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巖市林業局 袁永亮
?
關于加快發展林業新興產業的調研報告
○龍巖市林業局 袁永亮
林業是龍巖市的一大優勢,一大支撐,也是一大潛力。近年來,在各級政府和林業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下,多管齊下,多措并舉,林業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林業新興產業迅速崛起,新興產業產值逐年增加,取得了明顯成效。但由于缺乏統一規劃、體制機制不活、科技引領不強、政策引導不足等原因,全市林業新興產業沒有形成真正龍頭和規模效益,林業資源優勢和林業新興產業潛力有待進一步發揮和挖掘。充分挖掘潛力和發揮優勢,大力發展林業新興產業,不僅是推進林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林業產業加快轉型升級的需要,更是積極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方案實施,實現山區農民精準扶貧和精準脫貧的戰略選擇。
1.竹業發展勢頭強勁。通過實施 2007—2016年10年竹業豐產工程,全市竹林面積從245.85萬畝增加到307.65萬畝,竹業產值從12.89億元增加到31.87億元(其中筍1.19億元)。竹材加工企業248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4家,市級龍頭企業11家。有中國馳名商標1件、省著名商標6件、省名牌產品4個。竹產品從傳統的竹牙簽、竹香芯、竹涼席向竹炭、竹醋液、竹纖維等高新產品發展。上杭豐農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即食筍成為民航特供食品,連城鑫晟大有限公司的竹炭加工技術達到全國先進水平。
2.林下經濟蓬勃發展。2016年,龍巖林下經濟經營面積達895.26萬畝,實現產值144.59億元,產值比增17.3%,占全省616億元的23.47%,位居全省第二。參與林下經營的林農戶數14.27萬戶,合作社(協會)673個。武平、連城成為全國林下經濟示范縣。林下經濟逐步成為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成為興林富民的新領域。
3.花卉產業方興未艾。形成了以漳平永福為中心的杜鵑花產業帶、以連城朋口和上杭古田為中心的蘭花產業帶、以武平城關為中心的富貴籽和虎舌蘭產業帶、以新羅區為中心的觀葉植物和鮮切花產業帶等四條花卉產業帶。2016年實現花卉產值56億元。
4.森林生態旅游持續升溫。以漳平天臺山國家森林公園為依托成功開發水上茶鄉九鵬溪旅游之后,龍巖森林生態旅游加快發展,相繼涌現武平梁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森林生態旅游開發、龍巖國家森林公園江山風景區森林生態旅游開發、上杭西普陀山旅游開發、福建汀州森林公園開發。全市已授牌森林人家138家。2016年,全市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森林人家接待游客達624.03萬人次,實現直接收入近7.09億元,創造社會總產值24.96億元。
5.生物質能源開發異軍突起。利用木竹加工剩余物生產的生物質顆粒作為新型燃料已開始在我市的漳平、武平、上杭規模生產。武平福建青龍林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投資 16 016 萬元的無患子能源林基地建設與加工項目,現已種植9000畝;計劃投資 15 000 萬元的永定縣油料能源林建設項目,現已落實100畝廠房用地,種植基地2000畝,建立良種繁育馴化基地100畝。
6.油茶和香精香料產業蓄勢待發。全市現有油茶林面積27萬畝,茶油生產加工企業8家。2011年我市首家生產香精的長汀勁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后,香精香料產業被業內人士關注。該公司利用互葉百千層、澳洲山蒼籽等提取的香精,產品用途廣泛,供不應求,企業一直有較好收益,2016年產值達到9000萬元。
7.陸生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與經營利用成新亮點。目前我市成功馴養繁殖與經營利用的陸生野生動物有駝鳥、梅花鹿、麝、野豬、山雞、孔雀、竹鼠、豪豬、果子貍、棘胸蛙等,年產值近億元。上杭縣私營企業家華星先生個人出資3000萬元養殖梅花鹿、麝,并成功開發鹿血酒、鹿血膠囊和麝香等產品;連城縣華宏鹿業有限公司投資3100萬元進行梅花鹿馴養繁殖,建設全省最大梅花鹿養殖基地,生產超微鹿茸粉、鹿酒和鹿類咀嚼片,取得一定成效。
一是加快推進林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需要。隨著整個經濟結構的進一步轉型和戰略調整,全面加快林業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顯得愈加緊迫。大力發展林業新興產業,盡快走出一條低消耗、集約化、科技型的林業新興產業發展新路子,是促進林業產業加快戰略轉型升級,推進林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林業產業全面提質增效的戰略所需。
