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寸亞玲 馮發才(云南民族大學 云南 昆明 650500)
中國與泰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交流的互動研究
□ 寸亞玲 馮發才(云南民族大學 云南 昆明 650500)
中泰體育交流歷史悠久,有記載的從秦漢時期開始中泰兩國在官方或民間交流在不斷加強,兩國交流的范圍越來越廣闊,涉及領域也逐漸增加,說明兩國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在政治、經濟、文化、體育等方面交流合作加強。本文以中泰兩國體育交往的歷史沿革,中泰體育文化交流的互動發展,中泰體育文化交流的價值進行探討,闡述中泰體育文化交流價值和意義。研究表明中泰兩國應積極發揮體育外交優勢,通過體育交往來促進政治、經濟、文化事業的發展。
中泰 體育文化 互動交流
歷史上中泰兩國長久保持著友好的交流往來,中泰兩國的文化交流具有悠久的歷史。在泰國的統一國家素可泰建立前,中國的官方使者、商人、僧人就曾到過現今泰國境內的古國。秦漢時期,中國的生意人到過泰國的南部,由于泰國地處海上絲綢之路的要處,“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進行貿易往來和文化交往的海道交通大動脈,主要有東海起航線和南海起航線,其中,南海起航線途經多個東南亞國家,早在漢武帝時,中國海船就攜帶大批絲綢、黃金,從雷州半島起航途經今越南、泰國、馬來半島、緬甸等國。在明朝時期的“鄭和下西洋”是中泰友誼關系史上的最大盛況,其中兩次到暹羅國,受到當地人民的歡迎,他帶去了中國先進的造船工業和航海技術,至今在泰華人中還流傳著許多有關中泰友誼的傳說。二戰后,中泰兩國關系受冷戰的影響,兩國之間存在短暫的交往停滯,但民間的交往卻始終未斷。新中國成立以后,在1975年7月1日,中泰兩國正式建立了外交關系,意味著中泰友好關系進入到一個全新的時期,從此兩國領導人相互訪問密切。80年代后,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兩國進入了政治、經濟、文化全面交流的時期。進入21世紀后,在中國—東盟自貿區等合作框架下,中泰兩國關系開始進入“全方位、深層次、高水平”新階段,朝著戰略合作方向發展,在“一帶一路”、橋頭堡戰略以及湄公河區域等戰略發展對中泰兩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交流與合作起到了空前發展高度。
中泰兩國1975年7月1日起正式建交,至今已40多年,中泰兩國在經濟、貿易、科學等各個領域都取得了長足進展。在這40多年里中泰兩國不但高層互動頻繁,民間的交往更是愈發頻繁。尤其是體育文化方面,在中泰兩國建交之前中泰民間武術交流活動就已經開始了,在1921年,拳擊總監拍耶難鐵盛獲中華總商會首腦仝寅協助,策劃中泰第一次民間武術交流活動,后來,中泰武術交流活動一直延續到今天。在60年代末,武術宗師李小龍在泰國曼谷拍電時,先戰勝著名華僑拳師陳阿金,后經過阿金介紹與當地最有名氣的拳王查兒交流。1977年中國武術、技巧代表團訪問泰國,而后排球、擊劍、藤球、足球隊、乒乓球隊等相繼訪問泰國,男子籃球參加了在曼谷舉行的第一屆泰國王儲杯籃球邀請賽,之后幾年兩國體育記者相互訪問,1986年中國羽毛球隊總教練王文教前往泰國,為泰國羽毛球訓練班講課,1987泰國體育科學中心負責人蘇南徳·普雷克薩切瓦(女)和帕薩科恩·西里菲特來中國考察,并接受體育科研的培訓,1989年泰國奧委會代表團訪問中國,1991泰國體育科研人員來華,分別在北京、成都接受運動醫學、體育科學和運動訓練項目的培訓,1988年國家體育總局組建三支國家男子藤球隊,赴泰國、馬來西亞等國訓練學習,進一步提高我國的藤球技術水平。1999年中泰高等教育合作備忘錄(包含體育教育、競技訓練)。2001年在廣州舉辦首屆中泰拳擊散打比賽,到現在已經連續舉辦十多屆中泰武術散打比賽。2013泰國曼谷華目國家體育場舉行中泰乒乓球友誼賽。2015年中泰建交40周年舉行世界泰拳爭霸賽。通過體育文化活動交流,促進兩國之間文化發展交流的平臺。
