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鳳玲(火車頭體育協會 北京 100089)
我國女子馬拉松運動項目現狀分析與研究
□ 朱鳳玲(火車頭體育協會 北京 100089)
女子馬拉松在我國馬拉松運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國女子田徑運動一直有著很扎實的基礎和實力,女子馬拉松項目是我國的“119工程”中的重點培養項目,女子馬拉松一直是我國在奧運會爭金奪銀的潛優勢項目。
女子馬拉松 現狀分析 后備人才 運動壽命
女子田徑項目一直是我國的優勢體育項目,我國在女子田徑項目中一直有著喜人的成績,我國的女子馬拉松項目曾經在世界大賽上獲得過第四名的成績。從第一屆現代奧運會以來,馬拉松項目一直是奧運會田徑比賽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的發展中馬拉松在民眾中的普及程度也越來越高,馬拉松比賽的規模也逐漸不斷增加。馬拉松運動不只是在奧運會中,還有這很多專門的馬拉松比賽,每年的馬拉松比賽大概都有十幾次,馬拉松比賽中的運動員有著一股超越自己,挑戰自己,挑戰極限,有著超強的耐力和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也因為這種馬拉松精神,馬拉松運動也在全球范圍內越來越受歡迎,成為人們所喜歡的體育賽事之一。
女子馬拉松因為受到性別的世俗偏見起步較晚,60年代中期隨著用過女子馬拉松運動員戴倫跑完全程馬拉松,女子馬拉松正式拉開帷幕。在70年代女子馬拉松進入飛躍時期,參加女子馬拉松的運動員逐漸增多。80年代女子馬拉松進入到世界錦標賽的參賽項目中,1984年被列為奧運會參賽項目。
我國在1981年舉辦了第一屆馬拉松比賽,只有兩名運動員參加那次比賽。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女子馬拉松運動的參賽人數越來越多,女子馬拉松運動員的訓練方式也逐漸的發展和成熟。
1.1、女子馬拉松運動發展對策的研究
我國女子馬拉松項目因為世俗觀念的影響開展的較晚,女子馬拉松項目的普及和發展比較慢,所投入的人力資源較少,項目缺乏群眾基礎,所以在我國對開展專業女子馬拉松醒目訓練可供參考的文獻和資料有限。有學者在調查研究過程中發現在我國參與馬拉松運動項目的運動員人數較少,其中女子運動員更少,且在我國馬拉松項目開展的時間較短,韓存在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馬拉松項目中比賽距離較長,完成難度大,群眾對馬拉松的認識不是很全面存在很多的誤區,馬拉松在民眾中的普及程度還不夠,很多高校都沒有展開馬拉松項目的條件。在此情況下,女子馬拉松項目的宣傳力度還是遠遠不夠的,要在當代全民參與到健身和運動的環境中,做號女子馬拉松的宣傳工作,使女子馬拉松項目在群眾中有著一定的基礎,并且要在全國范圍內的高校中開展馬拉松項目的運動與比賽,為后續的國際馬拉松項目培養我國的人才儲備力量,引導全社會對我國女子馬拉松項目的關注。在原有的項目比賽基礎上擴大馬拉松項目的影響力,這樣有利于開展女子馬拉松項目人才的選拔工作,實現我國女子馬拉松運動員的奧運獎牌夢。為奮戰奧運會打基礎。另外,在我國女子馬拉松項目中缺乏相對專業和一流的科研人員,沒有足夠的科研經費投入,低水平的研究現象等都是我國女子馬拉松項目無法縮短與世界馬拉松項目強國的差距。
