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艷(山西醫科大學晉祠學院 山西 晉祠 030025)
基于快樂體育教學需求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初探
□ 姜艷(山西醫科大學晉祠學院 山西 晉祠 030025)
快樂體育是寓教于樂理念在體育教學中的延伸,其在教學實踐中,要求教師能夠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情緒變化,并在運動中培養學生學習體育的快樂感、滿足感。在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快樂體育是新課程改革下的一個主要方向。本文從快樂體育的基本概述出發,結合教學實際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途徑進行探索。
快樂體育 高校體育 教學改革 途徑
“快樂體育”是從終身體育和個人發展需要角度提出的一種新的體育教學理念。在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快樂體育的實現需要三個條件的支持:其一,教師教學理念的變革,即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不僅自己能夠獲得快樂,還能夠將這種情緒傳遞給學生,利用新穎、有趣的教學方法,強化學生的體育運動中的的快樂體驗;其二,學生應該具備健康的思想理念以及一定的身體素質,健康的思想理念是學生樂于參與體育運動的前提,身體素質是學生參與運動的基礎,只有做好了生理和心理上的準備,學生才能在體育運動中真正做到“樂學”;其三,相應的運動條件,快樂體育并不意味著“放羊”,在體育運動中,教師只有依據一定的教學條件才能為學生設計出豐富多樣的體育項目,進而保證快樂體育效果。
基于快樂體育的教學需求,高校的體育教學改革呈現出以下特點:(1)在教學指導思想上,強調以學生為本,要求教師在實踐中能夠將育體與育心相結合,以促進學生德、智、體的全面發展;(2)教學角色發生了轉變,與傳統的教師主導課堂不同,快樂體育的主體是學生,而教師只是運動中的指導者,教師與學生在角色上的變化是快樂體育構建的前提;(3)教學組織上更加自由、開放,在傳統體育教學中,教師處于示范指導的地位,學生通過模仿學習運動技巧,而在快樂體育的需求下,課堂教學組織結構更加多樣化,教師可以利用分組合作的方式,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開展訓練,當然,這并不意味著課堂紀律就應該自由散漫,相反,教師應該根據教學目標,對學生的合作學習情況提出指導,以有效控制體育課堂的發展方向。
2.1、融入快樂體育理念,以指導體育教學改革
高校在體育教學改革過程中,要想保證快樂體育的落實效果,最重要的就是要從思想觀念上進行轉變,將快樂體育納入到教學指導中來,為教師的教學活動,以及學生的教學參與提供必要的指導。根據上面的分析,快樂體育的內含非常豐富,而融入到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來,我們首先要堅持“健康第一”的理念,即教師應該重新認識體育教學的目的,將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作為體育教學的核心目的,扭轉學生為了獲得學分而參加體育鍛煉的功利心理,利用安全、有效的體育訓練,促進大學生的身心發展;其次,堅持“快樂體育”的理念,體育運動的過程也是學生釋放自我,獲得快樂的過程,如果整個體育鍛煉過程都是在教師的逼迫下進行,那么學生還有什么快樂而言呢?基于此,高校體育教師應該秉承著快樂的理念,時刻關注學生的運動體驗,讓學生在運動的汗水與疲憊中也能夠“玩的痛快”;最后,堅持“終身體育”的理念,利用快樂的理念,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進而形成主動鍛煉的習慣,為學生的終身體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2.2、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必須要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長期以來,我國高校的體育教學都是以教師為主體,教師控制著體育訓練的內容,學生參與鍛煉的方式等,大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主意識和自我鍛煉能力,這種被動的教學方式只能引起學生的抵觸和反感,基于此,高校的教學改革應該從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出發,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以激發學生參與運動的主動性。在堅持學生主體地位的體育教學改革中,教師的地位不可忽視。在快樂體育教學需求的指導下,首先教師要成為一個快樂的人,并將自己積極樂觀的體運動態度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在教師的感染下能夠主動參與到運動項目中來;其次,在教學中注意自身言行舉止對學生的示范引導,利用生動幽默的語言為學生營造一個積極的運動氛圍,同時還應該調整傳統體育教學環節,為學生預留出一部分的自由活動空間,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運動項目,這樣才能夠保證將體育運動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而學生也能夠在自由的運動氛圍中獲得更多的快樂與滿足。
2.3、做好情感溝通,落實快樂體育教學的多重目標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學的主要任務不僅是幫助學生學習專業知識,更是為了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構建健康的情感價值理念。體育教學也是如此,根據課程改革以及快樂體育的教學需求,教師不應該將改善學生的身體機能,作為唯一的教學目的,而是應該注重體育鍛煉中的情感溝通,與學生進行平等的情感交流,讓學生在得到身體鍛煉的同時,也能夠獲得心靈上的滿足。在高校體育的情感教學中,教師首先要主動與學生進行情感溝通,用關愛作為師生關系重建的基礎,耐心引導學生參與體育鍛煉,提高學生對快樂體育的理解;其次,開展差異性教學,學生由于身體素質、興趣愛好、性別等方面的差異,對于運動項目的選擇也會有所不同,因此,教師應該從客觀差異出發,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運動選擇,并根據學生在運動中的表現,與其展開情感溝通,及時排除學生的心理障礙,主動體驗參與鍛煉的快樂;最后,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自我展示空間,并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的運動中來,如在排球、籃球等球類運動中,教師可以以運動員的身份參與比賽,與學生打成一片,與學生共同體會運動的快樂。