中國武術與泰拳都具有重要的國家文化地位,以中國功夫VS泰國泰拳為主題的比賽是國內最為普遍的中外對抗競賽,不僅武林風、英雄傳說等賽事在舉行此類型比賽,更有“中泰K-O爭霸賽”這樣專門以中泰對抗為主題的系列賽事逐漸增多。交流才能使人進步,中泰對抗正是起到了取長補短的作用。散打VS泰拳最難統一的就是規則,因為對于散打運動員來說,除了拳、腿之外,摔法是他們的主要進攻手段。但對于泰拳手來說呢,除了基本的拳、腿技法,膝、肘的運用才是他們真正的殺手锏。散手技法是以增強體質、交流技藝,提高技術水平為出發點取舍動作和使用方法。對抗性為散手的基本特征,它根據對方技擊動作隨機轉移,并斗智、較技。泰拳以兇猛、殘忍、無堅不摧而聞名天下。由于歷史、地理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致使泰人以練拳習武來強身健體,保家衛國。由于練習方法的獨特性也使他們練就了堅忍不拔的民族斗志,具有鮮明的特色和技擊特點。泰拳是泰國重要的文化標示之一。
中國散打與泰拳風格特點不同,在中國武術文化與傳統的武德思想之中,表現出了“仁愛”、“和諧”等傳統文化意蘊,中國武術文化以儒家思想“仁和”為主。泰拳文化中表現出的攻擊性與暴力性以西方的暴力美學文化相吻合。中泰武術文化交流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提高武術文化發展。
現代藤球運動的產生雖歷史不算太長。泰國前教育部長科·喬哈利對推廣藤球運動作出了一定貢獻,被認為是“現代藤球運動之父”。喬·哈利經過努力,使藤球于1965年被正式列為兩年一度的東南亞運動會的正式比賽項目并開始在東南亞國家中流行起來。1982年藤球作為表演項目進入亞運會,并被列入1990年北京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中國藤球運動發展較為緩慢。1987年底,亞洲藤協率隊來華訪問表演,精彩的表演賽令眾多中國觀眾大飽眼福。這次訪問對我國的藤球發展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從此中國也開始這方面的研究,并積極介紹并推廣這項具有東方特質的競技運動。泰國把藤球作為國球,就像中國的乒乓球一樣,深受泰國大眾的喜愛與關注,泰國的藤球是世界水平最高的國家,首先正式藤球比賽是在1945以網的使用為標志。在1990年第十屆亞運會上男子團體取得第四名成績,1998年在泰國曼谷舉行十三屆亞運會增設了女子團體賽和單組賽,1999我國女子獲得越南邀請賽冠軍,同年獲得泰國舉行的泰王杯冠軍,我國女子藤球水平與世界強國差距不太明顯,相反男子藤球與高水平國家差距比較明顯,從技、戰術和運動心理方面都需要改進,藤球是民間民族體育項目,中泰兩國藤球運動項目交流有利于兩國民間交流、穩定發展,不斷加強以泰國國家藤球隊交流有利于提高我國的藤球水平。
體育賽事通常能形成組織內外多個層次的跨文化立體傳播,為多角度公共外交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機遇,從而彌補了傳統外交傳播的剛性、單向性與選擇性的不足。傳統外交中,常常帶有灌輸性與強制性,而在舉辦體育賽事的過程中,政府、非政府組織、民間團體、觀眾等相聚在一起,彌補了傳統外交這一不足。運動員在體育競技賽場上切磋技藝,而非政府組織、民間團體之間又能進行深度的交流,體育賽事為各個國家提供了一個相互了解與切礎藝術的平臺,公共外交中的主體與受眾平等性也不斷凸顯。中泰2013泰國曼谷華目國家體育場舉行中泰乒乓球友誼賽和2015年中泰建交40周年舉行世界泰拳爭霸賽,體育文化交流對兩國之間外交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近年來,由于中西方文化交流頻繁,體育競賽的形式被吸納到泰拳比賽中,并形成了完善的職業化比賽制度,制定了比賽規則和擂臺比賽,隨著中泰武術的比賽活動增加,各大媒體大力宣傳,一些國際大賽中也舉行中泰拳王爭霸賽等等,我國的泰拳賽事也逐漸興起。