馮兆麗、和錫建、徐蒙等學者運用現有的關于馬立松項目的資料和文獻,并且通過科學的分析和研究方法對我國女子馬拉松競技現況進行了比較全面的分析,他們希望通過專業的分析能找出我國女子馬拉松項目中存在的問題,并且對其問題進行了系統化的分析,找出解決我國女子馬拉松現狀的對策和方法。研究發現:我國目前的女子馬拉松項目取得的成績較比以前有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離世界馬拉松簽過和大國相比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我國女子魅力使能夠項目中也有著很優秀的運動員例如:周春秀,張淑晶、魏亞楠等運動員年齡和運動水平已經很接近世界女子優秀馬拉松運動員。在女子馬拉松強國中,女子馬拉松的普及程度是很強的,同樣,為了使我國女子馬拉松項目的卓越發展,要努力加強女子馬拉松在女性中的普及程度,使之成為具有群眾基礎的運動項目。在女子馬拉松訓練方面要熟練的掌握女子馬拉松項目的規律,并且在平時的蓄念過程中合理的運用這種規律,對訓練方法的創新要有所加強,要多參加者共國際賽事,要讓運動員具備豐富的國內外大賽的比賽經驗,向其他女子馬拉松項目強國借鑒經驗。
1.2、女子馬拉松運動員身體機能和營養分配相關的研究
在相關學者對我國女子馬拉松運動員身體狀況的研究跟蹤調查中發現,在馬拉松全程比賽中女子運動員在25-30km、30-40km賽段的身體狀況是接近極限的,此時女子馬拉松運動員身體所承受的能力是最弱的。通過對這些規律和現象的了解同樣學者指出了“勻速跑”這一新的概念,在對女子馬拉松全程不同極端的速度和體能分配情況的研究調查中發現應該采用“勻速跑”的訓練方法進行訓練,當然“勻速跑”的概念并不是讓運動員在全程中等速的跑,沒有任何的變化,對于賽段中不同路況和狀況的復雜變化中做出細微的調整,其實這種勻速就是讓運動員在馬拉松全程中保持一個恒定的節奏,因為突然的加速會使體內肌肉積累大量的乳酸而影響后面的賽程。同時,根據每位運動員不同的身體素質和體能儲備制定個性化的訓練方式很必要的。
在女子馬拉松項目的訓練過程中要通過女子馬拉松訓練的身體機能的訓練特點以及用生化指標對訓練進行監控和研究,通過對在整個訓練周期內,對女子馬拉松運動員的部分機能指標如血紅蛋白(Hb)、血尿素(BU)、血清肌酸激酶(CK)、血清睪酮(T)、血清皮質醇(C)、尿蛋白(Upro)等指標進行測試;運用血乳酸(BLa)對訓練課進行評定和監控。血紅蛋白(Hb)、血尿素(BU)、血清肌酸激酶(CK)、血清睪酮(T)、血清皮質醇(C)等指標的綜合使用,這些身體指標都可以做為馬拉松運動員集訓期間機能評定的指標,這些指標的測定值能夠有效反映運動負荷強度、負荷量和恢復狀況,這些指標的測定會為女子馬拉松項目的科學化訓練提供一定的科學依據。
有研究學者認為在女子馬拉松運動員的日常訓練和比賽階段不同時期對不同類型的運動員采用不同的營養方案,作為教練員,首先應該全面的了解每一位運動員的身體機能,要熟練的運動各項身體機能檢測指標,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聽取和詢問專業的營養師和科研分析人員,通過各種生化生理指標所測得的數據及時的了解每位運動員的身體機能變化,針對不同的賽事為每位運動員做出合理的科學化的營養補充。在營養補充中膳食營養補充是生物體最直接的攝取營養的方式,所以要在日常訓練中要做好膳食營養均衡,并且做到個性化的營養膳食。此外,營養品的補充也是配合膳食營養的另一種營養補充方式。在日常的馬拉松訓練過程中運動員需要通過純度高、易吸收的強力營養品來強化補充。所以在日常的訓練中,要注重探索膳食營養和強力營養的巧妙配合的研究,通過合理地運用營養補充,可以有效地提高運動員的恢復速度,保證較好的機能狀態,完成預定的訓練和比賽任務。