2.4、創新教學方法,注重對快樂體育資源的開發
基于快樂體育的教學需求,教師在體育教學改革中應該主動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單一示范教學模式,為學生不斷探索、創新多種教學方法,以豐富體育教學資源,讓學生在參與運動中獲得快樂。在創新教學方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音樂引入到體育運動中來,利用音樂的節奏感,激發學生運動的熱情,例如在準備運動中,教師可以利用活潑、歡快的音樂作為引導,打破過去熱身運動內容單一、形式僵化的情況,讓學生在節奏鮮明的音樂中振奮精神,加強運動,以提高肌肉的靈活度以及運動神經的興奮度;在整理運動中,教師則可以利用舒緩、悠揚的音樂為學生營造舒適的運動氛圍,讓學生的肌肉逐漸由興奮狀態轉為常態,以有效避免學生運動后抽筋等情況。此外,教師還可以將舞蹈引入到運動中來,如在籃球訓練中,教師可以將籃球動作設計成籃球操,并在音樂的配合下,提高學生傳球、運球的動作技巧;將多媒體技術引入到教學中來,如為學生播放專業的體育比賽,讓學生在觀看中融入情境,在感受賽場精神的過程中激發自我的運動熱情。
2.5、優化教學內容,設計并運用體育游戲
教學內容是教學實踐的載體,在快樂體育的教學需求下,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的過程中,應該更多地增加“快樂”因素,讓學生在活潑有趣的運動中,獲得身心的健康發展。談到體育中的“快樂”因素,就不得不提到體育游戲。近年來,隨著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深入,體育游戲以其獨特的教學優勢收到了教師的清理,越來越多的教師參與到體育游戲的設計與實踐中來,為快樂體育的發展提供了契機。在高校體育運動中,教師應該靈活運用體育游戲,為學生營造愉悅的運動氛圍。例如為了鍛煉學生的奔跑能力和反應能力,教師設計了“你抓我救”游戲,在游戲中,教師現將球場的中圈劃為“禁區”,將學生分成兩隊,第一隊中選擇5名學生為追逐者,第二隊學生將在場內任意跑動,追逐者將抓到的學生放入禁區內并派人看守,被追逐者可以避開看守去營救抓到的人,擊掌后算是營救成功,直到所有的人抓捕入禁區或者營救者全部被營救完游戲結束。這樣的游戲設計比單純的跑步訓練要有趣的多,也有效的多。
2.6、開展教學合作,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效果
體育運動中要求合作的項目非常多,而這也是鍛煉學生合作意識、合作能力的好機會。在快樂體育教學的需求下,教師一方面要利用相應的運動項目,如籃球、排球等,為學生提供合作的空間;另一方面還應該注意觀察,加強對學生合作方法的指導,以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團隊中發揮自身的優勢,并體驗體育鍛煉的樂趣。在合作教學中,教師可以以體育游戲的方式,為學生提供合作的機會,例如在“鏈接加速”的體育游戲中,教師根據教學目的為學生設計游戲方法,即參加游戲者按要求被劃分為四個小組,每組學生排成一排,后邊的人左手抬起前邊的人的左腿,右手搭在前邊的人的右肩形成小火車,最后一名同學也要單腳跳步前進,不能雙腳著地;場地上劃好起跑線和終點線,其距離為30米,出發后需要繞過障礙物回到起點,每組所用時間最少者獲勝。這樣的體育游戲,將學生形成了一個整體,而個體的價值是在集體中體現的,學生在總結失敗與成功的經驗時,必然會反思自己的合作過程,并逐漸認識到團結協作的重要性,進而在與團隊成員的磨合中體驗運動的樂趣。
2.7、注重生活化教學,提高體育訓練的針對性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學生所接觸的運動項目與現實生活越接近,其參與體育運動的主動性越強,而從中獲取快樂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從快樂體育教學需求出發,高校體育教師應該從大學生的客觀實際出發,結合生活化教學理念,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首先在教學設計中,教師應該將學校體育與生活體育相結合,理解當前我國社區體育鍛煉器材的實際情況,如許多社區只具備簡易的籃球場以及一些常見的運動器材,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的時候,應該實事求是,為學生提供一些簡單易行,能真正延伸到生活中的體育項目;其次,為學生開展一些喜聞樂見的運動形式,并注重學生的差異性,如對于男生,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籃球、足球、羽毛球等運動;對于女生,教師可以選擇排球、羽毛球、舞蹈、瑜伽等運動項目,以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最后,對教材中的體育運動內容,應該進行適當調整,以降低訓練的難度,讓學生能夠在有層次的訓練中,逐步提高運動水平,并獲得成就感。
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高校的體育教學改革也悄然展開。在傳統高校的體育教學中,體育只是學生獲得學分的一個科目而已,多數學生的參與熱情不高,更不要提從運動中獲取快樂了。針對這一問題,我國在體育教學改革中應該從快樂體育的教學需求出發,做出教學調整,注意吸收國內外在快樂體育落實方面一些較為先進的方法,從根本上改變單調、呆板,教師單向控制教學的局面,激發學生熱愛體育運動,主動參與鍛煉的動機;同時在運動中開展積極的思想情感培養,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李東亞.倡導“快樂體育”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6,(05).
[2]朱二剛,馬倩,杜天華.體育權利維護視角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現狀與實現路徑[J].體育研究與教育,2016,31(03).
[3]曉梅.基于快樂體育教學需求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6,24(08).
[4]高明信.馬斯洛人本哲學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幾點啟示[J].山東體育科技,2016,38(03).
G807
A
1006-8902-(2017)-11-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