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尤琳(廣東省中山市東區水云軒小學 廣東 中山 528400)
武術教學在中小學體育課中的價值分析
□ 尤琳(廣東省中山市東區水云軒小學 廣東 中山 528400)
武術,作為中華五千年文明流傳下來的運動與文化,有著極大的傳承與發展意義。盡管國家將武術教學納入了中小學體育課堂中,但部分學校由于經驗不足、認識不強,導致武術教學的開展不利。筆者將對武術教學對中小學生體育課堂的價值進行一定分析,并提出對目前武術教學的改進措施,以期幫助廣大教育工作者。
武術教學 中小學生 體育課程 價值分析
自我國春秋戰國時期中華武術誕生以來,盡管經歷了幾千年的變化與改革,中華武術至今仍有旺盛的生命力,其原因是即使在科技高度的現代社會,武術仍然具有很強的價值,這些價值不僅體現在物質層面上,更表現在中華民族精神的方方面面上。因此,對中華武術保有極大的重視,做好其傳承、開發的工作,讓其價值為社會主義的新中國所服務,是目前不可忽視的重要任務。而作為未來祖國建設的中流砥柱,社會主義的接班人,中小學學生是傳承與發揚中華武術的最好人選。同時,積極在中小學體育課中推廣武術教學,也能發揮武術對于青少年成長時候的重要價值。
中華武術是中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中的一類,具有教育、健身、娛樂功能的同時,也機富文化與科技內涵,是非常具有價值的一項傳統活動。而在目前國家中小學體育課堂中,盡管設有武術教學的模塊,但只占整體體育課程內容中的極小一部分。甚至部分學校沒有按照相關規范進行武術教學,只采用如播放武術視頻等流于表面的教學方式,或是用文化課程替代武術教學的體育課。開展了一定武術教學的學校,也基本以基本功、武術套路的教學為主,并未觸及中華傳統武術的核心內容,一定程度上缺乏了實用技法,導致學生學習興趣較低,武術教學的開展也較為緩慢。
2.1、武術教學有利于中小學生的生長發育
首先,我們需要認識到傳統武術教學有別于競技體育,強調更快更高更強的競技性。傳統文化武術教學內容較為簡單,可操作性也較強,易學且實用,更適合仍在生長發育的青少年進行學習。通過系統性地學習武術,平日里注重武術教學的鍛煉,能有效提高青少年的心肺功能,并促進青少年體態的全面發展,讓青少年獲得形態美、動作舒展、身姿矯健等優點。此外,通過對傳統武術的學習,能有效鍛煉青少年的反應力與平衡感,幫助身體素質的全方位提高。總而言之,傳統武術的學習能夠讓青少年的力量、速度、耐力、靈敏、柔韌等綜合身體素質得到充分的提高。
2.2、武術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自中華武術起源以來,武術不僅僅是一項強身健體、御敵自衛的技能,更是一個中華文明精神的載體。中華武術的背后大多承載了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因此,在中小學體育課堂上開展武術教學,在有效鍛煉青少年身體素質的同時,能將中華傳統文明中的愛國主義精神與民族使命感傳授給學生。同時,儒家的仁學思想也是中華武術的文明精神中的重要一環,具體體現為“仁、義、禮、信、勇”等方面。這些精神品質與目前國家中小學推行的“尊老愛幼、誠實守信、文明禮讓”等思想相吻合,通過武術教學的方式,能夠更好將傳統優秀品質傳授給中小學生,幫助其更好地成長。
2.3、武術教學較低的需求適合在中小學展開
在中小學體育課堂中推廣的武術教學以初階為主,因此,其教學的開展不受場地、器材等硬件條件的制約,只需要一塊面積較大的場地就能很好進行教學。同時,中華武術對青少年的性別、年齡沒有做過多要求,各年齡層次與性別都能較好融入武術的教學中。此外,中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范圍,自由選擇適合自己鍛煉的內容,從而做到個性化體育課堂的建設,讓學生參與體育課的積極性更強。在我國經濟目前仍不發達,中小學體育設施還未完備的中小學,積極推廣武術教學能較好彌補學校硬件設施不足的情況,同時對學生做到充分的身體素質鍛煉與文化教育工作。
3.1、健身價值
中華武術內容非常豐富,且形式多變,武術套路拳術、器械與對練,搏斗運動有散手、推手與短兵等。中小學生可以根據自我需求與自我興趣,合理選擇項目進行學習,從而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