二是全面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發展的需要。2016年9月,《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實施方案》正式發布實施,這既是中央對福建省的充分信任,也是福建省和龍巖市發展的重大機遇。實施方案明確了6個方面、26項具體改革試驗任務,特別是對綠色產業發展實行績效評價考核,林業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大力發展綠色新興產業提出了新的迫切要求。
三是共同推進脫貧攻堅的需要。實現貧困地區精準扶貧和精準脫貧是黨中央和國務院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也是我省和我市“十三五”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攻堅任務。林業是我市的一大優勢,林業產業尤其是林業新興產業,是山區農民“靠山吃山”、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渠道。發展好林業新興產業,對我市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四是全市林業新興產業已經形成良好的基礎。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和林業部門高度重視推進林業新興產業發展,通過政策支持、宣傳引導、資金扶持等舉措,使一批林業新興產業異軍突起,初步形成了以竹業、花卉、森林旅游、陸地野生動物馴養繁育利用、生物制藥、生物質能源、油料林建設、林產中藥材以及森林食品等為主的林業新興產業,為下一步全面制定規劃、大力推進林業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編制專項規劃。為了增強林業新興產業發展的戰略性和前瞻性,合理布局全市林業新興產業,科學開發利用林業產業資源,統籌謀劃全市林業新興產業有序發展,建議從林下經濟、花卉產業、油茶產業、生物醫藥、森林旅游、生物質能源等方面組織編制《龍巖市林業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規劃》。在編制規劃時要注重把握好三個原則,一是注重區域優勢和特色原則,二是注重高起點、高標準原則,三是注重前瞻性和指導性原則。
2.加強政策扶持。我市于2003年在全省率先開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通過多年探索和實踐,取得了明顯成效,林農真正有了對林地的使用權,廣大林農已逐步成為發展林業新興產業的市場主體。建議我市在中央和省出臺關于扶持林業新興產業發展既有政策基礎上,結合我市實際和發展規劃,專門制定扶持我市林業新興產業發展的具體政策措施。
3.強化科技引領。建議加快構建林業新興產業科技服務平臺。市、縣兩級林業部門可設立專門的林業新興產業科技服務中心,明確具體人員,全方位為林業新興產業提供科技支持和服務;加強企業與科研院所合作,加快科技的研發和成果的轉化應用,加強科研院所對全市林業新興產業的全面指導和服務。有計劃開展全市林業新興產業發展職能培訓,力爭通過2-3年時間培育造就一批我市林業新興產業發展的科技引領者和帶頭人。
4.創新體制機制。通過引導廣大林農積極參與,企業龍頭帶動,建立促進林業新興產業發展的新型體制機制。政府部門建立“三個一”的長效機制,即有一支相對穩定具體抓林業新興產業的隊伍,有一張清晰的全市林業新興產業發展的藍圖,有一套相對穩定的扶持林業新興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鼓勵企業和林農建立合理雙贏的利益合作機制。充分發揮林業專業協會的作用,積極引導和支持發展包括專業協會、專業合作社、營銷大戶聯合體等多種形式的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大力倡導建立“龍頭企業+農村合作組織”,“農村合作組織+農戶”的利益結合模式,通過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帶動千家萬戶林農積極投身到發展林業新興產業中來,實現企業發展和農民脫貧致富共贏。
5.加強重點突破。通過科學規劃和分類指導,使全市林業新興產業發展形成競相發展、特色鮮明、效益顯著的良好局面。建議竹筍產業重點抓好新羅、漳平、長汀、連城四縣的精深加工項目,通過大項目、好項目的落地實施,全面提升竹筍加工產業發展水平,形成鮮明的區域產業特色,全面帶動農民增收;花卉產業重點提升漳平永福、連城朋口、武平城關和新羅四個特色明顯的花卉產業帶,搭建從良種良苗基地到花卉市場和信息物流的全方位平臺,全面壯大提升產品競爭力和市場影響力;林下經濟方面重點整合現有資源、徹底改變小農經濟的經營模式,培育催生一批工廠化、專業化的林下經濟龍頭企業,通過持續的政策扶持,使其不斷發展壯大;森林生態旅游業的發展要充分發揮我市現有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4個國家級森林公園的優勢,通過合理規劃、科學利用,借鑒國內外成功經驗,打造我市特色鮮明的森林生態休閑旅游業,形成開發建設有序、基礎設施完善、品牌特色明顯、綜合效益顯著的森林生態休閑旅游新格局;油茶和香精香料加工重點走科技型路子,通過培育發展規模企業、開發系列有機特色產品,形成我市林業新興產業的新生力量;生物質能源重點加強引進和開發力度,通過開發生物質成型棒、油料林等,使我市生物質能源充分利用,形成林業新興產業的新突破。
責任編輯: 姜洪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