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麗
(吉林省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所,吉林長春 130033)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起初在俄羅斯中是存在一定的疑慮。但在四年多的歷程中,我們都能看到此倡議帶來的豐碩的成功。從中國東北地區來看,對與俄羅斯及東北亞等國家的合作具有著特殊的意義。從俄羅斯方面,由于遠東開發的需求,對跨境基礎設施的建設也有著逐步的提升。起初俄方擔心此倡議會影響俄羅斯在中亞的地位,也是多慮的。俄方表示支持中方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并愿意與中方進行密切合作,通過推進基礎設施等大項目的落實,在合作方面互利共贏,實現區域間的共同發展。
“一帶”的境外建設,俄羅斯、中亞是重點地區。一是加強專業特色口岸建設。應該在俄羅斯石油、天然氣、木材等主要產區,建立相對應的專業特色口岸,形成強大的貿易拉動。而是積極參與俄遠東超前發展區和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建設。通過參與超前發展區的大項目合作,加大人流、物流以及資金流的有效途徑,實現投資回報。三是加強與“濱海一、二號走廊”建設。該項目有政府主導的大型項目,具有投資小,資金回報快的特點,為未來中俄自貿區和中日自貿區建設打基礎。四是加快中俄貿易結果調整,擴大商品范圍,提升進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在這方面政府主導、科學規劃、協調發展十分重要。五是加強中俄跨境產業園區的建設。可以根據各地不同的資源、市場和產業優勢來發展相應的加工園區。使中俄東部區域真正實現通道建設國際化,多元化。
吉林省對外貿易水平在全國來講是較低的,但對俄經貿關系對吉林省來說有一定的地位。目前,俄羅斯是吉林省第六大貿易伙伴與第三大出口國。2015年吉林省與俄羅斯的貿易額為5.2億美元,其中對俄出口2.7億美元,自俄進口2.5億美元。吉林主要進口俄羅斯的木材、礦產資源、干果、海產品和食品,對俄主要出口汽車配件、機械制造產品、電子儀器和化工產品。據俄新網2017年5月11日中國長春報道,吉林省商務廳歐亞處處長平子英對媒體表示,至2020年吉林省與俄羅斯的貿易額將增長3倍,超過20億美元。
對吉林省來說,發展對俄的區域合作,就是推動圖們江區域的國際合作。為了加快此區域的開發,吉林省政府高度重視,確定了該地區國際合作開發的設想,提出了長吉圖(系指長春市、吉林市和延邊州全市)一體化的發展戰略,即長吉圖開放帶動先導區合作等方案。圖們江地區在國際合作開發中,取得了一定進展,但由于涉及多國利益協調問題,進程發展緩慢。
俄方擔心中方在擁有通向日本海的出海口之后,會給符拉迪沃斯托克和納霍德卡帶來一定的競爭。要使吉林省成為沿邊通海省,能融入日本海,這是一個十分重大而又復雜的問題。中俄兩國要在不斷增進相互信任的基礎上,才能達到互利共贏。
第一,對俄羅斯來講,開發與開放東部地區是其重要經濟社會發展戰略。不論在蘇聯時期還是當代的俄羅斯,都高度重視東部地區的發展,這里集中了70%—80%的各種重要資源。目前,西伯利亞與遠東地區的經濟雖比葉利欽時期大有改善,但與歐洲部分相比仍要落后得多。
第二,俄羅斯經濟今后的發展,能否崛起,成為世界性的經濟大國,到2020年能否成為世界經5大經濟體,在相當程度上取決于東部地區的發展。
第三,俄羅斯加速開發與開放東部地區,是推動這一地區今后發展重大的、必不可少的步驟。俄羅斯國內與國際上一些有識之士早就提出,西伯利亞與遠東參與緊密的國際合作是不可避免的。特別是要指出的是,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下,俄羅斯經濟出現了嚴重的困難,俄羅斯更是把中國視為最重的經濟合作伙伴,巨大的市場與投資的重要來源。2
遠東是俄羅斯實施亞太戰略的著力點,加快遠東經濟社會發展,將其打造為區域經濟中心。俄羅斯推出了一系列國家級項目,建立了提供多項優惠政策的遠東跨越式發展區。并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等四個大型港口出臺了專門促進自由港口貿易的法律法規,積極吸引交通、能源、社會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打造新型企業。
俄羅斯與亞美尼亞、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一同成功發展歐亞經濟聯盟。從一開始,歐亞經濟聯盟就致力于同其他國家及經濟體開展合作。2015年5月,歐亞經濟聯盟與越南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今后可能將與其他40多個國家簽署類似相關協議。目前歐亞經濟聯盟與中國的經貿合作協議談判正在進行中,為“5+1”形式下歐亞全方位合作打下基礎。
吉林和黑龍江兩省對與遠東地區的合作始終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積極性,而俄羅斯方面反應比較冷淡。這與俄羅斯的決策機制有很大關系。中俄在遠東地區雙方合作主體是地方政府和個體經營者,而現在俄羅斯方面聯邦政府對合作不僅表現出積極性,而且支持重大項目的實施。濱海1號和濱海2號的出臺是聯邦政府支持的結果。
