的發展提供基礎保障,如果該地區沒有合適的城市體育旅游資源,那發展城市體育旅游業也就無從談起。城市體育旅游資源決定了城市體育旅游項目的發展類型,一個城市擁有什么樣的體育旅游資源,則只能因地制宜地發展與之相關的城市體育旅游項目,例如靠海的城市適合發展水上項目為主的體育旅游,內陸丘陵山脈附近的城市則適合發展陸地上的體育旅游項目,氣候寒冷的北方可以發展冰雪體育旅游項目等。城市體育旅游資源影響著城市體育旅游的市場營銷方式和城市形象。旅游業的發展促進了大量的人口流動,游客對某地區的印象直接來源于對該地的旅游體驗,擁有什么樣的旅游資源,得到什么樣的旅游體驗,都直接受當地現有的體育旅游資源影響。城市想要將“體育旅游”這張名片推送出去,必須通過一定的市場宣傳,而采用何種方式進行宣傳也取決于該城市擁有什么樣的體育旅游資源。
城市擁有體育旅游資源并不能夠直接創造經濟價值,只有將城市體育旅游資源轉變成可供人消費的城市體育旅游產品,通過人們的消費行為才能實現創造經濟價值的目的。將城市體育旅游資源轉變成供人們消費的城市體育旅游產品的過程我們稱之為城市體育旅游產品開發。城市體育旅游產品的開發依托該城市擁有的體育旅游資源進行,因此,城市體育旅游產品的開發具有地域性、復雜性、經濟性、動態性等特點。城市體育旅游產品開發的內容涉及景區景點開發、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旅游市場開拓、旅游管理系統建立、旅游資源評價等多個方面。一項旅游資源最后是否能變成創造經濟效益的旅游產品,必須經過多方面的慎重考量,不能盲目開發,造成資源的浪費。城市體育旅游資源開發的核心競爭力是體育旅游吸引物,只有當這個旅游吸引物的作用被突出,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來進行旅游活動,從而帶動與旅游相關的其他經濟的發展。在城市體育旅游產品開發初期應明確主體吸引物的選擇,有側重點地打造有特色的城市體育旅游產品。
2.1、城市體育賽事旅游產品的開發
體育賽事是一個時間性較強的活動,從比賽籌備到比賽進行到比賽結束的整個過程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環境改造活動,這種改造活動在時間上是持續的。一旦體育賽事旅游產品形成,其影響將會客觀留存很長一段時間,一般不會隨著賽事的結束而消亡。例如北京奧運會的舉辦,在當時吸引了世界各國的游客來北京旅游觀賽,奧運會結束后,依然有大批游客前往北京參觀游覽,去體會這座城市當年舉辦奧運會的氛圍。在體育賽事旅游產品的開發過程中應該注意客源市場的拓展,提高旅游者滿意度、提高城市關注度、增強城市可進入性,這樣才能形成良好的城市體育賽事旅游產品效應機制。
2.2、城市體育場地旅游產品的開發
城市體育旅游場地旅游產品是城市體育旅游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場地是城市休憩系統中的一部分,其本身也有著巨大的旅游吸引力。這些場地旅游產品一旦建成,便具有了區域性和不可移動性,有重復利用性、多樣性,有些還具有季節性等特點。例如大型體育場館的建成,建筑本身就具有獨特美學價值,場館建成后是可以反復使用的,可以多次組織體育競賽、會議、參觀等活動,這就會多次吸引人們前來參與體育旅游活動。進行滑雪滑冰一類的冰雪賽事場地,滑冰有室內場地,但滑雪只能根據季節性來開展。城市在開發體育場地旅游產品的時候要充分考慮這些特點,找準城市定位,善用優勢資源,適度開發。要適應城市規劃和發展方向,不能只追求場地的華美宏大,造成不必要的資源資金浪費。
2.3、城市體育演藝旅游產品的開發
城市體育演藝旅游產品是指以體育素材為依托,以表演的形式,傳達體育精神、內涵和形象的一種娛樂化的活動。其本質是“表演活動”,是集體育、旅游、藝術于一體的特色化的體育旅游吸引物。從性質上看,城市體育演藝旅游產品屬于特色化、專業化、組織化、創意化的體育技術。城市體育演藝旅游產品開發完成后,就具有了重復性的特點,是可以長期重復多次供給的,這是城市體育演藝旅游產品區別于其他體育旅游產品的地方,也是其最主要的特征。城市體育演藝旅游產品的開發還應關注其地域性,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些產品只有立足于當地的特色文化才能形成長久而強大的旅游吸引力。但這里的地域性并不是指城市體育演藝旅游產品供給的地域固定,相反,它是可以移動的,不受時空限制的。城市體育演藝旅游產品的開發還要注重創意性,人都有獵奇心理,對獨特的事物充滿好奇,通常會產生一探究竟的想法,創意是產生旅游吸引力的關鍵所在。創新力決定表現力,表現力決定呈現效果,良好的呈現效果會帶來良好的旅游吸引力,旅游吸引力越大,則其旅游價值越大,游客回購率越高。
2.4、城市體育節事旅游產品的開發
城市體育節事旅游產品是指在節日事件或節日化形式運作的事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旅游者追求異地文化體驗的結果,是基于節慶活動的吸引力而產生的一類體育旅游產品。按照發端時間來分類,可分為城市體育現代節事旅游產品和城市體育傳統節事旅游產品。城市體育現代節事旅游產品是以發展經濟、營銷城市為目的而舉辦的系列體育旅游節事活動,如濰坊國際風箏節、鄭州國際少林武術節等。城市體育傳統節事旅游產品是立足于傳統文化,以祭祀、宗教活動、歡慶為目的,有深厚的制度文化底蘊和濃郁的儀式感,例如蒙古每年六月或七月舉行的“那達慕”大會,傣族的“潑水節”、滄源佤寨的拉木鼓活動等。城市體育節事旅游產品具有綜合性、短暫性、主題性等特點。在開發城市體育節事旅游產品時要立足特色文化,綜合考慮城市體育旅游資源、旅游基礎設施的客觀狀況,以及城市發展戰略、城市發展目標與城市發展定位,確立明確開發主題,不能對其他地方的體育節事旅游產品照搬照抄。
[1]崔鳳軍.城市旅游的發展與實踐[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6.
[2]李香華,鐘興永.體育旅游與健身[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
[3]夏敏慧.海南體育旅游開發研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
[4]于素梅.小康社會的體育旅游資源開發研究[J].體育科學,2007,(5).
G80
A
1006-8902-(2017)-11-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