武術動作對人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尤其是要求學生反應速度較快。因此,經常參與武術學習的學生能夠有效鍛煉大腦與神經系統,讓平日學生里緊張工作的大腦得到充分的放松,使大腦興奮與抑制的過程互相交替,有效減緩腦力疲勞。武術學習,對減緩學生課業壓力、陶冶情操是非常有利的。同時,武術鍛煉對正在成長的中小學生心血管機能有著積極有效的作用。相比于不鍛煉的學生,習練武術的學生耐力更好,能較快適應強度較大的運動,運動結束后也能較快恢復體力,也能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此外,武術的學習也能很好鍛煉學生肌肉的工作效率,換句話說,學生的動作速度增快、靜態力量增強、動作的協調性與力度也有著顯著提高。習練武術也能夠促進青少年的骨骼發育,中小學階段是青少年成長發育的重要時期。通過一定程度的武術鍛煉,能夠有效幫助學生生長發育,關節結構與功能得到充分發展,青少年的個子也能有效長高。
3.2、娛樂價值
中華武術是一項觀賞性很強的活動,許多中小學生,尤其是男學生對中華武術有極大的興趣愛好。通過觀賞武術表演、武術藝術,能夠獲得較強的愉悅感,而其較高的觀賞性也是學生們積極主動學習武術的原因之一。中小學生在進行武術鍛煉時,通過投入到極具神韻美的肢體動作中,能夠有效放松身心,減緩平日里緊張呢學習工作。在中小學生產生對武術學習的欣賞與動力后,在他們鍛煉的過程中,指導教師對其進行積極的鼓勵,青少年能獲得較強的成就感,從而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武術的熱情。
3.3、人文價值
武術不僅僅是一項體育活動,它更是一項中華文明長河中的文化。武術從產生到發展,整個過程中無不受到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的浸潤與熏陶。武術的發展過程中,融合了儒家、易學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思想與文化觀念。其獨特的理論體系,武術顯示出其獨有的科學性與哲理性。武術教學,并不僅僅從鍛煉中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出發,更是通過武術的學習,將中華文明的傳統文化思想與文化觀念,傳承給祖國未來的棟梁。同時,武術學習帶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中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許多習武之人為國捐軀的具體例子,能夠深刻領會愛國主義的意義,從而進行了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
同時,武術學習也能讓青少年養成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的高尚道德情操。中華武術講究謙虛為人、點到為止,在體育課堂上相關教育工作者也應該強調這一點,武術鍛煉的過程應該以謙讓、互助的狀態為主。因此,在中小學武術教育當中也要不遺余力地貫徹這些思想和準則,以武術傳統美德為依據,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學為載體,努力把這些優秀的武術思想傳給學生們,培養他們高尚的武德。
武術教學還能夠較好培養學生自強不息、自信自立的品格。武術作為一類具有一定對抗性的運動,要求練習者擁有較為強大的精神意志,青少年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收獲勇敢自信的品質,不輕言放棄,練就較為堅韌的品質。在愈發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擁有自信果敢與堅韌不拔的品質能夠幫助學生更好面對困境,激發出更大的力量。
4.1、加強學校師資力量的建設
當前中小學體育課武術教學開展不利的因素較多,但主要因素是學校師資力量的缺乏。根據國家相關調查,目前近九成的中小學武術教學缺乏專業的教師,絕大多數學校由體育老師直接擔任武術內容教學的任務。由于缺少必要的專業素養,多數體育老師難以很好地將武術教學傳授給學生。因此,學校應該加大對體育教師的培訓工作,定期組織體育教師進行專項的武術專業素養培訓,進一步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水平,全面推進武術素質教育工作。
4.2、將武術鍛煉推廣至課間活動
較長時間課間大活動,是目前新課改要求下出現的新型體育組織形式。將中華武術鍛煉引入體育課間大活動,能夠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又將中華武術背后的中華美德與傳統思想得到了傳授。學校可根據實際情況,編排中華武術操,作為傳統廣播體操的補充,同時達到讓學生放松身心與得到武術鍛煉的目的。