這種支持的背后是中俄發展戰略的對接。2015年5月8日中俄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俄羅斯聯邦關于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的聯合聲明》。“一帶一路”與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為中俄地方合作開辟了新機遇。2016年6月25日,普京總統訪華期間,雙方在聯合聲明中又提出構建“歐亞全面伙伴關系”,今年中俄又進一步明確構建“歐亞經濟伙伴關系”。這說明,中俄將在更加廣泛的空間進行務實合作和戰略對接合作。這對于中俄地方合作是難得的歷史機遇。
2000年7月 21日,普京在《遠東和后貝加爾湖地區發展前景》會議上做了題為《俄羅斯需要一個什么樣的遠東》的講話,他說:“如果近期我們不做出現實努力,那么,要不了幾十年,甚至自古以來生活在這里的俄羅斯居民就將基本上說日語、漢語和朝鮮語了。”他接著說:“對于遠東來說,俄羅斯不是‘內地’。俄羅斯就在這里,就在我們腳下。”他還強調指出:“遠東和后貝加爾湖地區占全國領土的40%,單是這個事實就說明了許多問題。所以我們必須根本改變我們在遠東的政策。這不應該是俄羅斯聯邦個別主體的政策,這應該是俄羅斯國家的政策。” 2008年2月8日,普京在俄羅斯國務委員會擴大會議上作題為《關于俄羅斯到2020年的發展戰略》重要講話中提到,應把西伯利亞與遠東建成俄羅斯新的社會經濟發展中心。
2009年年底,普京總理批準了俄聯邦《2025年前遠東和貝加爾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該《戰略》把與中國東北地區的合作視為首先方向之一。普京在 2012年3月當選總統后曾說過:發展遠東是俄羅斯“極其重要的地緣政治任務”。
與亞太地區各國開展貿易、投資合作,積極參與區域經濟融合,是俄羅斯經濟發展的優先方向。
中俄兩國的市場經濟轉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雙方在不斷的深化改革與擴大開放中,加快與世界貿易體系的接軌。總結中俄兩國經貿合作的成就、經驗與教訓,市場經濟水平不高,致使跨國投資風險增大。通過“一帶一路”建設,以社會信息化為動力,現代國際金融和物流體系發展迅猛、跨境電子商務方興未艾、跨境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快速發展。為使中俄經濟合作健康發展,必須加強市場規制和法律保障,減少投資損失,促進投資和消費,使雙方合作建立在互惠互利上。
一是加強中俄司法領域合作與政策溝通。針對中俄區域合作不斷深化的形勢,應該加強地區間的司法合作。探討建立相關的市場規制和法律保障問題,為中俄企業的投資、用人、用地、銷售等問題提供司法咨詢和法律保障。
二是針對俄方相關法律進行系統研究。2014年出臺的《俄羅斯聯邦經濟社會超前發展區聯邦法》和2015年出臺的《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聯邦法》,是遠東新時期開發開放的法律依據,應該組織專家認真研讀,為企業提供咨詢服務。使中國企業熟悉在俄產業園區的法律地位,能夠享用俄法律賦予的優惠條件,以及相關的法律保障,為在俄產業園區提供公權力資源及法律智庫的專業化支持。
三是為降低和控制中國企業在俄發生法律風險問題,對各類大型項目必須進行法律風險評估,建立對俄投資前置性專業法律審查制度。必須對在俄投資的大項目組織有對俄實務經驗的法律專家團隊進行全面審查,破除貿易壁壘,破解合作障礙,及早發現問題,確保投資安全。
四是在俄境內投資運營產業園區的所有人員都應具備法律信息分析能力、法律策略鑒別能力,都應學會識別各類法律文件,善于處理基本的法律信息。因此,應該提高在俄投資企業工作團隊的法律素質和司法知識,推進中俄合作新機制的建立。
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加強中俄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建設,為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鞏固和發展夯實經濟基礎,是兩國人民的共同愿望。可以預見,當同江大橋、黑河大橋、圖們江出海口等大型基礎設施聯通之后,中俄貿易額將出現大幅增長,中俄東部毗鄰地區也將在合作共贏中實現區域經濟的繁榮與發展。3
注釋
1陸南泉:《新形勢下中俄區域經貿合作若干問題的思考》,長春,第三屆中國吉林省與俄羅斯遠東地區經濟合作圓桌會議論文集,2017年,第14頁
2陸南泉:《新形勢下中俄區域經貿合作若干問題的思考》,長春,第三屆中國吉林省與俄羅斯遠東地區經濟合作圓桌會議論文集,2017年,第15頁
3劉爽:《中國東北與俄遠東跨境基礎設施建設及協調發展》,長春,第三屆中國吉林省與俄羅斯遠東地區經濟合作圓桌會議論文集,2017年,第44頁
[1]陸南泉:《新形勢下中俄區域經貿合作若干問題的思考》,長春,第三屆中國吉林省與俄羅斯遠東地區經濟合作圓桌會議論文集,2017年,第14頁
[2].陸南泉:《新形勢下中俄區域經貿合作若干問題的思考》,長春,第三屆中國吉林省與俄羅斯遠東地區經濟合作圓桌會議論文集,2017年,第15頁
[3].李永全:《中俄在遠東地區的發展戰略對接》,長春,第三屆中國吉林省與俄羅斯遠東地區經濟合作圓桌會議論文集,2017年,第37頁
[4]劉爽:《中國東北與俄遠東跨境基礎設施建設及協調發展》,長春,第三屆中國吉林省與俄羅斯遠東地區經濟合作圓桌會議論文集,2017年,第44頁