最近幾年河南衛視舉行的武林風中泰對抗賽,讓我們看到中泰兩國武術散打技術、戰術的發展變化,兩國不同武術文化的交融,對中泰武術文化發展起到的積極的作用。現在,很多個國家成立泰拳運動,包括在中國、日本、韓國以及歐美很多國家,加快了泰拳文化的發展。慶祝中泰建交40周年,中國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世界泰拳理事會和國際業余泰拳聯合會在廈門舉辦“拳威2015世界泰拳爭霸賽系列賽事”是中泰合作舉辦了作為世界最高水平的泰拳爭霸賽,同時,世界泰拳理事會組織了16個國家的高水平選手前來中國進行對抗賽。此次中泰聯合舉辦的世界拳王爭霸賽,中泰共舉行3場友誼賽慶祝中泰兩國建交40周年,加強兩國武術文化交流,對兩國的和平交往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體育交流在國際關系中的作用和地位越來越突出,世界各國普遍重視利用體育手段展示本國文化,宣傳自己的價值觀,提高和擴大國家的影響力。中泰體育文化交流主要集中在武術項目,其次是藤球及其他球類項目,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交流還相對較少,我們要逐漸使中泰體育文化交流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充分發揮體育組織活力作用,促進中泰兩國的官方體育交流與民間體育交流,加強協調與合作,通過與泰國體育文化交流,學習泰國優秀的文化,擴大中泰兩國的競技體育和大眾體育發展,共同提高中泰體育文化事業發展。中泰兩國積極發揮體育外交優勢,通過體育交往來促進政治、經濟、文化事業發展,同時,我國要大力發展體育文化,加強與東南亞國家和歐美國家的交流與合作,擴大我國在國際體育領域的話語權,更好的輻射東南亞、南亞國家,為世界體育事業做貢獻,共同努力營造良好國家體育賽事氛圍,以體育為交流平臺,加強與各個國家的相互交流與合作。中泰體育文化交流凸顯兩國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交流,不僅有利于兩國體育文化事業的發展,更有利于共同促進世界體育文化事業發展。
[1]孫婭.從地緣政治看中泰關系[D].中共中央黨校,2014.
[2]朱振明.中泰關系發展中的一個亮點:中泰文化交流[J].東南亞南亞研究,2010,4.
[3]張兆龍,李乃瓊.中國—東盟體育合作共同體的構建研究[J].東南亞縱橫2005.
[4]李明達.公共外交視野下體育賽事的傳播策略研究——以中國—東盟國際汽車拉力賽暨中國—東盟媒體拉力賽為例[D].廣西大學,2014.
[5]宋衛東.中泰兩國拳術的綜合分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2.
[6]趙志鵬.中、馬、泰三國國家男子藤球隊比較分析與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
[7]李澄波.猶如功夫片的藤球比賽[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6.
[8]張慧聰.中美關系正常化始末及其對世界政治格局的影響[D].上海師范大學,2015.
G80
A
1006-8902-(2017)-11-SY
云南省民族文化研究院、東南亞南亞西亞研究中心項目(YNMZDX1603)。
寸亞玲,女,云南民族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民族傳統體育、社會體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