4.3、根據地域特征開展武術教學
中華武術在其漫長的發展歷程中,根據各地地理環境、民風習俗的不同,形成了極具鮮明地方特征的不同武術文化。舉例而言,在我國的武術文化中,有“南拳北腿、東槍西棍”的區別,也有“少林、武當”的區分。因此,各個地區的中小學可以因地制宜地地進行教材編排,從實際出發,選用被本地學生所熟悉的武術內容進行教學。注重由于地域差異而產生的不同流派、不同拳種在武術教學中的運用,完善當地學校武術課堂教學體系,提高武術課教學質量。
4.4、加強傳統武術在教學中的比例
目前中小學體育課堂中的武術教學內容局限性較大,以武術基本功與武術套路為主,缺乏對傳統武術的教學。因此,學生對于武術的學習興趣較低,對武術鍛煉的積極性也不高。學校應該適當引入傳統武術的教學,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一定程度上對學生進行教育工作,能夠較好激發學生學習武術的興趣,并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4.5、加強示范教學,提升教學水平
盡管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導致理解能力較弱,但也因此學生的想象與模仿能力相對成人更強。在體育課堂用的武術教學中,相關指導教師應當充分利用這一特點,采用更為直觀有效的教學措施,在講授課程過程中,做好示范作用,并且注意示范的準確性與規范性。在武術教學中,由于武術的動作套路對連貫性要求較強,因此教師應當在教學中,做好分解教學,一步一步將武術動作教會給學生。舉例而言,武術套路中的過度動作是整個武術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部分身體協調性較差的同學難以連貫流暢的做好過度動作。而教師在示范教學中,應適當放緩動作的速度,讓學生能精確把握每一個動作的走向。還可將動作進行適當拆分為上半身與下半身兩部分,通過分批次分步驟的示范,能讓學生較快掌握武術套路中的難點。同時,因為武術套路的步驟較多,數量龐大,學生僅僅從一個方向進行學習,難以完全領會武術教學中的全部內容。所以,教師在示范的過程中,應當注意多角度、多方位的示范。首先,應當在學生正面展示整個武術套路過程,其次在側面或套路需要的角度,教師進行示范工作。最后,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教師可以進行鏡面示范,讓學生更好掌握武術套路內容。相關的體育教育工作教師可以互相幫助,同時多角度多方位地進行示范工作,讓學生通過同時間的比較,能清晰地觀察整個武術套路,使學習效果更好。
綜上所述,將中華武術納入中小學體育課堂,有利于學生養成勤奮鍛煉的良好習慣,提高身體素質,學習并掌握中華文明傳統文化思想與文化品質。武術教學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有著不可磨滅的重要價值,因此廣大學校與教育工作者要更好開展武術教學工作,保障祖國未來中流砥柱的健康成長。
[1]蘭孝國.學校武術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強調應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3,3(27).
[2]李光全,張元河.方法、現狀與中國意識:高校武術教學改革新探——基于武術原初素質和精要的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3,47(11).
[3]孫喜和,李柏武道必修化過程中的教育投資研究——兼談對我國武術教學的啟示[J].體育與科學,2013,34(2).
[4]張曉林,陳新鍵,毛振明.我國大中小學體育課程有效銜接現存問題及改進思路[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5,49(2).
[5]陳寧.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學內容選擇的歷史變遷路徑與特征[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3,32(2).
[6]陳新生,邵金英.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的理念與現狀分析[J].安徽體育科技,2013,34(1).
G85
A
1006-8902-(2017)-11-ZQ
尤琳(1986-),女,河南鄭州人,本科,小教高級,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