馬拉松這種長距離的訓練中,不僅要注重訓練量的基礎,還要關注訓練時候的效率問題,提高訓練效率是很重要的,在年度訓練計劃的訓練中可以將年度計劃分為季度和周計劃,以月或周為訓練周期進行反復循環,在周期內通過技能監控和對訓練的監控中,要通過以比賽為重點,高原訓練為輔助的訓練方式,這種訓練方式能夠有效的提高我國女子馬拉松運動員的整體水平。訓練周期安排問題是訓練理論和訓練實踐中比較關鍵的問題,在目前運動員的比賽狀態和運動員的競技能力為出發點,合理有效的制訂周期訓練對于運動員調節自身比賽狀態是很有幫助的。
也有研究者表明在女子馬拉松項目的運動員訓練過程中能要安排符合專項負荷特征,要比較重視運動員專項力量的控制,在女子馬拉松運動中對運動員的下肢支撐能力和肌肉耐力要求較高,所以在訓練過程中要專門的訓練運動員的肌肉耐力情況,其中對于下肢曉關節的力量訓練也是很關鍵的,在訓練運動員的力量時要配合技術動作的訓練,這樣運動員訓練所獲得力量才能更好的運用于比賽中。在40公里的連續跑動時,人體的下肢和下肢關節會承受很大的負荷,也要面對來自地面的沖擊力,所以無論是在平底或高原的訓練中都要注意對運動員下肢關節的保護。
3.1、我國女子馬拉松運動員儲備不足
在對世界優秀的女子馬拉松運動員的分析中發現,與國外優秀運動員相比我國現有的運動員數量較少,并且整體水平不高。但是日本女子馬拉松運動員比較多,在眾多賽事中可以輪流比賽,運動員也有著較為充足的休息調整時間,所以在國際賽事中一直有著比較優秀的成績。
3.2、在女子馬拉松的科研投入不足
在體育賽事中前期對賽事和運動員的科學研究是很重要的,專業的科學研究需要大量的科研投入,在田徑運動中女子馬拉松運動起步比較晚,相對百米賽跑,跨欄項目的科研經費投入,女子馬拉松項目的經費少的可憐,導致在其平常的訓練中缺乏專業科學的技術支持。
3.3、女子馬拉松訓練不合理
在我國女子馬拉松的比賽中對運動員的訓練運動量存在不足的現象,在日常的訓練中長距離的跑步鍛煉較少,這樣比賽選手沒有經常跑全程的經驗,就會導致參賽運動員在比賽時缺乏分配體力的經驗。所以在日常的訓練中要加大對運動員的訓練量。
4.1、建立后備人才培訓地基
我國女子馬拉松項目運動員的培訓一直處于緩慢發展的階段,所以在女子馬拉松運動員的人才選拔過程中要運用科學的培育方式,教練員要根據女子馬拉松項目的特點結合,重視人才選拔工作,建立后背人才的選拔基地,要從體校,省隊等后背力量中選拔具備女子馬拉松運動特點的運動員。
4.2、加強對運動員的訓練
在女子馬拉松運動中,要根據運動員自身的特點,運動員的自身優勢會在科學化,合理化的訓練方式和訓練強度中得以發揮。在訓練時及時的給運動員增加營養也是必須的。在運動員進行超負荷的訓練后要注意自身關節和肌肉的拉伸,放松,使運動員的身體盡可能快的恢復到最好的機能,在馬拉松訓練過程中將有氧耐力和專項速度耐力相結合,有效地提高跑步的經濟性,提高后半程保持專項高速度的能力。
[1]裴桐.我國女子馬拉松運動項目現狀分析與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7,7(6).
[2]于奎龍.我國女子馬拉松項目的競技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對策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6.
[3]楊金田,王海英,楊金麗.我國馬拉松運動的現狀分析與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
[4]馮兆麗,和錫建,徐蒙.我國女子馬拉松項目現狀及發展對策的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8,26(2).
G822
A
1006-8902-(2017)-11-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